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西游记》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根据《西游记》改编的电视剧、电影也是不断出现。在人们眼中,《西游记》讲述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辅保大唐高僧玄奘去西天取经,师徒四人一路抢滩涉险,降妖伏怪,历经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修正果的故事。小说中中,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人物性格特点都非常吸引人,更重要的是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既让佛、道两教的仙人们同时登场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里注入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儒家的至理名言穿插其中,使它更显得亦庄亦谐,妙趣横生,赢得了不同文化层次的读者的爱好。可以说《西游记》是不仅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巨著,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魔幻现实主义的先驱。

但是,如何理解、认识《西游记》,可以说每个人见仁见智。这里我要说的,是通读几遍《西游记》后的个人见解。

事由心起,相由心生。生命中的几十年过去,我们经历了那么多的风雨沧桑,各种各样的生活磨砺,职场上的勾心斗角,商场上的尔虞我诈,官场上的你死我活,情场上的欺骗背叛……我们经历了天真烂漫,经历了两小无猜,经历了真心相对,经历了守信诚实,经历了无私奉献,同样,我们也体验了矫揉造作,体验了视同陌路,体验了假意逢迎,体验了背信弃义,体验了自私自利。随着时光的年轮把这些经历和体验一圈一圈的围绕,我们心中固有的善良和淳朴还剩下多少呢?当我们带着几十年伤痕累累的心灵和疲惫不堪的身躯,回头再看《西游记》,你的感受是否还恍如当初呢?

突然,我发现,《西游记》不是在讲一个故事,不是去西天取经,不是在降妖除魔,它也不是浪漫文艺或魔幻文学。它只是一面镜子,一个普通人面前的一面普通的镜子。我们读《西游记》,就像面对镜子,看到自己的内心世界,看着自己的善良、朴实、真诚,同时也看着自己的丑恶、狡诈、虚伪。

换个角度看,从唐三藏西出长安、艰难跋涉、历经磨难,直到修成正果,哪一步的情节、哪一次的交锋,不是我们心灵中正与邪、善与恶进行对决的映照呢?

如果把我们自己比作唐僧,把我们的一生比作西天取经的过程,再对照《西游记》中的各色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每一个角色不都是我们身上的影子吗?

先说孙悟空,本为石猴,得日月精华而生,精明勇敢、争强好胜、嫉恶如仇,这不正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正义之心吗?那七十二般变化,正是我们的聪明智慧,那火眼金睛也正是对我们自己行为正确与否的良心裁判吗?这所有的一切,正是我们能够顺利安稳度过一生的先决条件,这个先决条件不是后天成就,而是与生俱来。至于为什么要用紧箍咒,现实生活中,我们又有多少次,明知自己是正确的,为了所谓的大局为重,不得不压抑自己呢?

猪八戒是可笑的,甚至我们在生活中常常用“猪八戒”、“猪”、“懒猪”等词汇去贬低、取笑他人。猪八戒是世俗的,贪、嗔、痴、色、惧、懒,这不是所谓的典型性格,这是我们每个人身上固有的必然属性,无论你身居怎样的位置,无论你是高贵还是贫贱,你都离不开这些属性。但是这些属性又是容易管理的,多数时候,我们自己就会控制有度,控制好的时候,我们都很能干,不怕脏也不怕累。同样,猪八戒也是率直而活泼的。我们都有这样的性格,即使是内向型性格的人,也希望能够制造出令他人快乐的情境。因此,当我们用“猪”去取笑他人的时候,想没想过自己呢?

中国人讲究“中庸之道”,于是,沙和尚就成了沉默寡言,随和低调,体现的儒家中庸理念的形象,当唐僧在想、孙悟空在做、猪八戒在说,整个团队动荡不安的时候,沙和尚却在起着重要的黏合剂的作用,从而使各种矛盾平稳过渡,放下不快,重新出发。那么,想想我们自己,是不是有这样的时候:当遇到某些事情,无所适从,心中矛盾重重或者苦恼万分,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灵挣扎,最终不管问题解决没解决,只能放到一边,生活还要继续。你看到了沙和尚在我们心中某一部分的影子吗?

由此可见,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这三人的形象就是我们自己心中正义方面的分解,是我们在不同时期、不同事件、不同阶段所采取不同思维进行处理的心灵映照。这是正面形象,是正能量,是我们心中可以公开示人的部分,也是我们平安走完一生必要条件。

那么,如何看待那些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妖怪呢?

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妖怪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无非是两种:一种是被打死的,一种是不能打死、被收伏的。归结到我们自己,实际上就是对我们外来的侵害和自己内心的魔障。

先说被打死的。细数一下,死于孙悟空金箍棒下的妖怪屈指可数,只有白骨精、蜘蛛精、巨蟒精、六耳猕猴。实际生活中,那些来自外界对我们的伤害有多少呢?可以说也是很少的,就像什么偷盗、抢劫等等,对于这样的伤害,毋庸置疑,只能坚决制止直至消灭。

重要的是那些没有被打死、只能被收伏的妖怪,它们又来自哪里呢?实际上,从它们最终的归属就可以看出,它们和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一样,也来自于我们自己的心灵。在我们一生受到的伤害中,更多的是我们自己心中的魔障对自己的伤害,或者说,我们的一生无时无刻都处于自己心中正义感与自己心中的不良思想、不良欲望的斗争之中。换句话说,我们永远打不死我们自己心中的魔障,就像孙悟空请神仙降妖一样,如果能够借助我们的老师,借助我们社会上的正能量,借助善良、真诚、信用,借助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我们心中丑恶的部分收伏压制住,给我们指明正确的人生方向。

这个世界上只有少数人能够成功,或者达到人生的巅峰,原因就是只有少数人能够让心灵中的孙悟空活跃起来,不断地与心中的魔障进行战斗,让正能量凸显出真正的力量。而绝大部分人则沉溺于猪八戒式的贪、嗔、痴、色、惧、懒中,在世俗的圈子里周旋、享乐,甚至是借助于大师兄孙悟空的名号,为自己的贪嗔痴色惧懒创造条件,时不时的还要给教育他、引导他的人下几个绊子,更多的时候,则是像沙和尚一样,沉默寡言,随和低调,得过且过,从而使我们庸庸碌碌了此一生。

可以说,《西游记》只是我们自己一个人的舞台,我们自己心中的每一个正念、邪念就是其中的角色。一直到我们了此一生之时,这些正念、邪念的斗争都不会中断,是否能够修成正果,永远取决于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