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四年如何赚到100万?
现代社会有三种毒药:消费主义、性自由和成功。
消费主义以品牌为噱头,以时尚为功效,把人卷入无止境的购买和淘汰的恶性循环,恋物成瘾;
性自由以人性为噱头,以性为药效,不断释放暧昧与激情的烟幕弹,沉溺于性瘾;
成功学以速度为噱头,以名利为功效,误导急于走捷径成才的年轻人,沉迷投机。
三毒中,成功的危害最大——它毒化社会风气,毒化人心,以教育的名义破坏多元价值观的现实。
在成功的逻辑中,如果你没有赚到“豪宅名车,年薪百万”,如果你没有成为别人羡慕的成功人士,那就证明你做不到,你犯了“不成功罪”!
帮你“实现人生价值”、“开发个人潜力”、“三个月赚一百万”、“有车有房”、“35岁前退休”...职场和网络上成功学泛滥,有志之士迷失在各种晋升课程和短期培训班中。成功的学习培训已经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行业。
我们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渴望成功了?为什么成功变得如此简单粗暴?那些成功的大师除了演讲收钱还能做什么?我们能不成功吗?
个人奋斗难能可贵,自我实现诱人,名利甘甜。但在一个社会结构中,成功的人只有1%,离不开长期的努力和机遇。如果一次成功就学会了,有赢有输,成功的人光荣,不成功的人可耻,那社会上99%的大多数怎么生存?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和价值,是被鄙视的,是给不了的,是成功课程教不了的。
当全民成功成为热潮,成功上升为绝对真实、人人渴望的主流价值观时,成功就是毒药,相信成功的人成为受害者。
躁动年代的成功梦想
当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在日记里写下一个成功的梦想时,我们分不清这个梦想是不是虚幻的。当很多人沉浸在用“不要对自己说不可能”这样简单的谚语获得成功的狂喜中时,我们无法判断这条成功捷径的可行性。当整个社会都在追求“豪宅、宝马、年薪百万”的成功标准时,我们就无法知道这种价值观的正确性。
我们唯一知道的是,我们整个社会都在追求成功,虽然我们不知道什么是成功。开发潜力、拓展人脉、平衡身心、执行力、细节、沟通、营销、感恩、激励、推广……我们用尽了所有的方法和词语来表达我们渴望成功的心情。
毫无疑问,在当下的不耐烦中,成功的讲师成功了,很多追随者渴望成功,中国正在成功。
成功学的文本逻辑
卡内基说拿破仑·希尔的成功是“经济学的哲学”。拿破仑·希尔说,乔治·克拉森的《巴比伦富翁》永远有它的价值,“因为人类面临的根本问题从未改变”。汤姆·霍普金斯在人生旅途中屡战屡败,最后一笔积蓄投入到“世界第一激励大师”金克拉的培训课程中。“中国成功大师”陈安之也是在遇到安东尼·罗宾斯之后走上成功之路的,因为“卖产品不如卖自己”。张锦贵被陈安之评价:“张锦贵是唯一能让我感到压力的中国讲师。”
只有成功的大师才能评论成功的大师,外人要么仰视,要么远离。为什么成功的科学建立了一套自己的价值观和话语体系?
如果你分析一下成功的基本讲义和成语,你会发现它们基本上是人类世界中已知的公理。比如安东尼·罗宾斯的《成功公式》:“首先,决定你要追求什么;第二,行动起来;第三,观察哪个动作管用,哪个动作不管用;第四,如果行动方向有偏差,修改它以达到目的。”根据这些极其正确的讲义,理论上当然“会成功”;但如果不成功,只能说明你的行为有偏差,而不能说明这些公理不正确。成功者善于比喻,用生活细节说服人。前些年流行的说法叫“心灵鸡汤”,美国人称之为“便利店哲学”,即便宜、方便、唾手可得却颠扑不破。他们的文字基本都是用高科技词汇和营销术语表达的知音风格。成功学也善于利用宗教核心。起源于美国的成功学都浸透着清教主义,“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变成了“人人都有机会成功”。在中国成功的传播过程中,宗教话语变得更加神秘。“激励”、“奉献”、“支持”等似是而非的字眼,以及刻意营造的环境和氛围,让一些成功的训练蒙上了一层神秘主义的面纱,这可能是导师的预设,也可能是导师的误解。
除了善于归纳和运用,成功学还为中国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交流维度。成功无一例外地主张打破陌生人之间的隔阂,试图灌输中国陌生人的沟通经验。很多培训课程会号召陌生人拥抱,用热词互相鼓励,用从未有过的方式交流。课后,坚持不懈的电话问候、拜访、交谈和共情也成为了成功的标准方法。毫无疑问,习惯了中国传统沟通方式的人,在成功面前会受到极大的震撼。他们越是在隐性沟通中执着,或者越不善于沟通,就越容易被成功的夸张和外化表达所颠覆。他们会感到震惊,惊叹,并仔细尝试,从中获得前所未有的精神愉悦。
但这是成功吗?
国家成功的时代
“中国成功大师”陈安之的目标是“用6543.8+0.3亿元,帮助中国每个人成功”。虽然这只是一个概念性的说法,但我毫不怀疑许多人对成功的热情。
在大多数城市的周末或晚上,你经常会看到一群群穿着西装和衬衫的人在忙碌。他们在一个写字楼的会议室里,热情地参加一些培训、讲座、分享沙龙。在办公室电梯里,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对话:
“上次林老师上什么课?”
“如何在三个月内赚到1万。”
“天啊!我没听见。”
“不要紧,下周会有一个分享会。林老师会带着徒弟来,跟我们分享他的经验。”
是的,这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通过一次培训或者经验分享,可以“三个月赚654.38+0万”,即使没有,赚50万或者654.38+0万也是物有所值。
我们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渴望成功了?什么时候成功会沦为金钱的数字游戏?你什么时候为这个成功的目标制定了一个紧急的时间表?
就在20年前,我们不会有如此迫切、简单、粗暴的想法。那个时代的各种群体狂热虽然也充斥着似是而非的观点和莫名其妙的行为,但都是诉诸于生命健康等人类的生物本能,从气功热到各种养生疗法,从红豆杉保健到各种磁疗器具。用物质和金钱来显示人的社会地位,被成功科学的热潮所主导和标榜。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梁立文将成功的全面发展归功于两个新事物的出现:保险推广和直销。“两种销售方式都需要招聘和培训大量的业务员。培训专家大多受过成功培训,也喜欢给学生推荐关于成功的励志书籍。那些接受过培训的人,无论是否留下,都学到了一些过去从未注意到的东西,主要是一些非智力因素在个人成功中的作用。”
毫无疑问,保险和直销从业者都是以个人能力和沟通能力为第一武器的人,他们自然成为成功的检验者。随着整个社会从集体制度向个人自由的转变,成功学在其中茁壮成长。
个人的病是时代的病,个人的梦是时代的热潮。其实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成功。曾经,下海成功,考公务员成功,出国成功,上大学成功,海归成功。现在,买房也算成功,炒股更是成功...在狂热面前,只有一个出口成功,其他都是失败。
当多元化的价值观丧失,成功只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的时候,也许有人会成功,但整个社会只能充斥着沮丧和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