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欧盟主席是政客的游戏?
《里斯本条约》是关于未来欧盟一体化运作的组织形式和程序原则的纲领性协议。在此之前,发挥这一作用的条约按时间顺序依次为《巴黎条约》、《罗马条约》、《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欧盟条约》。新条约更加注重政治和制度一体化的推进和改革,注重提高内部协调和决策的效率。改革要点如下:一是设立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取消现行的半年轮换机制;第二,设立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全面负责欧盟的外交政策;第三,逐步用“有效多数表决制”取代“一票否决”的决策机制,简化决策程序;第四,减少成员数量,加强委员会主席和欧洲议会的权力。总之,一切都是为了扩大欧盟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
一体化的推进形成了欧盟内部自由流通的大市场。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可以使每个成员从中受益,通过整合形成合力,提升整体经济实力和影响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重要、更积极的作用,为每个成员赢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欧盟充分展示了它的整体价值。当华尔街金融海啸席卷欧洲时,欧盟国家联合推出了超过一万亿美元的救助计划,保持了经济稳定。
欧盟各国经济高度相似,发展水平差异不大,合作收益相对对称。政策相同的经济金融合作政策很容易被各国接受,欧洲的地缘便利和价值观习惯趋同也有利于相互合作。正因为如此,欧盟虽然经历了坎坷荆棘的道路,但还是一步一步地向前迈进了。
但是,欧盟在推进政治和制度一体化的时候,遇到的困难必然更加复杂。
理论上,欧盟不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体系,没有超越其成员的决策权,在功能上更接近于一个合作组织形式的国家联盟。联盟中这些国家的利益分歧大于趋同,决策是充满各方利益的博弈平衡。另一方面,区域一体化的成功不仅要求所有成员利益一致,而且要求所有国家都具有相当的合作精神,同时组织的规模必须适度,这对于已经有27个国家规模的欧盟来说确实很难。
在现实中,欧盟一体化的推进也面临着挑战和困难。随着欧盟一体化发展到更高阶段,内部大市场和自由贸易环境相继形成,出现了统一的货币单位——欧元。如果要在此基础上继续推进一体化,就要求所有成员国放弃部分主权和经济决策权,这是独立主权国家普遍无法接受的。欧盟内部各种力量都在竞争。法国、德国、英国、北欧国家和中东欧国家争夺主导权和利益,都希望从欧盟一体化中分得更多“蛋糕”。金融危机后,欧元的地位凸显,也迎来了发展的机遇。但要推动欧元成为更重要的货币形式,需要欧盟国家齐新齐心协力,牺牲一定程度的国内财政和货币政策独立性,这对于存在分歧的27国来说并不容易!
欧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正遭遇瓶颈,需要强有力的政治和制度改革来取得突破。从欧盟“总统”和“外长”的选举就可以看出这一点。据悉,法德等核心国家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拒绝选举有影响力的候选人,欧盟“总统”和“外长”的实际权限和控制权也令人担忧和质疑。纵观《里斯本条约》的签署过程,从2007年3月问世到不久前一致通过,历时两年多,其间经历了诸多矛盾和坎坷。
《里斯本条约》即将生效,其积极作用和价值毋庸置疑。它将进一步促进欧盟的一体化,加强和巩固内部协调机制,促进欧盟的经济增长及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促进欧元地位的巩固和发展。但是,在乐观的前景下,我们还得做好随时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杂音的准备。新宪法的作用不可能是根本性的,只能起到微调和有限的推动作用。人们普遍预期政治一体化将流于形式,“总统”和“外长”只是想象中的一体化协调者和组织者,最终决策过程仍由大国操纵。“欧盟主席”不是欧洲团结的象征,只是欧洲团结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