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饮食——壮族的饮食习俗

壮族的饮食习俗

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主要居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其中大部分位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70%以上的土地属于亚热带气候,而壮族多居住在平坝滨水地区,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物产丰富。农作物一年可两熟或三熟,适宜种植糯米等水稻,故称“水浒”。其中广南的八宝饭尤为出名,一度是贡品。文山的“三七”在世界上久负盛名,丘北辣椒、富宁八角等调味品颇有名气。

壮族人的主食是大米,擅长制作糯米食品。五色糯米饭、米糖、烤方(大粽子)是节日最精彩的看点。花米用各种颜色的植物的汁液染色,然后蒸熟。粽子的种类很多,而且都很大。一般每个1 kg左右,形似枕头。广西宁明县春节做的粽子,方桌大小。用芭蕉叶包裹,里面是猪肉,装在水缸里。连续煮7天才能熟。

人们提着大粽子在街上游行,向把手献祭。有一种棕榈叶做的粽子叫“马蹄竿”,是用草木灰把糯米染成黑色,加入八角粉、腊肉等做成的。

广西靖西一些地方过年都乐于吃“凤磨”饭,这也是一种大宗巴。方法是将糯米与盐、五香粉、胡椒粉、姜混合,用冬精(一种植物)叶包在竹筒或方里。糙米饼里有很多肉馅或绿豆馅。糯米花和糯米糕都是甜食,节日里经常吃。日常的蔬菜有青菜、瓜苗、瓜叶、北京白菜(大白菜)、大白菜、油菜、芥菜、生菜、芹菜、菠菜、羽衣甘蓝、空心菜、萝卜、苦瓜,甚至豆叶、红薯叶、南瓜苗、南瓜花、豌豆苗也可以是蔬菜。煮是最常见的,还有腌制蔬菜的习惯,如酸菜、酸笋、咸萝卜、大头菜等。烹饪时加入猪油、盐和葱花。

壮族人爱吃任何一种畜肉,如猪肉、牛肉、羊肉、鸡鸭鹅等。壮族人还喜欢打猎和烹饪野味、昆虫,在某些地区,他们还爱吃狗肉。猪肉也是整块煮熟,然后切成方形块,再放入调料回锅。壮族人习惯把新鲜的鸡鸭鱼肉和蔬菜做成七八成熟,然后把蔬菜放在热锅里炸熟再出锅,这样可以保持菜肴的鲜美。

壮族每年的饮食仪式都很讲究,菜式和吃法都有自己的规定。比如“过年不吃团结缘(肉馅豆腐球),喝酒嚼肉不甜。”团结缘是用猪肉糊和豆腐、鱼虾等佐料拌成馅,做成九块,油炸而成。主持人对宵夜“偷学”(偷偷去他国摘瓜菜做菜)非但不恼火,反而很开心。中秋的芋头,春天的扁饭,邻里之间互赠新鲜感。

“十情节”举办喜事,钓鱼,杀鸡,蒸包子,备酒,享遍天下亲友。每年水稻成熟的时候,都要过年味节,时间因地而异。饭前,每顿饭都要先盛好给狗狗吃。过去,广西西山地区缺盐缺碘。正月三十日庆祝“大脖子节”,人们捕鱼捞虾,吃糯米饭,把食物装进空蛋壳里扔进河里,算是大脖子。五色鸡蛋也是节日食品。将煮熟的鸡鸭鹅蛋染成四种颜色,然后加入一个天然鸡蛋。经常和五颜六色的米饭一起吃。孩子们把鸡蛋串起来玩摸蛋游戏。

有很多关于三七食疗的研究。用三七的花、叶、根,做菜很有特色。除了治疗外伤出血,三七越来越多地被用作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和强身健体的保健食品。日本人还认为云南三七有抑制癌症的作用。

壮族人也酿米酒、红薯酒、木薯酒,都不算太高。其中黄酒是节日和招待的主要饮品,有的黄酒叫鸡胆鸡杂酒,鸡杂猪肝酒。一口喝下鸡杂酒和猪肝酒,把留在嘴里的鸡杂和猪肝慢慢嚼碎,既能解酒,又能当菜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