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铅笔有多长”教案

这支铅笔有多长?

教学计划背景

本课选自北师大出版社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二册第五单元第一节,其实是对毫米和分米的理解。学生在高一下半学期已经知道厘米和米,以及简单的估算和计算。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学习其他长度单位:千米、毫米、分米,掌握它们之间的简单换算,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之间的实际长度。为初三上学期认识周长,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做铺垫。

教学目标

1.通过估算和测量,知道了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初步建立了长度单位的概念,发展了空间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活动体验和实际测量,认识和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算”、“测量”、“讨论”、“发现”等合作交流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测量铅笔的长度,可以亲身体验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

教学困难

建立1分米和1 mm有多长的概念。

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实施课堂教学,我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同桌互学,分组讨论。利用学生已有的测量经验,在分米和毫米理解教学中,以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为主,辅以习题、游戏等方法,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

首先,介绍里德尔

老师:同学们,老师给你们讲一个谜语。你能猜出是谁吗?生:铅笔。

老师:你猜对了。今天,我们将学习铅笔有多长。(板书题目)

二、探索新知识活动1:认识分米

1.估计。

老师:请拿起桌上的铅笔,根据现有的测量经验,估算一下这支铅笔的长度。老师:谁能告诉我们这支铅笔的长度?你是怎么估计的?生:回答。2.测量一下。

老师:好像学生对长度的估计不一样。如果你想知道这支铅笔有多长,你能想出一个好办法吗?生:用尺子量。

老师:接下来,我们将亲自用小尺子测量铅笔的长度,并将结果填入书上的表格中。生:报告结果。3.说说吧。

老师:你能用手指出10厘米有多长吗?那么谁能用另一个长度单位来表示呢?生:分米。

老师:是的,这支铅笔是1分米长,因为10厘米就是1分米。(课件)

老师:分米是大于厘米的长度单位。在数学上,我们可以用字母dm来表示分米。老师:谁能用一个方程来表示分米和厘米的关系?说出它的名字。(课件:1dm=10cm)

学生:一起读公式。老师:2分米是多少厘米?生:2分米等于20厘米。

老师:5分米是多少厘米?80厘米是多少分米?生:(略)

老师:(展示课件:认识分米)赶紧搞清楚。从哪里到哪里的距离是1分米吗?生:从0到10,长1分米;从10到20,是1分米长吗?老师:和同桌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学生:同桌指出网格上的1分米。老师:伸出你的手指,比较它有多长。是1分米。

老师:请仔细找出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约为1分米。生:举报。

学生:一起读公式。老师:2分米是多少厘米?生:2分米等于20厘米。

老师:5分米是多少厘米?80厘米是多少分米?生:(略)

老师:(展示课件:认识分米)赶紧搞清楚。从哪里到哪里的距离是1分米吗?生:从0到10,长1分米;从10到20,是1分米长吗?老师:和同桌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学生:同桌指出网格上的1分米。老师:伸出你的手指,比较它有多长。是1分米。

老师:请仔细找出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约为1分米。生:举报。

活动二:认识毫米1。测量一下。

老师:请你先估算一下数学课本的宽度和厚度,然后用尺子量一量,然后小组讨论。健康:测量和报告。

老师:用厘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有时不用整厘米。为了更精确,我们需要使用小于厘米的长度单位。谁知道小于厘米的长度单位是什么?

生:mm. 2。说说吧。

老师:1mm有多长?

生:1细胞在1厘米的中间是1毫米。

老师:对,1细胞就是1 mm,数学上我们可以用mm来表示毫米。老师:请数一下尺子上65438和0厘米之间的方块。它是多少毫米?生:回答。(课件:10毫米就是1厘米)

老师:谁能用我们的计算结果说一个等式来表示厘米和毫米的关系?生:1cm=10mm。

老师:每个人都知道毫米的长度单位。现在让我们用毫米来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度。看看哪个数据比这个量的开头更准确。

生:举报。3.估计。

老师:请拿出1分硬币,估计一下这枚硬币的厚度。再挤一次,量一下。生:举报。

老师:找出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来测量。它是多少毫米?

生:举报。三。阶段总结1。讨论一下。

老师:现在我们知道了四种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请四人一组观察米尺,一起讨论,看哪一组有新发现。

生:报告研究结果。(课件)

2.看一看。

老师:现在请打开书,翻到42-43页。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第四,巩固练习

老师:接下来,老师会给你一个游戏来突破。利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度过难关。

1.在()中填入适当的数字。

7m =()DM 3cm =()mm 90dm =()m 60cm =()DM 2m =()cm 800cm =()m

2.画一条线段。如果我们要准确的画出一条线段,你想在画之前给同学们什么建议?(1)30毫米(2)2厘米5毫米(3)1毫米

判断对错,请在对的后面打“√”,错的后面打“×”。门的高度为2m();铅笔盒长约25厘米();一粒米长2mm();小树的高度是3分米();小明身高130cm();

4.数学故事。他们谁是对的?

梁肖说:这两根棍子的长度是三个回形针的总长度,所以它们是一样长的。小红说:右边的木条比左边的木条长。

老师:闯关游戏已经全部结束了。老师恭喜大家闯关成功!五、课堂总结

老师:你能告诉我你从这节课上收获了什么吗?那么请画出1分米和1厘米的长度。今天,同学们不仅认识了两个新朋友,还了解了他们的关系。请大家课后测量一下,看看哪些物体长度更接近1分米和1 mm?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了!

教学反思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我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动力,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把握教材的精髓,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回顾这堂课的教学,我满意的有三点:

1.在活动体验中感悟所学。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充分体验分米和毫米的长度单位。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让学生估算、测量、对话、寻找、捏来感知1 mm和1分米的长度。举个例子,当我知道分米的时候,我提前给学生准备了一支长约10 cm的铅笔,放在他们的课桌上,让他们在实际测量之前估算铅笔的长度。当学生说测量结果是10 cm时,我直接告诉他们10 cm就是1分米,让他们看一下。让学生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度,然后让学生思考1分米有多长,让学生逐渐建立分米的概念。最后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1 m =100 cm,推导出1 m =10分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只是扮演了组织者和促进者的角色,从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感受。

2.在探索与合作中激活学生思维。

在教学中,我尽量给学生提供熟悉的情境,将测量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合作中多次操作、探索、讨论、交流。比如教对毫米的理解,首先要让学生测量数学书的厚度。这时候学生的操作就出现了问题:厘米不够怎么办?学生需要学习小于厘米的单位。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通过计算网格,他们知道10毫米是1厘米。这种教学激活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加深了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更好地掌握了数学的有效学习方法,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为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在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些生活中的实物:1美分硬币、电话卡、铅笔、书和橡皮等。即使学生觉得生活离不开数学,也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例如,让学生估计我们周围的日常用品,并找出我们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长度约为1分米。这些都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同时也将长度单位应用到了实际生活中,扩展了知识面。

当然,这门课程的教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每次教学活动后都要有一个小练习,便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老师在发现小尺子的长度不是从0的刻度开始计算的时候,没有足够强调如何计算小尺子的长度。如果能用课件展示出来,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