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奥林匹克数学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生奥林匹克数学教案范文
年龄问题:年龄问题是小学数学中常见的问题。比如:知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的年龄,找到他们年龄之间的某种数量关系等等。年龄的问题往往是和倍、差倍、差倍的综合。难度大,解题时要把握其特点。
年龄问题的主要特点是年龄差是一个常数,但年龄的倍数年年不同。可以把握差为常数的特性,然后根据年龄与年龄的倍数关系、年龄之和等条件来解决这类应用问题。
回答年龄问题的一般方法是:
若干年后,年龄=年龄差÷倍数差-年轻年龄,
几年前,年龄=年轻年龄-年龄差÷倍数差。
示例1。爸爸妈妈现在的年龄是72岁。五年后,父亲比母亲大六岁。爸爸妈妈今年多大了?
经过五年的分析,父母比母亲大六岁,也就是父母年龄相差六岁。它是一个不变量。所以爸爸妈妈的年龄差还是6岁。这样,原问题就归结为“知道爸爸妈妈的年龄是72岁,他们的年龄差是6岁,他们多大了?”
解:①爸爸的年龄:(72+6)÷2=39(岁)
②母亲年龄:39-6=33(岁)
答:父亲39岁,母亲33岁。
在一个家庭中,所有成员的年龄加起来是73岁。家里有父亲、母亲、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父亲比母亲大3岁,女儿比儿子大2岁。四年前,家里所有人的总年龄是58岁。现在家里每个成员都多大了?
分析根据4年前家里所有人的总年龄是58岁,可以发现4岁后每个人的实际年龄是58+4×4=74(岁)。
但现在实际总年龄只有73岁,说明家里最小的儿子今年才3岁。女儿比儿子大2岁,女儿3+2=5(岁)。现在父母的年龄是73-3-5=65(岁)。再次知道你父母的年龄
差3岁,可以查到你父母现在的年龄。
解决方法:①四年前到现在的全家年龄应该是:
58+4×4=74岁
(2)我儿子现在多大了?4-(74-73)=3(岁)
(3)我女儿现在多大了?3+2=5年
④父亲现年龄:(73-3-5+3)÷2=34(岁)。
⑤母亲现年龄:34-3=31(岁)
答:父亲现在34岁,母亲31岁,女儿5岁,儿子3岁。
例3:父亲50岁,女儿14岁。问:几年前,我父亲的年龄是我女儿的五倍。
父女年龄差50-14=36(岁)。无论是几年前还是几年后,这种差异都是不变的。当父亲的年龄正好是女儿的5倍时,父亲仍然比女儿大36岁。这个36岁,就是父亲女儿较多时,对应5-1=4(次)的年龄。
解:(50-14)÷(5-1)=9(岁)
当时女儿9岁,14-9=5(年),也就是5年前。
五年前,我父亲的年龄是我女儿的五倍。
四六年前,母亲的年龄是儿子的五倍。6年后,母子俩的年龄是78岁。问:我妈妈今年多大了?
分析6年后母子年龄总和为78岁,可以发现今年母子年龄总和为78-6×2=66(岁)。六年前,母子俩的年龄是66-6×2=54(岁)。根据母亲和儿子6年前的年龄和儿子的5倍,可以求出母亲6年前的年龄,然后求出母亲今年的年龄。
解:①今年母子年龄之和:78-6×2=66(岁)。
②母子6年前年龄总和:66-6×2=54(岁)。
③母亲6年前的年龄:54÷(5+1)×5=45(岁)。
④母亲今年年龄:45+6=51(岁)。
答:我妈今年51岁。
吴昊是10年前儿子的7倍。15后,吴昊比儿子大一倍。现在
这对父子多大了?
根据分析,15之后,吴昊的年龄是儿子的两倍,得出父子年龄差等于儿子当时的年龄。所以年龄差等于10年前儿子的年龄加上25岁。
10年前,吴昊的年龄是儿子的7倍,父子年龄差相当于当时儿子的7-1=6倍。
因为年龄差不变,所以10年前儿子年龄的6-1=5倍正好是25岁,就可以求出当时儿子的年龄,解决问题。
解:①我儿子10年前的年龄:(10+15)÷(7-2)=5(年)。
②儿子现在的年龄:5+10=15(岁)。
③吴昊现在的年龄:5×7+10=45(岁)。
答:吴昊45岁,儿子15岁。
小学生奥林匹克数学教案范文2
部门统计图: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实例,了解扇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和作用。
能力目标:
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
让学生了解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渗透健康饮食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策略
课前要求学生收集一些反映当地或现实生活的扇形统计图,通过交流体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准备:各种扇形统计图,投影仪。
教学过程
首先,引入新课。
谁知道我们之前学过哪些统计图?并说出他们的特点?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所以,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统计图,部门统计图。
二、教学部门统计图表的特点
1.用投影仪展示小丽一家三口每天各种食物的摄入量统计。
2.让学生通过计算独立填写表格中的数据。
3.独立制作条形图。
4.展示扇形统计图。
5.组织学生交换两种统计图。你能从他们那里得到什么信息?
6.和全班同学交流。
7.老师总结:条形图可以清楚的看到哪个量多,哪个量少。扇形图反映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第三,说说。
用投影仪展示四张扇形统计图。首先,询问学生每个图表中每个百分比的含义。让学生谈论从每个统计图中获得的信息。
第四,试一试。
1,各图展示。
2.沟通这三个问题。
3.老师总结。
小学生奥林匹克数学教案范文三
遇到问题:
教学目标:1。了解遇到问题的特点,学会回答。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分析,提高学生灵活回答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解决相遇距离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要明白,相遇的时候,两个人走过的距离之和,只是两个地方的距离,相遇的时间就是两个人走在一起的时间。
授课时间:一个课时。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CAI、小黑板。
教学过程:
首先,复习
1,列计算
(1)李成从家到学校每分钟走70米,4分钟到。他家离学校有多远?
(2)张华从家到学校每分钟走60米,4分钟到达。他家离学校有多远?
2.板卡输出的关系:速度×时间=距离。
第二,介绍
过去,我们研究物体运动时速度、时间和距离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将研究两个物体运动时速度、时间和距离之间的关系。
第三,新拨款
1,教学备考题
(1)点击课件中准备好的问题,显示问题。
(2)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
(3)查明出发时间、地点和运动方向。向相反方向行走的时间间隔
(4)点击热键,强调出发时间和移动方向。
(5)用课件演示两个人同时从两个地方走到对方面前,引导学生思考会发生什么。用课件继续演示三种情况(距离、相遇、穿越)。
(6)用课件展示备考的表格,引导学生填写表格的一两行,并用课件演示填空内容。
(7)请一名学生上来,利用交换时间完成表格的第三行。
(8)带领学生讨论:三分钟后,他们之间的距离是多少?这时,张华走了几分钟。李成在哪里?他们两人走了几分钟。两个人的旅途总和跟两家有什么关系?
(9)总结:经过一段时间的离别,两个人的距离变为零,然后相遇。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相遇问题。(板书题目:遇到问题)
2.教学实例5。
(1)单击新课给出示例5。
(2)理解问题的含义。
(3)四人小组讨论:
a、两人是怎么上学的?
b,四分钟两个人怎么样?
C.两个人走过的距离和全程有什么关系?
(4)学生尝试去做。
(5)用电脑课件演示解题思路,并进行点评。
(6)学生阅读并提问。
(7)小结:例5我们用了哪两种方法求解?
第三,巩固练习
1.学生做课本第59页的1和2题。
2、利用课件展示选择题:
他们同时从两个地方走过。a每分钟走52米,B每分钟走48米,10分钟。这两个地方相距多少米?
(1) 2000m (2) 1000m (3)无法确定。
四、全班总结
1.你今天学到了什么?
2.我们用了哪些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问题。
第五,聪明题。
小明在奥巴纳向相反的方向走去。小明出发前,小华以每分钟20米的速度走了3分钟。他每分钟走25米。5分钟后,他们见面了。这两个地方相距多少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