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贸易概况述评

中国的海上贸易可以追溯到汉朝。早在东汉时期,中国就开通了经滇西通往缅甸、经南海从广东通往印度和斯里兰卡的两条海上通道。但由于当时对华贸易需求较低,加上南方经济不发达,这条航线的贸易功能并不显著。

唐朝以前,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和贸易基本上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进行的。到了唐代,阿拉伯人开辟了从西亚到华南的航线后,东西方的海上贸易繁荣起来。从此,中西贸易由陆路转向海上,陆上丝绸之路退出历史舞台。本文主要论述此后中国海外贸易的发展。

一、唐代至元代的海上贸易

中世纪,西亚的阿拉伯人建立了阿拉伯帝国(632-1258)。因为阿拉伯帝国的地理位置(介于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之间)和阿拉伯人崇尚经商的习俗。阿拉伯商人在中西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0世纪,阿拉伯商人苏莱曼和航海家伊本?伊本·瓦哈卜的商船从巴士拉和锡拉夫经海路驶入中国广州港。通过这条路线,大量阿拉伯商人前往东南亚和中国经商。这条航线上上海海运的逐渐兴起,取代了陆上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贸易的新通道。这条路线也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到了宋代,陶瓷成为另一种主要的贸易商品,陶瓷的贸易量甚至超过了丝绸。因此,这条路线也被称为海上丝绸瓷器之路。

唐朝时,广州有一个官方的城市大使,负责海外贸易,接待来中国经商的波斯人和大食人(阿拉伯人)。南北朝时期,中国经济中心南移,南方经济的崛起带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到了宋代,中国的海外贸易已经非常繁荣。为了加强对不断扩大的海上贸易的管理,宋朝不仅将原来主管海运的官员扩大为主管机构,还将海运署的设置从广州扩大到杭州、明州、泉州、密州等港口,并在秀洲、温州、江阴等地设立海运署。繁荣的海外贸易也给宋朝带来了巨大的财政收入。据记载,南宋初年收入最多的泉州博斯,每年收入约200万元,约占南宋全年财政总收入的5%。由此可见当时海外贸易的繁荣。

这一时期,中国的海外贸易主要出口丝绸、陶瓷、纸张等手工业产品。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主要是香料等奢侈品。

二、元末至明中叶的海外贸易

1.258元,曾经的“海上丝绸之路”被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摧毁。此后,阿拉伯人在这条路线上撤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海外贸易。同时,阿拉伯人的撤退也为中国人在海外贸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创造了条件。所以元初中国的海外贸易还是相当繁荣的。14世纪,西亚的奥斯曼帝国崛起。由于奥斯曼帝国的扩张,战争不断,中断了东西方的贸易,使得东西方的交通不时受阻。而且奥斯曼帝国实行了对过境商人征收高额税收的政策。受此影响,全球海上贸易正在下滑。元朝末年,倭寇扰边,在中国沿海掠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海外贸易。

有人认为,这一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疲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明太祖的禁海政策。这种观点不太正确。分析明朝中前期的海禁政策可以发现,这种海禁政策只在洪武和嘉靖年间实行(嘉靖五月实行海禁),大部分时间,中国的海禁是非常宽松的。元末明初,全世界的海外贸易都处于低谷。此时,中国海外贸易的衰落受到了整个世界环境的影响。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海禁政策出现于至元二十九年(1292),并非明太祖首创。

这一时期,由于皇宫和中国官僚对东南亚香料等奢侈品的需求,逐渐出现了官方主导的与海外各国的朝贡贸易。朝贡贸易是通过两国官方使节的往返来交换礼物和答案的一种贸易方式。明初郑和下西洋将这种中国与海外各国的朝贡贸易推向了高潮。朝贡贸易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民间海外贸易下降造成的损失。

三、明朝中后期的海外贸易

中国在明朝仍然是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与过去相比,明代的工商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当时中国的手工业生产在世界上还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具有很强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