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剧场版的质量真的很高吗?

从年初到年底,9个多月来,我从未停止过对《数码宝贝》20周年剧场版的期待,也无数次吹捧它的品质。

我曾经说过,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动画,灌篮和龙珠绝对是经典,但是在90后意识到世界之前就被封了——

“数码宝贝”就不一样了。这部作品的连载恰好处于我们的三观阶段。制作方赋予的勇气、友谊、爱情、知识、纯真、诚实、光明、希望等八枚徽章,也是人性中珍贵的品质,所有照看过它的朋友,都被八位入选小朋友的冒险精神所感染——

我说过很多次,《数码宝贝》20周年院线不能有惨淡的票房和口碑。

因为制作人自己手里握着一副好牌,只要抛出一副恰到好处的王炸(比如的Butter-fly),就能让观众落泪。

01这是“最后剧场版”?

10 10月30日上午去首映式,品味这部本该情感爆炸的作品。

是的,第一代和第二代精选儿童和数字宝宝已经出现,最让粉丝兴奋的新进化也如期而至。

不仅如此,制片方还将剧情从低俗者的血腥眼神中解除,他让反派实施了一个类似AI在《黑客帝国》中对人类所做的阴谋。

只是她出于正义和使命(将他们的意识从实体中抽离出来,永远保留在网络空间中)让所有被选中的孩子和数字宝宝以一种慈母般的方式永久相处罢了——

你为什么说她是正义的?因为制作方在20周年剧场版上放了一个残酷的内核,当被选中的孩子长大后,数字宝宝就要和他们分开了。

反派小姐早年也遭受过这种刮骨之痛,也因为尽力寻找而试图在绝望中纠结。

于是她用自己所有的知识储备,用蝶兽的残余数据创造了一个强大的eos兽,通过极权的手段把世界上所有被选中的孩子都带到了网络上,把快乐永远定格在她和数码宝宝相处的那一刻——

当然,在剧情的最后,象征正义的朋友们也以全新的实力战胜了eos兽。此时此刻,太一和大和也已经完成了情感的成长,安全地告别了数码宝宝,满怀希望和喜悦地投入了另一段人生旅程——

一边是悲伤的离别和说不完的成长剧,一边是内涵剧情的加持。这样一个剧场版的数码宝贝难道不应该受到动漫迷的推崇吗?

如果以豆瓣来评判的话,那么7.8的评价明显说明20周年剧场版还不错——

但如果你愿意坦诚对待这部电影,不被太多的感情冲昏头脑,你自然会发现它的内核根本经不起推敲,所谓的感情根本不到位。

说白了,绝对没有资格做数码宝贝的“最后剧场版”。

接下来,我要切开它的表面让你看看它有多敷衍和奇怪-

02经不起推敲和细想的核心设定。

如前所述,“离别”是这个剧场版的最大卖点,只有把数码宝贝和被选中的孩子分开,观众才能感受到极致的残酷。

于是太一和大和都在步入社会前夕点亮了暴龙号上的“离别倒计时”,第二天的每一分钟都让他们恋恋不舍——

但是请注意,为什么太一和大和要率先承受这种痛苦?为什么梅梅和早已事业有成的光子郎(已经是真正的社会人)没有痛苦到分手倒计时,直到戏的结尾?

要知道反派是因为智商高才考上大学的,所以才14岁就要和蝶兽分开了。

不仅如此,离开的理由更令人费解——当无限的可能性消失!

总之,独生子女配备了无限的可能性,而当一个人年龄越来越大,他可以想象的空间就会逐渐变窄,直到步入社会。

这有意义吗?

在电影院听到这个解释的时候,我真的笑了。我不知道导演和编剧是从哪里传播他们的文学理念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把“不切实际的妄想”等同于“可能”—

孩子确实会说今天想当飞行员,明天想当科学家,但是拜托,这不是“可能”。成为行业领袖不需要日复一日的锻炼吗?

仅仅说自己想做,或者说目前没有确定的职业规划,就等于拥抱了未来的无限可能?

这只是一种妄想,而理性来说,你掌握了一项技能,积累了十几年的学习。你适应另一个新行业会不会比小学生更难?

埃隆·马斯克在2000年左右建立了PayPal,然后是2002年的spacex,2004年的特斯拉,最近又推出了星链项目,这对于他这样的社会人来说也可以称之为不可能?谁能断言高智商的反派不能成为下一个马斯克?

把不切实际的幻想当成可能是数字宝贝20周年剧场版的第一个奇迹-

但这还没有结束。真正可怕的是这种内涵——物化的数码宝贝!

如上所述,“离别”是取之不尽的眼泪收割机,它往往与“成长”如影随形。

比如《梦幻指环之旅》中的米格热爱音乐,在剧中的最后,为了让家人幸福自由,他决定放弃音乐。

这个故事描绘了MiG与音乐的分离,这种分离也印证了主人公的思想成长,是小我对小我的一种反映。

至于《玩具总动员4》的结局,伍迪选择离开他的人类主人,和牧羊女一起流浪街头,也是和成长分不开的,能给观众带来满满的欢乐——

但《数码宝贝》里类似的东西就不是这个味道了。

需要注意的是,被选中的孩子和数字宝宝的分离不是简单的分离,而是数字宝宝直接走向湮灭的命运——

“放弃”和“死亡”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带来的往往是悲伤,而后者应该是哀悼和绝望。

所谓挥挥衣袖,和同路人说再见,之所以能坦然,是因为他们知道,在对方离开之后,还有机会开始另一段新的旅程。

但是一定会导致死亡的数字婴儿呢?被选中的孩子真的能用鸡汤式的话(什么永不放弃,什么共同面对未来等等。)才能安心告别数码宝贝?

再者,这种通过加速数码宝宝死亡来拯救全世界精选儿童的方式,难道不是所谓“电车难题”的翻版吗?

问题之所以叫问题,归根结底,无论你怎么选择,都逃不过道德的评判。

所以影视作品常用的套路就是“把选择权交给当事人,主角在焦虑中把电车弄断,给大家自由。”

经典的例子是黑暗骑士。无论小丑有多刺激,蝙蝠侠都坚决不做选择,坚持要抓住炸弹遥控器。

今年夏天上映的《苗先生》也是如此。甚至在面对陌生人的时候,郭顶在对方主人主动结束生命的情况下,还坚持摘花,而摘花的目的是进入一个秘密的地方,杀死“杀好人救坏人”的世界观——

但是数码宝贝的设定明显不合理。

太一和大和在看到倒计时开始的时候确实表现出了悲伤,但是一系列的互动之后我所能感受到的只是“毕业前恋人”的悲伤和哭泣。

更有意思的是,太一前一刻还能在家里和雅谷兽说“永远在一起”,然后在听说被选中的孩子被反派抓了之后,毅然说出“我们不能无视昏迷的伙伴,必须有人站出来”这样鼓舞人心的豪言壮语——

拜托,你把数码宝宝当成有自由意志的独立生命了吗?

就算太古宙和加贝是自愿的,你也已经成为多年的兄弟或者父亲的陪伴。真的可以把数码宝贝的生活等同于自己的收藏或者喜好吗?

放下自己喜欢的东西是天经地义的,也有走出舒适区的意义。

但如果你想加速孩子生命的消耗,对不起。“说教”的力量永远不会在你身上,所谓的成长也不过是在传达“人类伴侣的价值一定大于数字宝宝的生命”这种扭曲的价值观(类似于米格的《梦戒游记》,他理解的是亲情的价值高于音乐)。

「早晚要死的数码宝宝」和「能长久在一起的精选儿童」谁更有价值?敢把这样的问题摆到台面上讨论,并且明确给出了对后者的偏爱,我只能说这群制作人是相当功利的,可怕的。

自一年前公布以来,20周年剧场版一直在强调“离别”这个命题,而在正式上映后,可以看出对这个命题的强调从该剧开始到结束从未停止过。

“强调”充其量只能模糊大众的陌生印象(让他们误以为这只是人生旅途上的一次普通分离),但“加速死亡”的本质无法摆脱,太乙等人把数码宝贝变成自己喜欢的东西也难辞其咎,这也是整部作品让我感觉不舒服的原因。

况且,在价值观扭曲的基础上,反派女主角最后的表白也没有说服力——

没错,她强迫所有被选中的孩子和数码兽永远留在网络世界是有点极权,但霸道和疯狂是对的。这是把有鲜活生命的数码猛兽当伴侣的表现,她的邪恶动机也是站得住脚的:我不希望类似痛苦的分离发生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

但最后还是有点莫名其妙。太一大和根本没有找到留住数字这头猛兽的有效方法。相反,他们刚刚开始喜欢上数码动物的生活,并坚定地展望未来-

但是拜托,问心无愧加速数字猛兽死亡的价值洞察是什么?

更合理的安排应该不是:太一坚持寻找拯救数码宝贝的希望,但在反派看来,这只是一种妄想,于是后者坚定地实施自己的极权计划,但最终,太一通过永不放弃的精神和改变数码兽悲剧的希望,将她从错误的道路拉回了正确的道路。

但专题片只是让太一和大和喊出了“选择什么不重要,但选择的未来要坚定,永不放弃”这种莫名其妙的鸡汤(反派小姐姐的极权计划不就是一种选择和坚定吗?),并用新进化体的强力一击将她洗白。

这是什么意思?谁的拳头硬应该听谁的?那么这和反派小姐姐的极权主义有什么区别呢?

太一和大和的那句“如果不能改变命运,那就改变命运”怎么了?文字游戏有那么过瘾吗?

不是合格的剧场版数码宝贝。

由上可知,“离别”这个含泪的命题,因为制作人的“敷衍”而成为贯穿全剧的致命槽点。

他们敷衍了数字兽出发时间的确切定义,也没有给出足够的“可能性是什么”的解释,主角们的成长在“加速死亡”的剧情设定下变得异常尴尬。至于最后的粉饰,那是没有说服力的,充满了为粉饰太平而粉饰太平的嫌疑——

当然,制作方的敷衍也体现在“情感打磨”这个维度上。第一代和第二代主角,数码兽,甚至承载着飞帽杀人记忆的电车和和田光司版的Butter-fly都出现了。

但是拜托,除了两个男主,就不能给其他朋友多一点战斗气场吗?有个帝龙甲兽什么的应该不难吧?

至于电车和Butter-fly,更是敷衍了事。这两个核弹级别的情感因素只有一瞬间发挥作用。难道不能在最后制造一个网络崩溃危机,然后让被选中的孩子乘坐电车,带着butter-fly逃走吗?

多么清晰有效的致敬!我们不能含着眼泪离开电影院吗?

唉.....我想要的感情基本都是敷衍了事,而我以为可以为故事加分的“离别”的设定,却是如此的脆弱和恐惧。

这样一个剧场版的数码宝贝怎么会自称“最后的进化”?

它有什么资格在第一代重启之前(日本2月上线,4月推出重启版)把过去20年的旅程画上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