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尿裤拜物教不被世界主流道德认可。
国内心理学学科很少关注这个问题,但事实上,ABDL有一个庞大的群体。有一个学名叫性欲倒错幼稚症,包括:
1.尿布癖
2 .成人婴儿综合征或自主嗜皮症
也被称为成人婴儿和尿布爱好者(AB/DL)。
AB指的是被当成婴儿一样对待,表现为使用婴儿用品,进行喝“母乳”等婴儿行为。一般没有性行为,用角色扮演来获得满足。
DL是一种恋物癖,喜欢用纸尿裤/尿不湿来获得心理和生理上的满足。其行为包括裹尿布憋尿、手淫和发生性关系,也包括单纯使用尿布而无其他行为。
AB和DL的交集是都用纸尿裤/尿不湿。
AB/DL的根本原因是婴儿或儿童的肛门直肠刺激,以及对父母行为的反馈。AB其实是在弥补婴儿期的关爱缺失(这里指的是意识缺失,有对比,和虐童没关系。一部分是因为成年的压力,产生了AB心态。DL强化了小时候包尿布的感觉。在与DL的交流中可以发现,有些人的性意识萌发后,仍然接触纸尿裤/纸尿裤,导致性心理的代入和混乱。比如遗尿的孩子。
AB/DL没有暴露狂等社交攻击性,属于私人角色扮演和恋物癖。至于会不会影响个人生活,就看你的喜好了。
心理学家卡伦·霍妮有本书叫《精神病与人类成长》(1950),里面对AB/DL行为有详细阐述。
她认为,我们每个人生来都具有一定的内在品质和潜力,这些品质和潜力会在适当的时机发展成为真实自我的独特生存力量,并影响我们思想、感情、兴趣的深度,我们精力、意愿的强度,以及与他人的互动。也就是说,我们在朝着自我实现的方向成长。
但家长可能会过分溺爱和保护孩子,或者照顾不周,态度冷漠,管教严厉,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无法充分了解和充分开发自己的特点和潜能。这种压抑的结果会导致日后成长过程中各种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行为习惯和精神状态,包括性瘾和性欲。
那么,童真爱情的人格理论是什么?哪些特质导致了孩子般的爱?
虽然这个问题的内容比较复杂和困难,但还是有一些迹象可以遵循,一般包括:
1.遗尿
几乎所有的婴儿爱好者都尝试过在小学毕业后尿床。
2.童年时期的性虐待
3.傲慢初期的冷漠
我们给予宝宝的关爱并不完全等同于宝宝真正收到的关爱,但无论是因为关爱不力还是沟通不彻底,强势期的疏远和冷漠最终都会影响宝宝的情感成长模式。
最有代表性的行为当然是换尿布的顾虑。关心、爱、情感、触摸、声音、语调、视线、舒适,是傲慢最完美的象征。但是,换尿布当然会因为亲子关系不同而有不同的重要性。
然而,虽然很多人在强势时期受到了冷遇,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成了恋人。原因可能是1。宝宝自己的性格2。婴儿实际感受到的冷漠3。导火索事件。
孩子般的爱的形成通常发生在五到八岁。这个时候,孩子已经发展到能够规划,对符号有很强的记忆能力。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在早期(五到八岁)被教导要朝着正确和适当的方向成长,所以当我们为了填补爱的缺失而想要回到童年时,冲突和内疚也同时出现。这种冲突存在于我们内在成长的自然驱动力和童心爱的逆向发展之间,也存在于社会教导和童心爱的情感感受之间。
4.软素质被拒绝。
无论是受基因还是文化的影响,似乎有些特质在男性身上很容易看到,而有些特质在女性身上很容易看到。我称之为软硬素质。
对于孩子来说,可能会让他觉得父亲没有时间陪他,没有真正关心真实的他(不过,有时候可能是因为父亲是个粗人,或者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所以,要么是父亲没有真正接受孩子真实的样子,要么是孩子不想和父亲一样,这些拒绝和不接受促使父亲远离孩子。
当然,每个爱孩子的人成长过程中所包含的标志和程度是不确定的。
性能:
1.穿尿布
穿纸尿裤的象征是回归童年爱情的逻辑。它消除了男孩和父亲之间的情感冲突,因为当他变成一个穿着尿布的婴儿时,就回到了父亲必须接受他内心真实因素的时候。孩子尿湿一片尿布,就是软软的,无助的,会被呵护的。
心理健康的恋童癖者并不真的想永远做婴儿,他们只是制定象征性的计划来应对这个世界。通过幻想穿上尿布或成为婴儿的象征,他们可以将自己转变为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所有特征都将被接受,他们可以得到照顾。
羞辱
发展这种倾向的另一种强烈的感觉和反应是羞辱。
童心倾向在两个方向上违背了社会期望,一是不想长大,二是远离男性人格的刻板特征。所以他需要幻想和屈辱的经历来帮助他推广这个符号。
许多儿童爱好者喜欢羞辱经历,因为他们将这些经历视为他们想要感受的权力转移的一部分。因此,许多幻想包括被迫成为婴儿或公开打扮成婴儿,因为这些想法和感觉加强了无助的象征。"
相关书籍:
a .调查《谈话:恋童癖/档案2》
k .霍金森,BD赞博尼,《成年婴儿/尿布爱好者:在线社区样本的探索性研究》。》
《谈恋童癖/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