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审美现代性的三种范式

摘要

西方审美现代性有三种范式:第一种是古典审美理性和知性主义价值取向的感性甚至非理性范式;二是反对古典审美道德主义?外在?价值取向所呈现的审美独立范式;第三是针对现代社会的各种?异化?现实和表象的运用?审美维度?批判现代社会的范式。

关键词范式审美现代性感性非理性审美独立审美批评

西方现代美学虽然有很多流派和观点,但是否超越了古典美学?古典?然而,有三种相对集中的范式:

第一,基于古典理性和知识的感性和非理性范式。

西方传统文明的基调是理性知识,理性知识一直是人们的最高理想之一。正如泽勒所说:?公元前6世纪,希腊哲学大胆地、近乎暴力地走上了从神话到理性的道路。?[1] (P336)充分信任理性,用理性追求知识和智慧,是古希腊文明的基调。德谟克里特斯只相信理性,到了晚年,为了不被感性所左右而认识真理,他故意弄瞎了自己的眼睛,可见一斑。人们问阿拉克萨戈拉为什么活着总比不活着好。他说,因为活着可以研究天道和整个宇宙的结构,所以可以看到知识价值取向的首要性。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把理性知识视为最高标准。感知在柏拉图那里只是一匹马?劣马?亚里士多德也认为感性容易犯错误,所以他逃避想象,认为:如果人被理性所支配,那么理性的生活就是最高的幸福。?【2】(P228)柏拉图是否认为文学艺术唤起人的情感?多愁善感?用什么?可怜?,还有呢?真相?隔了三层楼,诗人被开除了。亚里士多德不驱逐诗人,因为他认为人们乐于看到艺术模仿某种东西,因为人们能从中记起它是真实的?什么事?从而获得知识。在中世纪,世俗的感性享受被视为罪恶,绝对理性信仰的禁欲主义和?彼岸?答应抑制感性。这种理性知识的精神,连同笛卡尔对万物的怀疑?我想?它得到进一步加强。正如卡西尔在《启蒙哲学》中所指出的,笛卡尔精神渗透于所有知识领域,以至于它不仅支配着哲学,而且支配着文学、伦理学、政治学和社会学。启蒙运动也是如此吗?大胆运用你的理性?,把东西都放进去?理性法庭?到法官面前来。

这种理性的知识精神变成了美学?古典?的基本精神,所以布瓦洛在《诗》中说,首先需要爱义,所有的文章,永远只有用义才能获得价值和光明,觉得呢?真实就是美?。艺术来自这种理性的知识吗?模仿论?反射理论,镜像理论,?真相?现实主义等问题成为古典美学中最重要的问题。艺术的形式变成了描绘真理。苦药?外面?亲爱的。只是为了更好的传播知识,本身并没有太大的价值。正如别林斯基所总结的,哲学家用三段论说话,作家用形象说话,但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认识世界的真相,只是方式不同而已。所以巴尔扎克宣称他要把整个社会放在脑子里,并要求他的作品是?人类全景?。恩格斯也说过,他从巴尔扎克那里学到的东西比从当时的经济学家那里学到的还多。人们责怪诗人,常说给不了别人?真知?,同时为它辩护说它能给人知识。直到19世纪,孔雀还这样批判诗人,认为诗人做不出一个有用的或者理性的人。而雪莱的辩护认为诗歌?它既是知识的中心,又是它的圆周;它包含了所有的科学,所有的科学都必须追溯到它。?[3] (P77)一个说诗歌不能给人真正的知识,一个说诗歌是一切知识的源泉。简而言之,对立与防御,生存还是毁灭,必须由知识来决定。所以,古典美学的最终目的是认识世界,获得真知,可以说是一种认识论和认识论的美学。

正是由于对古典传统理性知识的反叛,现代美学确立了美学属于感性的原则。早在笛卡尔大力提倡理性原则的时候,帕斯卡就同时提出了?思维逻辑?面对理性逻辑。文艺复兴时期的英雄有哪些?人类的发现?大胆地喊出的喜悦?世界的幸福对我来说就够了?口号,审美世界都是人?永恒的微笑。意大利维科求婚?诗意的智慧?概念强调审美艺术有自己独特的运作逻辑;另一个划时代的人物卢梭,以更强烈的自然激情反对所谓的理性文明,大声疾呼?回归自然?以自然感性的人性为理想,反对西方理性至上的文明传统,认为人的思维状态是一种违背自然的状态,而沉思的人是一种变化了的动物。卢梭确立的感性原则成为日后浪漫主义美学对抗传统审美理性认识论的核心理念。正是在这种理性主义的浪潮中,日益高涨的感性思潮使?美学之父?鲍姆·童嘉认为还应该有专门的知识来研究?感性?好的,像这样?感性科学?也就是美学生得妥妥的。培根曾在《新工具》中深有感触地指出,人们总有一种古老而根深蒂固的偏见,即认为人类理性花费大量精力固执地研究经验,研究特殊的、感性的、物质的东西,仿佛这有损于他们的尊严。现在人们不这么看了。人家已经有了?感性?已经转变了。所以,F?施莱格尔说?我不在乎我看不到的东西,只在乎我能闻到、尝到、摸到、刺激我所有感官的东西。?[4] (P75)随后席卷全球的浪漫主义运动,以想象、情感、天才为审美价值取向。这种感知范式发展到巴克莱了吗?存在就是被感知?费尔巴哈的生物感性理论达到了极致。并发展到?无意识的本能?、?本质直观?、?威尔。、?直觉?、?看庭审?、?梦想?、?印象?、?这里吗?对瞬间感受的揭示和张扬发展成一种非理性的感觉主义。

是古典艺术理性认识的现代超越,所以呢?现代?艺术的一个核心思想是非理性的个人情感表达,抛弃?无所不能无所不能?视角与精致完美的结构:象征主义?感应?与世界同行?灵媒?;超现实主义来自梦境?自动写作?;精神分析把创造视为?白日梦?;而未来主义则主张必须消除句法,随机列出名词;另一方面,达达主义宣称它将不再绘画、不再文学、不再音乐家、不再雕塑家、不再宗教。这些都表现出对传统艺术价值取向的颠覆和反叛,表现出极大的非理性。正如高尔基所说:?过去的作家一般都有广阔的思想,和谐的世界观和强烈的生命意识,整个广阔无垠的世界都在他们的视线之内。现代作家越来越捉摸不定,越来越朦胧模糊,说实话,越来越可怜可怜。?[5](p256)直到20世纪60年代,伽达默尔?诠释学?德里达领导的?解构?由利奥塔代理?后现代主义?,解构?中心?,反对?宏大叙事?,消化?深度?、?意思?沉迷于?区别?、?多元?、?飞机?还有解释性?视觉融合?实际上,这些都是反抗古典理性知识传统的结果。从理性——感性——非理性,这是西方审美价值取向从古代到现代演变的一条深层逻辑线。

第二,基于古典道德主义的审美独立范式

古典美学也是一种价值美学,表现出强烈的伦理色彩,把社会道德价值作为评判艺术的重要尺度,社会功能和道德功能往往成为评判一件艺术作品的最重要标准,所以古典美学就成了一种?泛道德化?审美。

在苏格拉底那里,他把美与善视为同一事物,他说:?你认为善良是一回事,美丽是另一回事吗?难道不知道一切既美又善的东西都是联系到同一个目的上来使它既美又善的吗??[6](p48)所以,好的东西就是美,美就是好的。它们是一回事。柏拉图也说过,如果你认为善的范式比真理和知识更美,那就对了,善有比科学和真理更高贵、更尊贵的地位。善一定是不可思议的美,它是科学和真理的作者,它远胜于科学和真理的美。柏拉图视善为最高价值,正是从善的角度出发,他才从教育出发?乌托邦?从年轻人的角度来看。亚里士多德在看诗?净化?、?培养?原谅诗人的功能。古罗马的贺拉斯问道?寓教于乐?,调和两者的矛盾。中世纪从崇尚绝对精神信仰的角度,诅咒世俗文艺的不道德和堕落,而西德尼呢?捍卫诗歌?想诗?目的是教育和愉悦?,有存在的权利。以艺术为?道德训练?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和工具,它是古典美学中的普遍范式。诗人和艺术家已经成为人类道德良知的法官和捍卫者。所以狄德罗说,诗人和艺术家是人类的老师,是生活痛苦的安慰者,是罪恶的惩罚者,是美德的奖赏者。简而言之,艺术已经成为人类道德和法律的公正法官,席勒自豪地说:人类法律的领域在哪里结束,剧院的管辖权就在哪里开始。?[7] (P12)戏剧、文学和艺术充当了世界上的另一个道德法官。这种?泛道德化?审美就是审美?古典?的另一个重要内涵。

正是因为对古典美学世界道德标准的反叛,现代美学才建立了艺术来创造?美本身?为原则的目的,强调审美艺术与科学知识、伦理道德的区别,从而确立审美独立的基本观念。在《拉奥孔》中,莱辛明确指出美是艺术的最高目标,在古希腊人看来,美是造型艺术的最高法则。造型艺术所能追求的其他任何东西,如果与美不相容,就必须让位给美;如果你兼容美,你至少要服从美。英国美学家岳·诺尔茨在皇家艺术学院的1769演讲也指出,艺术的目标是美,艺术的任务是发现和表现这种美。艺术以美为目的,没有美,就没有逐渐形成的艺术观念。巴托斯在1746发表的《简化为单一美的原则的艺术》一文中,明确划分为快感导向?美的艺术?而实用的机械艺术,放?美的艺术?要独立。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和黑格尔的《美学》都指出他们的理论是关于?美的艺术?的理论。雷格尔指出。艺术不应该也不可能创造除了美以外的任何东西,美是艺术本身的目的和本质。这样一来,这个修改器就成了不必要的负担。?【8】(p303)?美的艺术?这个修改器?漂亮?完全是多余的,说明艺术以美为目的而不是以知识和道德为目的的观念已经逐渐成为一个时代的知识。

现代美学在确立艺术以美为目的的同时,也强调艺术与科学、哲学的区别,以确立审美独立原则。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指出:?没有关于美的科学,只有关于美的判断;没有美的科学,只有美的艺术。至于一门科学,如果认为它像科学一样美好,那它就是一个怪物。?[9] (P150)康德将美视为一种主观形式,确立了美学的独立性。正如卡西尔所指出的,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第一次明确而令人信服地证明了艺术的自主性。在过去,所有的系统都在理论知识或道德生活的范围内寻找一种艺术原则。紧随其后的席勒把审美视为自由?游戏?强调艺术不能用科学的标准来评判,艺术和科学是两个独立的领域。他指出科学的边界越宽,艺术的边界越窄,浪漫主义哲学家施莱尔马赫也以指出审美艺术的独特本质为己任,他提出把?一致性活动?然后呢。个人性活动?区分。所谓?一致性活动?它是科学哲学的活动,而艺术活动是建立在个性、差异和多样性的基础上的。因此,我们不能用哲学和科学逻辑来要求审美艺术。哲学终结的地方,诗歌开始。,约翰?米尔甚至说?诗歌和科学是对立的?。其实这些都是知识、科学、艺术、美学的原则,以此来强调审美的独立性。这种审美独立思想从18世纪中后期开始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时代思想范式。

所以这种审美自主原则发展成了以王尔德和高缇耶为代表的唯美主义,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应该说,高举美学的非功利原则,强调艺术本身的独立存在理由,是合乎逻辑的。直觉主义者克罗齐强调艺术不是物理事实、道德活动、功利活动、概念或逻辑活动,认为艺术独立于功利、道德和一切实用价值。没有这种独立性,艺术的内在价值就无从谈起。克罗齐强调审美独立的思想并不是一个特别新的理论创造。是审美独立长河中的必然环节,是追求艺术独立的价值范式的延续。兴起于20世纪的俄罗斯形式主义理论对诗歌语言形式本身进行了详细的阐释。文艺?然后呢。陌生化?技术;英美新批评理论?仔细看?文本本身;结构主义在文本群体内部寻找自己吗?结构?;符号学美学创作?情感的象征?等等这些所谓的。内部研究?一切美学都是这种审美独立范式的结果,体现了追求审美独立的精神。

第三,对于社会?异化?审美批评范式

随着西方社会日益现代化,现代科技对人的影响?异化?西方美学对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的批判也日益加强。试图以审美来拯救社会现代性带来的弊端,以审美为路,希望逃离社会现代性的恶果,成为一种流行的审美范式。

我们知道,西方社会经过全球航海、宗教改革、工业革命、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科学技术的几次革新,进入了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商品极其丰富的现代社会。但同时也带来了人们的?物化?用什么?机械化?社交?与...不合?不平衡?精神家园的毁灭和诗意栖居的丧失。正如马克思曾经指出的,资产阶级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的成就超过了以往所有时代的总和,但同时又破坏了一切封建的、宗法的、田园诗般的关系。现代西方社会就是这样一个二元社会。它为富人创造了奇迹,却给工人带来了赤贫。正如狄更斯在《双城记》开篇所指出的,那是一个最繁荣也最衰落的时代。韦伯称这个现代社会为。Despire?社会;荷尔德林称之为?一个贫穷的时代?;海德格尔称之为?上帝的离去?、?世界之夜?、?无家可归?然后呢。一个悬在深渊的时代?;尼采称之为?上帝死了?福柯称之为时代?人的死亡?的时代。

正是面对现代社会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新痛苦,现代美学和艺术拯救了现代人?片面的把我们的希望寄托在感性审美上,感性审美要求审美生存,审美生存。对于现代物质文明和心灵?不平衡?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早在卢梭敏感的头脑中就开始受到指责。而席勒则有意识地让美学更早地肩负起拯救现代人的使命。席勒在《关于美育的书信》中指出,正是现代文明本身的过度发展造成了人性分裂对现代人的创伤。他把救赎的希望寄托在审美和思想上:只有审美趣味才能给社会带来和谐,因为他在自己的心灵中建立了和谐,其他一切表象都在分化人。?审美上的【10】(P27)?游戏冲动?感性和理性都有,那么怎么做才能挽回感性和理性的分裂呢?碎片男?唯一的希望就是审美。海德格尔面对这个?科技时代?世人忘记了自己所处的社会,寄希望于诗人拯救现代人。他觉得这个时代,也许只有诗人才能真正让我们觉得还有?诗意地生活在地球上?希望,能为我们吗?揭开?。在《什么是诗人》中,他指出,在世界的黑暗时代,人必须经历和承受世界的深渊。但为此,必然有人走向深渊。这个?坠入深渊?这个人是诗人。只有诗人可以?揭秘?真的存在,逐渐使存在?揭开?然后呢。清楚了吗?起来吧。那么,在海德格尔那里,这种暴露的存在是什么?没有掩护?是美。?这种嵌在作品中的闪光点就是美。美是一种作为未被发现的真理出现的方式。?[11] (P276)美和艺术成了海德格尔所信仰的?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土地上?希望所在。

对于法兰克福学派来说,他们的目的是指出物质文明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野蛮人?状态。法兰克福学派把人从这个不自由的机械社会里带出来?抑郁?获救的希望在于审美。马尔库塞认为,人的感性在现代机械社会的压抑下是麻木的,人的自由根植于人的感性,因此解放感性成为现代社会的目标。感知成为构建新生活和反抗现存社会的重要方式,个人情感的解放成为普遍解放的前奏和基础。在马尔库塞看来,解放人首先要解放感性,感性解放成了对当代异化社会的政治斗争。练习?活动,所以马尔库塞说:个体感官的解放可能是普遍解放的起点甚至基础。?【12】(p 132)感性解放承担了拯救被压迫被异化的现代人的使命。现在是什么样的感性?革命?用什么?叛逆?是的,是一种?新感性?是的。所以,审美成了现代人真正存在的一种方式。

对于精神分析美学,弗洛伊德的基本理解是,现代文明是建立在对人的本能的压抑之上的,文明的发展是以本能的满足为代价的。所以弗洛伊德认为,拯救现代人,就是充分满足人的本能,走出抑郁。审美是反抗现代社会压迫、拯救人类的重要手段。因此,弗洛伊德把满足性本能的快感视为审美快感的本质并指出:美感绝对是从性感领域延伸出来的,在爱美中隐藏着不可告人的性感目的。?[13] (P409)这样,美与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本能联系在一起,美感成为原始非理性性快感的满足,所以美具有反抗现代文明的性质。对现代美学影响深远的尼采,也感受到了现代人的失落与颓废,机械的麻木,肉体生命坚强意志的消失,所以他强调旺盛的原始生命力和根本问题是以身体为出发点,以身体为线索。所以对尼采来说,美是表现感性生命的强烈意志的人。在《偶像的黄昏》里,他说:?没有什么是美的,只有人是美的,一切美学都建立在这个朴素的真理上,这是美学的第一真理。我们马上补充了第二个真相:没有什么比一个没落的人更丑了。美学的领域因此受到限制。?【14】(p67)尼采把具有原始生命力的状态视为真正的审美状态。使我们的生活充满活力和丰富的是一种审美和艺术的状态,这?生活美学?到底是为了社会?现代病?来自于不满。

美国学者卡林内斯库曾说:?可以肯定的是,在19世纪上半叶的某个时候,作为西方文明史一个阶段的现代性和作为美学概念的现代性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分裂。?[15](p48)在卡利内斯库看来,审美现代性就是以审美感性的方式对社会现代性进行批判和抗议。应该说,这的确是西方审美现代性的一个重要范式。

[1] Celer。翁邵军。古希腊哲学史大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

[2]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全集》第8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3]吴一夫。西方文学理论名著精选。[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4]布兰代斯:《19世纪主流文学》第2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1。

[5]卢卡契。许恒春:美学特征卷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6]周福成编辑。西方伦理学文选。C。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7]席勒。张玉能:美丽和尊严。[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

[8]蒋孔阳:19世纪西方美学名著精选德文卷。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

[9]康德。宗白华:判断力批判。[M]。第150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席勒。冯至。范大灿。美育书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11】海德格尔。孙周兴:海德格尔文选。C。北京:三联书店,1996。

马尔库塞。李小兵。审美维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3】引自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14】尼采。周:偶像的黄昏。[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6。

[15]美泰?李瑞华,顾爱斌,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张面孔。[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