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下乡有什么好的建议?

1.实践“三个代表”与弘扬“两会”精神:

2.贯彻新时期党的路线,体验农村生活,融入社会,培养艰苦奋斗精神,提高社会交往能力,通过实践对队员进行思想教育,升华思想,增强政治觉悟;

3.身体力行,深入基层,走访群众,深入了解,反映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现状,领略农村的生活,倾听人民的呼声,尽可能为农民增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4.以一线调查数据为基础,进行总结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希望能为政府和相关决策部门挖掘出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5.通过实地考察,增强队员的社会实践能力、资料收集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新世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组员:周英俊、龚、、龚晓宇。

实用目标:1。调查了解木兰乡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调查了解木兰乡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木兰乡“红色旅游”发展与生态旅游的比较分析。

4.通过实际调查,分析旅游资源开发方向的“新农村”建设的可行性。

5.对木兰乡旅游资源开发方向的“新农村”建设的可行性提出建议。

练习形式:1。通过各级政府和当地农民了解当地情况,完成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2.以走访形式宣传和弘扬“两会”精神及党和国家关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同时宣传中央关于新农村的一系列政策。

3.深入实地调查。

活动相关报告:“三农”社会实践活动总结报告、实地照片、回收问卷及相关文字材料。

二。活动概述

在党中央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下乡”工作的号召下,本次活动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计算机学院团委牵头,在相关教师的支持和指导下,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计算机学院、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化工学院的四名学生组成“下乡”实践队,于2006年7月25日至2000年,

本次“下乡”活动主要包括前期准备、实际调研和最后总结三个方面。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下乡”实践活动主题和形式的确定、团队组建、队员思想动员、前期策划、木兰乡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调查问卷及各种宣传单的制作等。实际调查工作主要包括通过各级政府了解当地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情况,进行实地调查,走访当地居民,宣传和弘扬“两会”精神及党和国家关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发放调查问卷。后期总结工作包括对服务实践活动中的信息进行整理汇总,开展以交流队员“三下乡”活动经验为主题的座谈会。

在本次“三下乡”活动中,通过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4份,回收率为94%。在活动过程中,大部分活动都是在计划下进行的,大部分计划都具有很强的有效性。但由于对当地情况了解有限,部分项目在计划中难以实施。我们开展的几次活动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达到了我们当初的目标。经过十天的“下乡”实践,我们团队的所有成员都收获颇丰,社会实践能力、资料收集能力、问题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最后,在大家的全力配合下,完成“三农”社会实践活动总结报告。

三、活动的内容

(一)准备工作

1.合作

本着“下乡”服务农村的宗旨,活动筹备之初,我们遵循“自愿、争取”的原则,严把综合素质关,在人员确定问题上,对队员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具体如下:

态度端正,有上进心,思想上加入我们的团队,有服务农村的热情。

作风朴实,能吃苦。

动手能力强。

具有团队精神和团体意识,服从组织安排,积极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

通过严格的审查,我们决定了小组成员。但在开始之前,部分成员被安排因故无法出席,导致团队重组。经过反复的思考和收集,形成了“三农”实践团队这个有凝聚力的群体。这为我们活动的完成奠定了基础。

2.调动思路,做好初步方案。

“下乡”是党中央为解决农村知识匮乏、提高农民素质而提出的计划。它的落实不仅体现在具体行动上,也体现在思想上,而后者是前者的源头。只有从思想高度认识“三农”及其意义,才能真正“三农”。鉴于此,我们对全体队员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和思想动员。

首先,我们收集了很多关于“下乡”的信息。随后,我们进行了一个小讨论。在讨论会上,大家都谈到了自己对“下乡”的理解,并以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将如何完成这一坚定的任务。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大家的思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由于事先对当地具体情况了解有限,为了使活动顺利进行,不至于日后陷入被动局面,队员们经过思想学习后进入活动筹备阶段,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当地情况,并制定了初步方案。该计划主要包括对当地旅游资源开发基本情况的调查,完成相关问卷调查,宣传“两会”精神,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和方针。

3.制作问卷和传单

经过查找和阅读相关资料(主要是关于问卷制作和新农村),根据相关题目初步拟定了一份关于木兰乡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问卷,有***10多项选择题,4道问答,1份,1份* * 100份。

做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宣传单,1份1份***100份。

搞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字报,1册***50册。

做一个关于“红色旅游”的宣传单,1份1份***100份。

做一张关于“红色旅游”的海报,1册1册***50册。

(2)实际调查工作

1.通过当地旅游和假日局的管理委员会了解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1)木兰乡主要旅游资源

在收集了木兰乡旅游资源开发的一些资料后,我们和该区旅游度假局管委会主任方走访了该区的实际开发情况。在参观中,我们了解到木兰乡旅游资源丰富,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①木兰湖旅游度假

木兰湖位于武汉北郊,60公里外,荆楚名胜木兰山脚下。是武汉市重点旅游开发区,被市政府列为“武汉后花园”,规划总面积5000公顷,湖面面积3万亩,约17平方公里。南北长约25公里,东西最窄处约1.2公里。这个湖的平均深度是23米,最深处是28米。65438年至0959年,由于兴修水利和大坝,形成了现在的木兰湖。20世纪60年代,木兰湖开始出现各种鱼类,随后渔业开始发展。直到1992,旅游业才开始发展起来。到目前为止,湖里有150艘游艇。木兰湖最独特的景观是鸟岛,位于湖东南岸的3000亩林区,栖息着10多万只白鹭候鸟,秋去春来繁衍生息。其区位优势明显,基础环境具备,交通便利,电力充足,通讯发达。总体规划已被联合国列为中国21世纪的优先发展项目。目前,大量客商来此投资开发旅游,已建成项目总投资高达5亿元。星级酒店、豪华别墅和度假别墅点缀在湖边。

②“红色旅游”

木兰乡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区,是鄂豫皖边区著名的红色根据地。这里也是董、李先念、刘华清等革命家早期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大革命时期,木兰乡农民组织的红卫兵、警卫队约有12000人,这一时期死亡12280人。

在木兰乡,* *有13“红色旅游”景点:景山寺农民武装起义纪念碑、塔曲(今木兰乡)* * *第一届团支部纪念碑、李先念革命活动故居、英雄树、戴慧兰烈士墓、两座烈士纪念碑、塔曲苏维埃政府旧址、红七军旧址、恨树、血。1955年,中央军委授予出生在木兰湖畔的、袁、陈复初等7名红军将领民国将军军衔。65438-0985木兰乡被* * * *团中央授予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每年都有大批青年学生来到木兰湖瞻仰革命遗址,缅怀革命先烈,接受爱国主义的洗礼。

③林业、果业、茶业、柿子业。

木兰乡是武汉著名的板栗、柿子、茶叶之乡。有人称赞它为“春暖花开满枝头,秋来硕果累累”。

木兰乡* * *有山田1.2万亩,银杏树约1.5万亩,板栗8000多亩,还有茶林3000多亩,桃树、杏树、梨树、柿树、橙子5000多亩。在林果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④打鱼湾民俗村

大渔湾距离武汉市区40公里,地处农村公路边。依山傍水,风景如画。村内古建筑占地300亩,属于明末清初的民间建筑,纵横相隔20余条小巷。明清古宅40余座,历史文物大量,文化底蕴丰厚。这个村子的祖先曾经有过“五代一门,三总督,四大臣”的辉煌历史。据当地史书记载,民俗村创建于洪武二年(公元1369)。目前有50多栋民居,当地一首民歌形象地概括了古代民居的独特特征:“前墙环水,后墙依山,院内设小院,小院设客房,室内雕刻,门前檐廊,方石板路,滴水石墙”。和古宅一起的,还有明清时期的家具、农具、手工作坊等生产工具,还有淳朴的民风。整个民俗村将古文化融入古建筑中,每一种建筑风格都体现了古文化的不同内涵,具有很高的建筑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

⑤古庙和将军庙遗址

木兰将军庙位于木兰湖西岸的将军庙村。它是木兰的祖庙,也是木兰生态旅游区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它建于唐代,明代扩建,今天重建。它和将军墓地一起被列为木兰湖的两大历史遗迹。将军庙和将军陵园与木兰山金顶和黄愚亭遥相呼应,一脉相承。还有大约20座古庙。

(2)木兰乡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滞后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因分析。

5438年6月+2005年2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红色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总体布局和主要措施。这表明国家将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

虽然红色旅游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但是与生态旅游相比,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

我们的实践团队通过对该地区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主任方的访谈,分析了该地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相对落后的主要原因,并进行归纳和整理: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追求物质享受,也开始转向精神享受。现在流行的一种追求精神享受的方式就是出国旅游,随着公众生态意识的提高,生态旅游应运而生。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生态旅游,在各种政策的保障和支持下,生态旅游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然而,“红色旅游”这一历史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却被忽视甚至遗忘了。虽然现在国家已经开始提倡“红色旅游”,但由于是近几年才提出来的,所以发展水平自然不能和生态旅游相提并论。

“红色旅游”宣传力度不够,大多数人还没有从根本上接受发展“红色旅游”,这对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新时期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培育旅游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但是,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总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被大众接受,“红色旅游”也是如此。大多数人还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红色旅游”的价值和意义,发达地区看不到成果,导致“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较慢。

“红色旅游”景区发展资金不足。目前,我国仍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每年用于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的资金极其不足。目前文物保护的资金来源依靠政府财政拨款和横向创收。但在木兰乡,政府拨的资金还不够景区正常运营。此外,许多文保单位位于农民集中居住的村庄,在农村重建过程中文化遗产被破坏的问题时有发生。李先念在叶家田的旧居年久失修。虽然近年来市、区文物部门拨出专项资金对重点危房进行了一些“保命”修缮,但李先念旧居还是在去年的一场暴雨中倒塌了。

“红色旅游”景点的地理和交通限制由于当年革命游击战争的需要,“红色旅游”景点多位于山野角落,地点分散,交通极为不便。分散的地点使“红色旅游”景点的管理更加困难;交通不便,给人们游览“红色旅游”景区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为了更好地开发“红色旅游”景区的旅游资源,首先要修路架桥,解决交通不便的问题。这就涉及到资金的问题,所以“红色旅游”景区的发展速度无法进一步提高。

(3)制约该地区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在“下乡”活动中,我们实践队通过对该区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主任方的访谈和实地走访,分析了制约该区旅游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并进行归纳和整理:

发展经费的限制自1994以来,全市文保经费每年保持在100万元的水平。除去价格因素,只有市级以上的文保单位从当时的135增加到了178,但经费并没有增加;就是这非常有限的钱,市级机关优先给中心城区,郊区占39.3%的市级以上的7个文保单位,能分配的非常有限。至于110区级文保单位,主要由区解决,维修资金落实起来其实更难。

在这种情况下,各地只能调动自己的精力,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各种旅游。甚至出现“发展收益第一,有效保障第二”的本末倒置现象。发展起来后,经济效益提高,政府负担自然减轻。因此,除非有明显的违法行为,否则地方政府往往对旅游开发中的各种不良现象视而不见,制约了当地旅游开发的进一步发展。

这也是当地旅游业发展受限的主要原因。

土地政策限制1997 4月15日,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该通知的主要政策内容是:加强土地宏观管理;进一步加强建设用地审批管理;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加强农村集体土地管理;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加强土地管理执法监督检查。2001年4月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主要内容是: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供应总量;严格执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大力推进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加强土地使用权转让管理;加强土地价格管理;规范土地审批行政行为。

发展旅游业需要大量的土地来建设度假村和文化名城,而各种土地政策的出台限制了旅游业对土地的利用,导致许多旅游资源的开发不能快速有效地进行。

当发展规划与当地居民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规划的实施无法到位,很多旅游景点的开发需要当地居民搬迁移民。但政府无法给予可观的经济补贴,因此当地居民拒绝配合,居民的工作无法进行,导致开发工作无法顺利进行。

(4)木兰乡旅游发展规划。

在下一步的旅游发展规划中,木兰乡旅游局拟在天子山周边景区打造江城第一漂的大型旅游娱乐项目。田字山风景区有三个自然村,157农民,10000多亩山地,与木兰湖相连,风景宜人。

经过规划,木兰乡旅游局计划将田字现有的村民全部迁出,合并成一个大村。为了解决开发过程中的资金问题,木兰乡决定招商引资,皮卡德投资建设大型水上乐园,并围绕水上乐园建设美食文化城。

此计划将于今年5438年6月+10月实施,预计三年完成。

2.通过当地共青团组织了解当地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

在收集和掌握了大量有关木兰乡旅游资源开发的资料后,我们和木兰乡团委书记陈清同志参观了该地区的新农村建设。通过走访,我们了解到木兰乡在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方针政策如下:

(1)结合国家建设新农村的政策,在木兰乡实施家园建设行动计划。

通过开展创建活动,坚持依法行政与村民自治相结合的基层管理体制,完善以村党组织为主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增强村级组织凝聚人心、服务群众、协调利益、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功能,巩固农村基层政权。改善农民增收致富的发展环境,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

改善农村社会发展环境,逐步建立基本社会保障制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努力把试点村建设成为农民增收致富、民主法制健全、管理服务有序、环境整洁、社会文明和谐的温馨家园,为全市全面实施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搞好新农村建设探索经验。

②旅游资源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充分利用木兰生态旅游区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浓郁的民俗风情和丰富的农业资源,以旅游业和配套服务业为支撑,以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为特色,以庭院经济和兼职经济为补充,培育木兰生态旅游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其区域区位、资源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实施村到户致富工作。其工作内容为:1,落实三农政策。2.调整产业结构。3.搞好科技兴农。4.完善生产、运营和服务体系。5、推广应用小型农业机械。6、规范农资市场秩序。7.促进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8.达到农民增收的目的。

③资金集中,建设有序。

结合田字山风景区的发展资金,我们应该先建设天子冲家园。扫清致富道路,发展旅游经济,完善基础设施,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稳定社会和谐。并大力宣传这一点。

打造“农家乐”项目,包括旅游农家乐、红色农家乐、服务农家乐,定期对服务人员进行量化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在建设天子冲家园的同时,要加紧“万通路”的道路建设规划,修通通往村庄和海湾的道路,确保旅游资源的顺利开发。所有的“万通路”建设预计在2007年上半年完成。

3.问卷的统计结果和分析。

主题1反映了当地居民对“红色旅游”的理解

问题1,其中51.1%选择“一般了解”,占大多数,35.1%选择“不了解”,不在少数。但选择“非常理解”和“非常理解”的分别占9.6%和4.2%;在第二个问题(对国家发展“红色旅游”相关政策的理解)中,只有3.2%的人选择“非常理解”,48.9%的人选择“不理解”,占大多数,只有40.4%的人选择“一般理解”。“不太了解”的选项占7.4%。从这两个问题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地居民对“红色旅游”知之甚少。即使你知道一些事情,你也只知道一点点。从这里可以看出,当地关于“红色旅游”的宣传不到位,有待提高。

第二个主题反映了当地居民对当地旅游资源开发的认可和重视。

对旅游资源开发的认可度:问题三:78.7%的人认为木兰乡旅游资源开发非常合理或大体合理,只有19.1%的人认为不合理,其余0.2%的人对此没有感觉。不难看出,当地居民对当地旅游资源开发的认可度还是很高的;问题4(木兰乡旅游资源开发在哪一方面不合理),此题为选择题:认为木兰乡旅游资源开发不合理和部分人认为开发总体合理的人中,29.1%的人认为资源保护做得不好,51.0%的人认为环境协调工作不到位,占大多数。12.7%的人认为与周边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关系不和谐,23.6%的人认为经济效益不够明显。

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关注:问题6,28.7%的人非常关注木兰乡旅游开发相关政策的出台,43.6%的人只是一般关注,27.7%的人不关注相关政策的出台。这反映出当地居民仍然关心旅游发展的相关政策;问题7、8为问答,主要涉及当地居民关注的焦点和不关注的原因。大多数人对环境卫生和经济效益政策表示关注,一些人更关注旅游发展政策中的农民和新农村建设政策,少数人对旅游发展政策中的教育政策、支持“红色旅游”的优惠政策和开发项目表示关注。不关注的原因有认识不到,没时间,政府宣传不够,不了解渠道,发展速度太慢,看不到变化所以不关注等等。少部分人说是因为自己居住的区域离乡镇中心太远,不方便关注或者自身文化水平有限。

第三个主题反映了木兰乡旅游资源的开发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正面影响:问题9,题目多选,42.6%的人认为木兰乡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创造了就业机会,41.5%的人认为增加了家庭收入,20.2%的人表示对此没有感觉,16.0%的人选择“其他”,其中包括促进周边游旅游业发展。

负面影响:问题10,题目为多选,54.3%的人认为木兰乡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21.3%的人认为外地人的到来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16.0%的人表示对此没有感觉,22.4%的人选择“其他”。

主题4反映了当地居民对当地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

问题5: 35.1%的人表示有保护当地旅游资源的意识并经常这样做,54.3%的人表示有意识但很少这样做,9.6%的人表示没有意识到。看来当地居民对当地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主题五反映了当地居民对“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的支持。

在问题11中,75.5%的人表示非常看好或普遍看好木兰乡“红色旅游”资源的发展前景,其他人表示不看好或没有意见;在问题12中,52.1%的人选择了生态旅游,37.2%的人表示愿意选择“红色旅游”,还有人表示不确定会选择什么样的旅游。从这两个数据来看,说明大家都看好木兰乡“红色旅游”的发展前景,但更愿意接受生态旅游。问题13涉及选择两种旅游的原因。大多数人选择生态旅游是因为生态旅游区风景宜人,气候宜人,能让人很好地放松身心。选择红色旅游的人,是因为“红色旅游”是最新的热门话题,更多的是因为它对教育年轻一代、提高思想素质、铭记历史、铭记惨痛经历的作用。

主题六反映了当地居民对旅游资源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问题14和问题15,在问题14中,很多人认为为了更合理地开发旅游资源,必须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加快发展,加强农民素质,在发展中注意保持可持续发展,尽可能避免旅游开发带来的不利影响;在问题15的回答中,几乎有100%的人认为开发旅游资源可以促进新农村建设,这主要体现在农村供水供电、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发展教育、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开阔农民视野、提高农民思想素质等方面。

(三)总结后工作

1.完成调查报告和资料整理

回到学校后,我的队员们开始总结整理活动中的各种资料。在8月1至8月6日的一周时间里,队长周迎军在对木兰乡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后,对相关数据进行了一些统计,并通过6个专题对问卷中反映的问题和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根据自己在当地了解到的实际情况,以及通过网上资料和图书馆的相关书籍,完成了《谁抛弃了我们》龚晓宇完成了报告《2006年暑期下乡活动总结》。其余队员也总结了自己在“三下乡”期间的感受,开始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报告》,并整理了其他图片和文字资料。

8月14日下午6点,我们“三农”团队的全体成员用QQ举办了一个关于他们在“三农”经历的在线论坛。论坛上,全体成员畅所欲言,交流了自己在“三农”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通过这次座谈会,队员们表达了对“下乡”活动的加深理解。

2.旅游资源开发方向下木兰乡“新农村”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经过对所收集资料的讨论和分析,我们将木兰乡旅游资源开发方向的“新农村”建设的可行性总结如下:

(1)项目的原因和背景。

木兰生态旅游区总面积947平方公里,涉及蔡甸乡、木兰乡、瑶姬镇、长岭镇、罗汉街、李记镇、王佳禾镇等7个镇(街道),已规划开发建设的主要景区有9个。纳入“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试点工作的有32个村,涉及329个自然村,12354户,49405名村民。其中9大景区周边有12个村庄,以黄土路为主轴的景区沿线有20个村庄。

近年来,木兰乡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了全镇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木兰湖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经过调查分析,我们团队认为木兰乡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果在这方面加大力度,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这将为木兰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铺平道路,起到推动作用。

(2)木兰乡旅游发展前景。

目前,木兰乡旅游资源开发形势良好,政府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支持。此外,木兰乡本身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如果能够充分利用木兰生态旅游区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浓郁的民俗风情和丰富的农业资源,以旅游业和配套服务业为支撑,以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为特色,以庭院经济和兼职经济为补充,培育木兰生态旅游区新的经济增长点,那么木兰乡的新农村建设一定能够顺利进行。

但由于资金的限制,发展速度不是很理想。在这一点上,我们还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