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趣味常识教学的思考
一,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1,知识、能力、情感三维教学目标是否全面落实。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有理有据,细致入微,否则会直接导致学生基础知识的贫乏,为其进一步学习埋下祸根。应强化培养学生能力的意识。一些教师为了增加课堂容量,往往只注重自己的言辞,希望把所有的知识都“灌注”到学生的头脑中,留给学生思考和训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和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
2.重点和难点是否把握准确。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目标中是非常明确的,但在课堂教学中付诸实践时,往往对重点知识没有强调,对难点知识没有突破。导致学生渴望的知识得不到满足,学生的实际问题得不到解决,学生对不懂的知识仍然不懂,所理解的知识没有得到拓宽和深化,导致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降。
3.你了解学生的知识和心理状态吗?教师要深入学生实际,掌握学生的知识动态和心理动态。对于一些知识,老师不要认为很容易,或者认为自己已经解释的很清楚很准确,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从而一笔带过。他们要时刻得到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准确流畅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中学习和成长。
二,对教学技巧的反思
1,传授的知识是否正确,语言是否规范简洁。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一名一线教师来说非常重要,是一名合格教师的基本功。第一,任何学科都有严密的逻辑。首先,老师教的知识不能错,推导要严谨,要有理论依据,让学生心服口服,水平太自然。其次,语言(普通话)要规范简洁,字义表达清晰,语调抑扬顿挫,富有热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期刊文章的分类查询在期刊图书馆。2.板书设计是否合理,字迹是否工整。好的板书有助于区分教学内容和段落,指明轻重缓急,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重点知识一目了然,方便学生课后复习。所以板书要布局合理,轮廓简洁,层次清晰,文笔端庄大方,千万不要乱涂乱画。
2.中产阶级的小蚂蚁是客串的倒影
《小蚂蚁》以第一人称的笔调描述了一群小蚂蚁勤劳幸福的生活。这是一个富有儿童趣味的童话。它用拟人化的手法展现小蚂蚁可爱勤劳的性格,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小蚂蚁的帮助和与朋友的爱。读本的重点是引导孩子仔细观察画面,发现并学会利用画面线索预测故事内容。难点是通过仔细观察图片中蚂蚁的动作,结合实物演示和游戏,学习和理解拉、推、动、举、抱、摇等动词的含义。
根据我们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水平,年龄特点,兴趣需求,以及本课题的总体目标,本次活动的目标是喜欢阅读这个故事,感受小蚂蚁的快乐生活。仔细观察图片,试着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小蚂蚁的动作。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学会理解拉、推、动、举、握、摇这些动词的意思。
为了让活动变得有趣、全面、活跃,让教育融入生活情境和游戏中,我们首先在课前做了体验准备:对蚂蚁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性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实际情况和教材本身的特点,我采用了直观演示法、讨论法、叙述法和提问法等方法。整个活动分为三个部分:(1)介绍活动:歌曲表演《蚂蚁搬豆》引出小蚂蚁。(2)图片阅读: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信息,预测故事,理解故事内容。(3)总结分享。
在活动设计上,基本遵循教师指导用书的基本教学流程设计,结合教学设计实例和指导要点开展活动。在导入活动中,我回忆和讨论了蚂蚁的一些生活习性,为下一步做了铺垫。在此基础上,我带领读者学习阅读,孩子们对小蚂蚁很感兴趣。
看图学习6、7页的时候,在学习动词的时候,要让孩子多模仿动作,以便更好地理解支撑和摇晃这两个动词。后两页观察图片信息不到位,需要进一步提示和指导。
3.小班园与蚂蚁故事教案及反思
设计背景
当我走着的时候,一个大箱子挡住了我的路。我不急着搬出去,想看看孩子们是怎么处理的。孩子们一个个跳过去,一个孩子被撞倒了,后面的孩子使劲推,但是不管怎么推,几个孩子都要一起推。为了让孩子们更多地了解人多力量大的道理,我选了这个班。
活动目标
1,了解童谣内容,提高学习童谣的兴趣。
2.要明白人多力量大。
重点和难点
重点和难点:明白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要准备的活动
每人一个蚂蚁头饰,三个蚂蚁洞,三个大球。
活动过程
首先,激发孩子的兴趣
1,老师扮演母蚂蚁,孩子扮演小蚂蚁,在自制的“家”里聊天。老师:看,外面是什么?我们蚂蚁最喜欢吃豆子。让我们把他移到洞里去!谁想搬家?(让一个孩子去搬豆子)
2、引导幼儿观察讨论:一只蚂蚁搬不动豆子,怎么办?(引导孩子说要让大家一起动)
3.分享收获
第二,学儿歌
1,引导幼儿讨论:一只蚂蚁搬豆子,它会动吗?为什么?我怎么移动它?
1.为什么很多蚂蚁能把豆子提起来?
2.老师这里有首儿歌,讲的是蚂蚁搬豆子。(老师太有表现力了,把儿歌背了两遍。)
3.老师提问,孩子回答。孩子学习背诵儿歌分句,做相应的动作。
三、儿歌表演
(请一组小朋友表演,其他小朋友边看表演边背儿歌)
教学反思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也是他们探索周围世界的方式。我从一开始就创造了一个游戏场景,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孩子在游戏中探索如何移动豆子,让孩子得到亲身体验。因为孩子理解了童谣的内容,所以学习热情很高。最后,让所有的孩子都参与到童谣表演中,既巩固了所学的童谣,又让孩子在情感上得到满足。
4.常识教案
一,教学目的
1.引导幼儿认识蚂蚁的外貌特征和蚂蚁的一些生活习性(生活环境、进食情况、对特殊气味的反应等。).2.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主动接近动物,进行爱护小动物的教育。3.培养孩子的初步观察能力。
第二,教学准备
蚂蚁身体结构的组合模型、蚂蚁生活习性的挂图或幻灯片、活蚂蚁、昆虫盒、水彩笔、空白纸等。三。教学过程(一)新课介绍:今天这节课,我们会遇到一个小动物,它的身体很小。猜猜是谁?孩子回答:蚂蚁老师:是的,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些关于蚂蚁的知识。(板书)(2)学新课1。引导幼儿观察蚂蚁体型特征老师提问:你见过蚂蚁,谁能告诉我们它们长什么样?孩子的回答:(学生的回答通常不全面,不具体)。老师展示蚂蚁挂图,小朋友观察并回答问题。老师的谈话:你是对的吗?如果我们想弄清楚蚂蚁长什么样,身体由几部分组成?我们必须仔细观察,也就是观察。老师把蚂蚁放在准备好的昆虫箱里。老师提出问题:观察蚂蚁的时候,先看蚂蚁的身体是什么颜色,分成几个部分,然后从前到后的顺序观察蚂蚁的各个部分是什么样子,长什么样子,长什么样子。分组观察孩子:(在学生观察活动中,教师要分组巡视,了解学生的认知情况,不断提醒观察目标和内容。)并分组交流讨论。蚂蚁的身体分成几部分。零件是什么,是什么样的?(作为青年学生的老师要随时提示观察内容,交换意见,准备演讲。)报告观察和讨论的结果:
老师展示蚂蚁身体结构模型的总结;
蚂蚁有大的、小的、黑色的和棕色的。它的身体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须和眼睛,一个薄薄的胸部和三双脚。腹部呈椭圆形,分割非常明显。2.引导孩子画出他们心目中的蚂蚁。老师问:你看到哪种蚂蚁?你能为老师画出来吗?让每个孩子展示他们在前面看到的蚂蚁。老师示范,小朋友画画,老师引导。3.指导学生观察蚂蚁的生活。教师谈话:抓蚂蚁时,学生知道一个窝里有很多蚂蚁。许多蚂蚁是如何生活在一起的?看看这张挂图!老师问:蚂蚁在洞内外做什么?蚂蚁吃什么?蚂蚁是如何把食物带回巢穴的?蚂蚁是怎么挖洞筑巢的?蚂蚁为什么打架?蚂蚁找到吃的东西后,怎么让同伴知道?儿童报告观察结果。老师总结:想更多了解蚂蚁的生活,平时要多观察。比如在玻璃瓶里养几只蚂蚁,放几种不同的食物进去,看看蚂蚁最喜欢哪种食物;从不同的窝里抓几只蚂蚁放在一起,看看会发生什么;抓一只大虫子放在蚁巢附近,观察蚂蚁如何杀死活虫子,如何把比自己身体重得多的虫子背回蚁巢。总之要通过实际观察了解蚂蚁的生活。教给学生一些观察的方法。)(3)巩固练习1。对话: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种小动物蚂蚁。我来教你一首关于蚂蚁的儿歌。2.教儿歌:记住蚂蚁的形状。身体分为头、胸、腹,头上长着一对触角,胸上长着三双脚。3.小蚂蚁很可爱。它是我们的动物朋友。以后遇到要保护!
紧迫
准备:班里每个人做一个小蚂蚁的头饰作为礼物;一个小纸盒,写一些要学的单词,一个单词一张纸,然后揉成一团放在纸盒里做游戏用;
流程:1。小朋友,今天有个小动物要带小朋友来上课。你欢迎吗?
你能猜到会是谁吗?-
不,不,我告诉你,他是只小蚂蚁(把头饰放在不透明的盒子里)但是有点胆小。我们一起叫他出来,好吗?——全班小朋友和老师齐声喊“小蚂蚁”。
小蚂蚁,谢谢你给了它勇气。(把头饰戴在头上)小朋友们,今天小蚂蚁要教你们一首儿歌。你想学吗?
好了,小蚂蚁看着每一个孩子,小蚂蚁给你带了一份小礼物。但是有一个小要求,只有成绩优秀的孩子才有。
好了,现在我们来学习儿歌《小蚂蚁》。读三遍,和老师孩子一起读。
二、刚念完儿歌,另一个老师在后面做了一只小蚂蚁,小声说(头上戴着小蚂蚁的头饰):老师,老师——
孩子们,你们听到有人叫老师了吗?-老师,在后面。
老师:哦,小蚂蚁,有什么事吗?
小蚂蚁:老师,我这里有一些单词宝贝,他们也想和小朋友交朋友。可以吗?
老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吗?
孩子:是的。
通过场景对话引入word baby学习。
第三,玩游戏加深孩子的记忆
老师有一个小纸盒,里面有许多纸团。老师在纸团上写了单词宝贝。等一下。老师让一个小朋友把小手伸进纸盒里,抓一个纸团。记住,一次只能拿一个。然后打开它,大声告诉孩子们里面写的是什么。然后我们把它揉成一团,扔到前面的大篮子里。好不好?
第一个是-
第四,总结
孩子们,你们快乐吗?
小蚂蚁说孩子们今天表现很好。我要每个孩子送一个小蚂蚁的头饰。你喜欢吗?-喜欢吗
好了,孩子们排好队,我们去厕所拿礼物,好吗?
6.初中教案小蚂蚁早期阅读活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唱歌曲《小蚂蚁》,并加以表扬。通过唱歌,教育学生学习蚂蚁的守纪律、互助、拼搏、勇敢的精神,从小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2.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感受到歌曲的两个乐句节奏相同,曲调不同,初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用心听歌的习惯。
3.通过群邀舞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与同学的合作能力,同时主要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和集体合作的精神。
教材分析:
歌曲《小蚂蚁》是一首生动有趣的儿歌。通过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让学生知道蚂蚁是一个坚强的群体,具有合作精神。互相帮助,遵守纪律和秩序,有吃苦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歌曲用的是赞美的情绪,适合中速演唱。上下乐句节奏相同,曲调不同,各有八小节旋律,反复强调小蚂蚁的文明礼貌行为。
教学重点:感受和表达歌曲。
教学难点:歌词的记忆。
教学准备:课件、小蚂蚁头饰、学生提前收集的蚂蚁资料等。
7.中班语文第二册《学习小蚂蚁》教案怎么写?
一、教学目标:1,通过幼儿自主阅读和大书阅读相结合来理解故事内容。
2.仔细观察图片,尝试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小蚂蚁的动作,初步理解动词“拉、推、动、举、抱、摇”的含义。二、教学准备:活动前组织幼儿观察蚂蚁,了解它们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性,学习小蚂蚁、蚂蚁头饰、大书小书、字卡的节奏:拉、推、动、抬、撑、摇。
三、教学过程:1,导入活动1),展示蚂蚁头饰,问:“小朋友,今天谁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小蚂蚁想建一个大舞台。我们带着小蚂蚁一起搬木头好吗?“做小蚂蚁的节奏进教室。2)和小朋友分享:你见过小蚂蚁吗?你在哪里遇见他的?他们在做什么?你喜欢吃什么?2、儿童自主阅读“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群勤劳快乐的小蚂蚁。他们做了许多有趣的事情。让我们看看他们在做什么?“用音乐指导孩子自己读小书。
3、大书阅读1),老师:你看到小蚂蚁在干什么?你能找到那一页吗?孩子们和他看到的一样吗?你能用一个词描述一下小蚂蚁的动作吗?(出示单词卡)我们一起来学习它们的动作(用小蚂蚁有节奏的单词)。2)老师:除了刚才小朋友说的,你发现小蚂蚁在做什么?你能找到那一页吗?孩子们同意他吗?你能用一个词描述一下小蚂蚁的动作吗?(出示单词卡)我们一起来学习它们的动作(用小蚂蚁有节奏的单词)。
3)老师:老师也发现了。
(补充孩子没找到的页面)我们去看看吧。你能用一个词描述一下小蚂蚁的动作吗?(出示单词卡)我们一起来学习它们的动作(用小蚂蚁有节奏的单词)。
4)老师:今天所有的小朋友都很棒,能发现很多小蚂蚁搬东西的动作。现在让我们完整地看一下这本大书。在教室里逐页展示图片,并朗读相关单词。
活动结束:今天,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小蚂蚁搬运东西的能力。让我们一起帮小蚂蚁搬木头吧。
8.求幼儿园教案,比较两种蚂蚁。
没有找到具体的教案。希望这一本能帮到你。
幼儿园案例:有趣的蚂蚁老师:屈老师的出现主题:关注孩子的兴趣随着天气的逐渐转暖,小蚂蚁的出现越来越频繁,总有一些孩子在午饭后关注蚂蚁。一天,温温和惠惠惊奇地发现几只小蚂蚁在搬运食物。
惠惠大声喊道,“快来看,这里有许多小蚂蚁。他们在搬东西。”他的话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大家都围了过来,一个问题随之而来:“蚂蚁把食物搬到哪里去了?”“蚂蚁的家在哪里?”“小蚂蚁有几只脚?”.....“蚂蚁”这个话题一下子成了孩子们讨论的热点。
根据孩子们的注意力焦点,我们开始探索关于蚂蚁的活动。主题拓展:记录1:鼓励孩子多方面寻找和收集信息。活动前期,我想知道孩子们想了解蚂蚁什么,于是就有了对话。他们谈论了很多关于蚂蚁的事情。
在一致的讨论下,我们决定一起回家,寻找关于蚂蚁的信息。为了让孩子们从多方面收集数据,他们问:“你将如何收集数据?”思维一向敏捷,静静思考:“我让我妈帮我在电脑上找找。网上什么都有。”
喜欢看书,见多识广。我真的说:“我家里有本百科全书,明天带过来。上面应该没什么蚂蚁知识。”我们班里一个很爱表达的“小淘气”文汶说:“我姐姐有一张动物碟片,所以我要向她借。”
平时不太会说话,做什么事都不太积极的陈晨这次说得很肯定:“我回家问问我爸爸,他知道的很多,他会告诉我的。”班里的“淘气鬼”龙龙说:“我回家仔细观察小蚂蚁,找出它们的家在哪里。”
.....我很快表扬了他们,并给这些孩子每人发了一张小贴纸,告诉他们如果真的找到了,会有更好的奖品。两天之内,关于蚂蚁的信息越来越多,为以后的探索活动打下了基础。
反思:在收集材料之前,通过老师的支持和启发,让孩子知道各种收集材料的方法和渠道,从他们的话语中能感受到孩子自发学习的需要。为了满足孩子们的需求,我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收集信息的活动,并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方式,对参与活动的孩子们给予不同形式的奖励,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并引导他们把自己收集数据的方法分享给群里的每一个人,让孩子在无形中互相学习。这种交流形式给能力强的孩子一个发挥的空间,和你分享他们的经验。能力一般的孩子向能力强的孩子学习收集数据的方法,从而向他们学习;能力弱的孩子也有一种通过和大家交流来学习的欲望,所以会在以后的活动中投入更多的热情。
记录二:有趣的抓蚂蚁活动最近几天,总有小朋友在楼道里抓蚂蚁。在一次户外活动结束时,孩子们提出了“试着抓蚂蚁”的想法。看到孩子们抓蚂蚁的兴趣越来越大,我就想:组织一次集体活动,和孩子们一起从教室的废纸篓里找出许多瓶瓶罐罐。
孩子们一到户外的操场上,就开始三五成群地抓蚂蚁。他们投入到抓蚂蚁的喜悦中,不时兴奋地喊着:“老师,这里有很多黄蚂蚁。”“老师,我抓到了大蚂蚁。”
“老师,你看,我们抓了很多蚂蚁”...他们把抓到的蚂蚁放在瓶子和罐子里。房间后,许多孩子谈论着他们抓蚂蚁时发现了什么,有些人找到了放大镜,开始观察蚂蚁。在集中交流中,孩子们独立交流了一些抓蚂蚁时发现的秘密。
文汶说:“我看见一群小蚂蚁在一起搬动一只虫子。他们非常团结。”天天说:“我发现拐角附近有很多蚂蚁洞。我看见蚂蚁爬进来了。”
妞妞抢着说:“我在大树下找到了蚂蚁的家。我看见许多蚂蚁从排队的那个小洞里出来了!”这时,爱思考而且无论在什么方面都非常固执己见的杨洋大声说道:“我看见小蚂蚁的头上有两根长毛。”我问,“那是长发吗?"平时不爱说话的云云说:"那不是头发,是触角。"
婷婷不解地问:“天线是什么?”我也参与了孩子们的讨论,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触手是用来做什么的?”孩子皱起了眉头。看着我,我也会看着你。见多识广又真实的他说:“我知道,我知道,它的触角是用来说话的。我带的书里有一些。来看看吧。”
结果才真正开始示范式的介绍,让孩子明白触手有传递信息的功能。反思:在组织幼儿探索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倾听幼儿的声音,而且要在幼儿的诉求有价值的时候及时给予大力支持,让幼儿在实际操作和观察中发现更多蚂蚁的秘密,比如蚂蚁之家、蚂蚁搬虫的场景等...同时要做他们的好伙伴,及时关注孩子的新发现,参与他们的讨论,鼓励孩子踊跃提出各种问题,比如蚂蚁。
因为老师和孩子、孩子和孩子在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上相遇,这样的互动包含了智慧的激发和碰撞、经验的交流和情感的享受,从中可以感受到彼此的支持,让孩子在相互交流中获得更多的知识。记录三:我眼中的蚂蚁随着对蚂蚁探索的深入,孩子开始有了用各种形式表现蚂蚁的欲望。
为了满足孩子们,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收集了各种各样的材料。活动开始了,温温用橡皮泥搓、捏、压,做出一只栩栩如生的小蚂蚁;千千做了一个可以站立的三维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