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摸锅底
举几个例子:
1.不摸锅底的手不黑,不拿油瓶的手不腻。
按照逻辑语言,这句话的逻辑等式应该是:
摸锅底→黑手
拿油瓶→手累了
而从这句谚语翻译过来的逻辑语言应该是:
-摸锅底→-黑手
-去拿油瓶→-我的手累了
显然在逻辑上犯了“否定前因”的错误。我们仔细看看这句话就知道了。
摸锅底会导致手黑,拿油瓶会导致手油腻,所以往前推成立。摸锅底,拿油瓶,都是手黑手腻的充分条件。
但是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是真的吗?假设我们不去摸锅底,不去抓园子里的土,不去摸仓库里的煤,手就会变黑;同样,我们不去碰油瓶,直接去碰地上洒出来的油,手也会累。所以可以看出,否定前者不能推断后者,也就是说谚语本身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
因此,正确的推理方式应该是,“前无后推前无”即:
-黑手→-摸锅底
-我的手累了→-去拿油瓶
这在逻辑上是平滑的。
2.老牛肉有嚼头,老头有听头。
这句话的原意可能是,年龄越大,经历越多,越有意义,所以要多听听老人的建议。这在逻辑上有什么问题?
它的错误在于,不是所有的长辈都是有经验有见识的长辈,也不是所有的长辈的话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假设A的爷爷是小偷出身,习惯不劳而获,投机取巧。教育A的时候告诉他,书读多了没用,重要的是练手速...你对这个老人说什么?
古往今来,无数人用错误的家庭教育方法教育后代。对于这些后辈来说,他们都是老人了,但他们的话有很大一部分是极具误导性的。所以“老人话”的普遍性和正确性往往“因老人而异”
也就是说,这个谚语在全称命题和专名命题上犯了错误。通常,当它没有被标注为专名命题(即一些,表部分)时,它往往涵盖了全称命题(全部,一切,表全部)的含义。把适用于部分人的特殊命题表述错了,把适用于所有人的整体命题表述错了,这将是一个逻辑错误。这样的谚语很难具有普遍性,因而也无法成为真理。
以上只是两个简单的例子。事实上,如果你浏览一下我们的谚语,你会发现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不合逻辑的。因为很多谚语都是经验性的,也就是从个体到整体的过程,而我们往往不可能穷尽所有的可能性,所以这种归纳演绎的方法很难奏效。我想这可能也是谚语只能停留在“谚”的阶段,只能被一部分人赞美崇拜的原因吧。
简宝玉挑战读书打卡——简单逻辑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