儿童全景百科:社会篇:一本书让孩子走进世界的衣食住行。
但是由于生活原因,我们大多数人都没能走出自己的土地,所以注定了我们无法了解外面的世界。
当然不是。你要知道,旅行最重要的不是身体的运动,而是心灵的感受。否则,即使去过很多地方,内心依然平静。
于是我们在阅读中学会衡量世界,用心感受世界的变化。即使事情发生在几千年前,我们也可以在书中旅行,增加阅历。
有句话说:视野决定心的格局,格局框定人生的命运。教育专家张华在《世界是我们的教室》一书中也提到:过去,教室是我们的世界,而现在,世界是我们的教室。为了从小培养孩子的“世界观”,我们需要让他们阅读这类世界性的科普书籍,开阔视野,增强格局。
西班牙全球知名的图片供应商Sol90秉承这一理念,打造了《儿童全景百科:社会篇》一书,让孩子在追根溯源的过程中了解世界的变化过程。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本书的特点。相信你看完会觉得很真诚。另外,我会根据自己陪孩子读书的经历,提供一些阅读这本书的建议。
一、本书的特点
1,内容贴近生活,精美图片展现世界变迁。
很多人提到科普,脑海中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太空、月球等等。如果空间太遥远,那么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基本必需品,都是我们熟悉的。儿童全景百科:社会篇以生活为背景,主要从娱乐庆典、衣食住行、商业职业五个方面阐述了各自的发展历史,从史前文明到21世界。
从罗马的斗兽到奥运会,让孩子知道不同时代的“快乐之源”。
从发酵面粉到分子料理,解锁食物的进化。
从树叶皮革到衣服和羽毛,探索时尚和艺术之美。
从黄金到纸币,让孩子在历史中找到金钱的意义。
从狩猎采集到精细分工,谈职业的演变
正是因为内容贴近生活,孩子才不会觉得无聊,反而会发现生活中的小乐趣:我们吃的面包是这样的,巧克力本来就是液体。。。
同样,为了让孩子真实地感受世界的变化,书中展示了500幅精美的图片,横跨整个页面,运用3D渲染技术还原全景、剖面和细节,生动细致地展现了每个阶段的特点,就连光影的处理都极其细致,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相信没有哪个孩子能拒绝这场盛大的视觉盛宴。
比如在服装这一章,我们可以通过几张图来展示女性发型的差异。我家孩子一看就知道哪些不一样。你看,图片不仅能激发孩子的兴趣,还能帮助他们快速理解差异,吸收知识。
2.知名出版社权威科普
一本科普书光好看易懂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里面的科普知识要权威,经得起推敲。《儿童全景百科:社会篇》出版商Sol90是与英国DK齐名的科普百科图书出版商。以画面精美,内容优质,视觉冲击力强著称。目前,该书已在超过45个国家和地区出版,并被翻译成16种语言进行传播。现已出版的科普书籍有《国家地理动物百科全书》、《全景图解百科全书》等。儿童全景百科:社会百科是儿童全景百科的系列之一,另一本儿童全景百科:科技已经出版。
3.知识体系完整,脉络清晰。
市面上的科普书籍大多是百科全书式的,而且包罗万象,涵盖所有学科。但由于知识面广,每个题目只能浅尝辄止,不能深究出处,让人看完几乎觉得很有意思。
《儿童全景百科:社会篇》打破了这种局面。书中仅选取五个领域,追根溯源,从史前文明到21世界,带领孩子穿越时空,从古至今,真正让孩子从“知其所以然”升级到“知其所以然”。
对于书中的每个领域,首先以书面形式介绍该领域的变迁历史,然后结合当时重要的历史变迁设置20多个小主题。就每一个重要的历史进程而言,在每一章的结尾,都用一条时间线和具有代表性的精美图片展示了这一领域的历史变迁,犹如“穿越时空”。
这种叙事方式梳理脉络清晰,便于孩子记忆和学习。先让孩子在阅读的时候有一个大概的框架来引起他们的兴趣,然后再进行提炼,最后复习整体框架来加深记忆。
4.用标签启发孩子的形象思维。
家里有一本职业介绍书,会直接在每张图片下面写上工作的名字。很多人喜欢看这种简单直接的图片和书籍,其实并不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思考。
我第一次听说“图像”是在快速阅读技巧中,大概是指我们看书看到的东西像拍照一样储存在大脑中。根据研究发现,我们大脑中最深刻的记忆是基于图像的记忆。如果我们给这些图像添加味道和感情,记忆会更加深刻。
比如,当一个小孩子不知道苹果的时候,你给他一个苹果。首先视觉冲击是红色,然后摸起来是滑滑的,最后闻起来是甜甜的。这时,如果你告诉他这是一个苹果,他的大脑不仅会储存苹果这个词,还会储存他对苹果的感受。这种认知会在他的大脑里停留很久,远比你直接告诉他这是一个苹果的时间要长。
为什么?因为他给了苹果一个动态的形象。他提到苹果,自然想到红面滑,口感甜。
现在来说说上面提到的那种直接给出答案的书。图片虽然给人视觉冲击,但其实只是完成了拍照的过程,没有思维的过程,也就是没有形成动态的形象。虽然会停留一段时间,但不会太久。
在《儿童全景百科:社会篇》这本书里,他先用整页跨页构图,单独翻开一页做画卷,然后分别用序号标注各部分,在空白处集中讲解。
这种科普的方法并没有给出简单直接的答案,但是有利于动态图像的形成。为什么?首先,我们打开一张图片。第一反应是图中显示的是什么,描述的是什么样的场景。我们脑子里可能有很多想法。然后,跟着标签,我们对大脑成像,然后思考。然后,我们可以通过查阅描述来验证我们的想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自觉地去思考,我们所思考的才是孩子真正学到的东西。就像我们复习试卷一样,很多人喜欢先做完题再答题,因为在做题的过程中,我们是在思考知识的过程,而不仅仅是背答案。
二、阅读本书的建议
1,从兴趣点出发,不必完美。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第一印象就是很沉。我打开书的时候差不多有300页,但是我觉得内容一定很丰富。对于这类书,我们在陪孩子阅读或自主阅读时,不必要求孩子从头读到尾,也不必读完一章。我们可以选择跳过自己感兴趣的阅读,比如我家孩子喜欢吃,所以先从吃的开始,但是看了几页就不感兴趣了。当我们看到蛋糕时,我们从蛋糕和面包开始。
当他看完蛋糕的内容,我引导他问:你想看看蛋糕是什么造成的吗?于是,我又和孩子们一起看了一遍前面的部分。
当然这本书也可以作为参考书,因为时间跨度很长,从史前文明到21的世界,内容比较全面。不是一次性阅读的速食书,可以把书和孩子的参考工具书放在一起,方便浏览。
2.阅读年龄只是一个参考,你也可以提前打好基础。
《儿童全景百科:社会篇》这本书的推荐阅读年龄是7-14岁,大概是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比较好奇,比较有素养可以独立阅读。
本来想把书给家里的大朋友看看。没想到,家里4岁的孩子居然看得津津有味。除了吃的那一章,他最喜欢的一章是服装。比如他看到“从头开始”那一章的内容,就会指出他喜欢第一个妹子的发型。我还引导他观察这些人头发的不同,找出不同之处,把读书变成游戏环节。
对于这个小伙伴,我没想到他能吸收到什么知识。有一次出门,我喜欢他阿姨过来抱抱他。他喊道:“妈妈,我阿姨的衣服和我的不一样。”一边说,一边用小手摸了摸阿姨的衣服,然后又摸了摸自己的衣服。“我的衣服是毛毛的,阿姨的衣服好光滑。”这时我想起我和他在谈服装的时候提到了衣服材质的变化,让他在家里摸衣服的时候有不一样的感觉。我没想到他会记得。
很多和孩子有关的书都会写参考年龄,但我一直认为,只要孩子对这一块感兴趣,提前开始也不错,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即使是同一本书也能看到不同的东西。4岁的时候,我可能只是看画,寻找差异,但不知不觉中就种下了科普的种子,让孩子养成了仔细观察生活的习惯。在我7岁左右的时候,我可能会看它的内容,关注知识本身,然后等到我成年的时候。
如果你对培养孩子的科普思维感兴趣,这本书可以提前开始,就像浪漫剧《为什么是笙箫默》里的经典台词说的:如果我命中注定是xx,我为什么不提前行使自己的权利?
结论:
阅读科普书籍的目的不是真正让孩子记住很多知识,而是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建立基本的世界观,学会思考,提升眼界,认识眼界,确定自己内心的格局,框定自己的命运。眼界有多宽,心就有多宽。虽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有结果,但总有一些坚持能从一寸冻土里培育出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