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从零开始操作(高级-第6章)

数据的事情。

第六章

在本文的最后,我们留一点篇幅来谈谈数据。

数据问题一直是很多运营商头疼的问题。其实我们在入门文章里说了一些东西,但是没有展开。不知道入门文章能走多远,先说说吧。

1

数据的定义

数据其实就是一堆值。

但是这些值是从用户的行为中计算出来的。用于方便需要使用数据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学生的基本材料。

2

有哪些数据?

在介绍性文章的最后,我们列出了一些核心数据,我用脑图简单总结了一下,进入了我们这一节的内容:

这张脑图只是简单展示了一些可能很常见的运营数据,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所有运营都需要具备的三种数据类型:

渠道、成本和收益。

如果你要我简化上面的脑图,我会告诉你,你操作需要获取的数据是这三类数据:

渠道数据、成本数据、收入数据。

渠道数据是用来衡量渠道质量和渠道功能的,是由产品本身的定位客户群和产品的特性决定的。其实我们很容易就能把它推倒。一个理财产品如果放入游戏社区的渠道,其运营效果可能不会太好,但如果换成抽奖或赌博,可能会很有效果;同理,如果把《传奇》等游戏的宣传和活动放在女性社区平台上,效果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如果换成q版游戏,效果可能会很好。

成本数据和收入数据会从不同层面反映运营的效果。

对了,不要相信网上流传的各种鸡汤文,比如“XX纪律性强,你不花钱操作”。运营肯定有成本,肯定有成本。如果你觉得一个专家操作者不花钱就能做事,那还不如相信男人能怀孕生孩子。运营的效率可以通过经验、熟练、创意等各种手段来提高,但运营的成本是不可避免的,一般与运营效果成正比。一个非常简单的事实:

两个活动,一个活动送100 iphone6s,一个活动送1 iphone6s,哪个效果会更好?

做运营的同学们,请务必认真评估每一次运营背后的成本。

所谓“收益”并不等同于“收入”。拿到钱就是营收,拿到用户就是营收,拿到口碑也是营收。

如果我们知道了渠道、成本、收入这些指导运营的核心数据,就可以根据自己的产品特点来设定需要获取哪些数据。

就拿最近很流行的App——注脚来说吧。

Footnote因为一个非核心功能而流行,但作为这样的应用,它会关注哪些数据呢?

从产品层面来说,它将关注:

1)每天打开的app数量。

2)各种功能的使用频率和次数。

3)各页签的点击次数和相应页面的打开频率。

从操作层面来看,可以关注:

1)app每天的活跃用户数。

2)每天产生的UGC数量(区分新老用户)

3)每天分享到社交媒体的UGC数量(考虑到每个用户生成内容的数量)

4)共享UGC带来的新装机数和新激活用户数。

等一下。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数据点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因为产品的不同阶段而有所调整。如果假设未来会有盈利模式,那么它关注的核心数据就会从内容转移到收入。这个时候,转化率相关的数据就变得重要了。

同样,我们在本文的第二章举了一个例子:

某旅游网站发起老用户邀请新用户加入,新老用户均可获得100元代金券。如果新用户在活动期间完成一笔旅游订单,作为邀请方的老用户无论金额多少,都可以获得100元的代金券。

当时我们分析了活动流程,梳理了活动流程的关键点。这些要点是需要获得的数据:

我们需要的数据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的,没有完全通用的标准。当然,做多了,你会发现你的数据感觉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这很重要。

如何获取数据

获取数据的渠道很多,途径基本都是自己动手,借助外部工具。

自己做的话,App可以选择“嵌入点”和日志,Web可以通过日志、日志和按钮嵌入来记录。

外部工具,有很多第三方会提供服务。

其实获取数据的方式有很多种,但关键是作为运营者,重要的是要知道什么样的数据是重要的,这些数据的脉络是什么。这是一个联动的过程,不是单一的行为。

如何分析数据

每个人解读数据的方式都不一样。如果要简单总结,数据分析的方法不外乎:

1)来确定数据的准确性。

这包括选择数据维度的合理性和数据统计的准确性。如果数据维度选择不合理,统计结果不准确,我们可能无法得到正确的分析结果。这是基础。

2)确定影响数据的因素。

a数据会受到许多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操作人员要尽可能了解各个层面的影响因素,帮助我们在相对正确的范围内解读数据。

3)注意长期数据监测。

在运行数据的分析中,经常使用环比和同比两种方法。简单来说,环比就是今天和前一天、这个月和上个月、这个季度和上个季度的对比;同比是今年日与去年日、本月与去年月、本季度与去年季度的对比。环比有助于我们看到短期的数据波动,同比有助于我们了解大环境下的数据波动。

4)保持客观的视角

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客观是很重要的。我们应该承认我们做错了操作,带来了不良影响。当我们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结果时,我们应该冷静,避免选择对自己有利的结论。这是职业道德的问题,也是职业发展中很常见的问题。

5)注意排除干扰项。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都是干扰项。比如一条相对稳定的曲线,在某一点突然出现强烈波动。这时,我们需要充分了解波动的原因。如果不能确认原因,就排除波动,否则很难得到正确的结论。

对于数据的内容,我个人说不出什么更有价值的东西。我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写在这里,希望对其感兴趣的同学通过专业渠道努力学习,在实践中提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