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只有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需要和愿望,才会有一种心理力量来激励和推动自己学习数学,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和愿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身边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

比如,在最初的教学分数理解中,我是这样设计的:今天老师给大家发月饼,请大家用手指指出每人发了多少个月饼,认真听老师的要求再做。如果有四块月饼,把它们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指出每个人得到的月饼数量。学生迅速伸出两个手指。我接着说,现在只有一块月饼,应该平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指出每人分发的月饼数量。这时候,很多同学都疑惑了。有同学伸出一根弯曲的手指,问他什么意思。他回答说,意思是每人分了半个月饼。于是我进一步问:可以用一个数字来表示“一半”吗?这个学生被难住了。这时,对“分数”进行新的学习就成了学生自己的愿望。

再如,在讲授“小数的初步认识”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首先创建了一个超市,展示一些商品及其单价,供学生做购物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读出商品的价格。然后在轻松愉快的情况下,让学生拿着自己的课本观察讨论。“这些数字有什么特点?”“这些数字叫什么?”等提问。这时候学习小数就成了学生自己的需求。学生在学习读小数的时候,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数点右边的数字和小数点左边的数字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感觉,始终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精心营造充满美与智慧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对客观情况有具体的感受,激发学习兴趣,投入学习,充分开发潜在能力。

第二,注重课堂上有效的评价语言,激发学习兴趣。

和谐的课堂评价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充实,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我们都用评价,可以是口头语言,也可以是赞美的眼神、亲切的微笑等肢体语言。比如“你的想法很独特,我们可以讨论一下。”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真的很有价值,老师应该马上肯定:“你的问题很有价值,老师很重视。”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组织学生一起讨论。有时候,我们会在课堂上听到“不错”“还不错”之类的评价。对老师来说很简单,但对学生来说缺乏针对性,甚至可能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削弱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有效的评价不仅能指出优缺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韩愈曾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我们都知道,只有“师其师”,才能“信其道”。孩子喜欢哪个老师,会对老师的课更有利。现代教育家认为,在民主、平等、师生友好合作的基础上,学生会积极探索知识。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只是角色的划分,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要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到学生中去,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心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愿意与老师交往,增加学习兴趣。有一次,我让学生们自己做我布置的练习。突然他一生都在大声说:“有一只鸽子的信送不出去。”我笑着问是哪个,其他小朋友抢着回答:“15-9”。孩子们发现了老师的错误,并大胆指出,这说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试想一下,如果我当时立刻批评那种轻率的声音,不仅学生的思维会停止,就连其他孩子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态度对待学生,在课外也要乐于投入情感,多接触学生,主动与学生交谈,询问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拉近师生心理距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个学生。当学生出现错误时,不要过多地批评,而要给他们改正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期待我”,自觉投入到主动学习中去。

第四,让学生练习动手操作,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去实践,让他们从中获得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他们深刻理解知识,有效运用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说、谈、荡、思,从大量感性知识中逐渐抽象出数学概念,变枯燥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而且通过让学生实践操作,可以不断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并且在实践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了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比如我在教“趣味拼图”时,是通过以下四组活动来教的:首先让学生“滚”,让孩子从书包里依次拿出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一个球、一个圆柱体,一起放在滑板的上面,观察这四个物体同时滑下时会发生什么。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在“滚动”的过程中找到规律,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习。然后,我让学生“堆砌”,让他们堆砌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圆柱体,充分让学生操作,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容易看到、感受到、理解的知识,引导他们在操作中发现、思考、领悟、总结,从而获得直观的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然后让学生“摸一摸”,让他们摸摸口袋里形状各异的物体,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最后,让学生“拼”。在美妙的音乐中,让学生们做“小设计师”,把刚拿的物品拼出来,看看能拼出来什么。这样学生可以讨论、琢磨、试打,你拼我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都可以从中得到锻炼。

总之,只有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才能让学生觉得学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小学数学的特点,充分研究教材,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