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节奏活动“谁是熊”讲稿
中学节奏活动“谁是熊”讲稿
首先,谈谈教材
《谁是熊》选自幼儿园领域活动课程下册美术领域的一个内容。中班下学期的韵律活动,要求孩子根据节奏做简单的模仿动作,根据节奏改变动作。有节奏的活动“谁是熊”需要孩子根据音乐的变化做一些相应的模仿动作来做游戏。在活动中,我安排了一个“抢椅子”的游戏来增加趣味性,在游戏中也可以达到让孩子听音乐的变化并做出相应动作的效果,同时满足孩子的需求和教学目的。
第二,谈谈学习情况
经过一年半的学习,中班下学期的孩子已经能听音乐、玩游戏,也能对改变后的音乐做出相应的模仿动作。在此基础上,以“抢椅子”的形式安排有节奏的活动“谁是熊”,既不会让孩子觉得太难退缩,又有趣,能吸引孩子参与活动,达到活动的目的。
三。说到活动目标根据本班孩子的兴趣和能力,结合课程的要求,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制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帮助孩子熟悉音乐,可以配合音乐做慢走、小跑等动作,并根据音乐速度和力度的变化改变动作的速度和力度。
2、鼓励孩子自由分组,配合音乐做音乐游戏,提醒孩子听声音。
音乐,培养孩子的音乐感知能力,提高孩子的音乐素养。
3.激发孩子热爱和爱护动物的感情。
第三,谈谈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遵守游戏规则,音乐一停就能迅速在附近找到座位。能随着音乐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做相应的动作。
解决重难点问题的方法是利用“抢椅子”的游戏,让孩子反复学习遵守游戏规则,倾听音乐变化并做出改变,加强对音乐的感知。
四、说活动准备1、幼儿知识经验准备:幼儿玩过“抢椅子”的体育游戏。小朋友学过《谁是熊》这首歌。
2.游戏座位安排:圆形。
3、材料准备:玩具熊一只。
4.支持多媒体资源“谁是熊”(节奏活动)
动词 (verb的缩写)口语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互动法、提问引导法。
学习方法:游戏体验法、小组合作法六。谈论活动过程。
当活动进入时,我带领孩子们散步,向活动室跑去。(目的:让孩子认识到走路和跑步的区别,有亲身体验。)
(一)、开头部分
节奏《小动物走路》(模仿各种小动物走路的方式,快速体验一遍。
慢、轻、重不同的表现方式,为后面的游戏做铺垫。)
(2)基础部分
1.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孩子的活动兴趣。
(1),展示小熊玩具,引起孩子的兴趣。
老师:看,孩子们,你们今天在我们课上睡觉了吗?(小熊),小熊今天要和大家玩一个游戏。是什么游戏?让我们猜猜。
(2)幼儿畅所欲言,老师引出话题“谁是熊?”
2.复习歌曲《谁是熊》,边唱边表演。(1),引导孩子复习歌曲,帮助孩子熟悉音乐。
(2)启发孩子根据音乐自由行动,边唱边表演。
(3)鼓励幼儿自由模仿,根据音乐速度和力度的变化,改变动作的速度和力度。
a、听音乐,根据音乐速度和力度的变化,改变动作的速度和力度,自由地做模仿。
b、引导孩子根据生活经验谈论什么是慢,什么是快,什么是重,什么是轻,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达。
3.变化中的音乐第二部分:3 5 6 5 1 5 6 5 35 6 5 1 5 6 5
4.鼓励孩子听音乐模仿生活动作,根据音乐的速度和力度的变化来改变动作的速度和力度。(例如跑得快、跑得慢、跑得轻、跑得重等等。).
(3)音乐游戏《谁是熊》。
1,介绍游戏,给孩子介绍游戏规则。
师:边听音乐边表演,中场休息时自由做慢走和小跑,可以根据音乐速度和力度的变化来改变动作的速度和剧烈程度。在椅子周围自由活动时,要遵循一个方向,动作要协调。音乐一停,马上找个座位。谁没有座位,谁就是熊。
2.老师带领一小部分孩子一起尝试游戏。
3、孩子自由分组,分组选择场地,启发孩子把自己的椅子摆成各种形状,进行一个完整的游戏。
4.如果你还有时间,请导演和老师来玩游戏。
(4)、结尾部分
播放轻音乐,孩子听着音乐的节奏,轻轻走出活动场地。
七、说亮点
这个活动设计体现了以孩子为主体,让孩子自由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活动。课程组织遵循互动原则(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个体-集体互动、幼儿与环境互动),以游戏的形式开发,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易于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表达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