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民族的春节习俗

壮族特色

广西、贵州、云南、广东等地区的壮族同胞与汉族同时过春节。除夕夜要准备节日当天吃的饭,叫做“年夜饭”。在一些地区,人们称之为“吃节”,壮语意为“老年”。这预示着来年农业丰收。他们有的还做一尺多长五六斤重的石蜡饼,一个人口不多的家庭一顿饭都吃不完!在元旦的清晨,人们在黎明前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鞭炮来迎接新年。女人们争先恐后地去河边或井边“汲取新水”,开始新一年沸腾的生活。

布依族特色

除夕夜,全家人在池塘边熬了一夜。天亮了,姑娘们争先恐后地去打水。谁先挑到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努力最幸福的女孩。

满族特色

满语分为红黄蓝白四旗。春节期间,有红旗的人挂红旗,有黄旗的人挂黄旗,有蓝旗的人挂蓝旗,有白旗的人挂白旗。这些旗帜图案精美,颜色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始。

侗族特色

春节期间,在贵州和湖南的侗族同胞中盛行一种叫做“侗族年”(也叫芦笙会)的群众性活动。这种活动类似于汉族的“团拜”,但比“团拜”更欢乐热烈。这种活动通常由两个村庄举行。两支队伍在广场上正式举行了宋陆生和舞蹈比赛。此时,两村的观众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其乐融融。

白族特色

过年的时候,云南的白族同胞有一个叫“飞得高”的庆典。所谓“飙”,就是用整根大竹,在竹缝里放火药。点燃后,整根大竹可以崩向天空,成为名副其实的“冲天”。在一些地区,白族同胞和苗族、壮族一样,从春节到元宵节都在进行“抛绣球”活动。谁要是抓不到绣球,就送对方一个纪念品。多次失球又无法兑换纪念品的,会表现出爱的意愿。

土家族特色

春节期间,土家族会举行盛大的摇摆舞。摆手舞是土家族流行的一种古老舞蹈,包括狩猎、军事、农耕、宴饮等70多个舞蹈动作。它节奏鲜明,动作优美,舞蹈简单,情绪健康,无道具,民族特色鲜明,生活气息浓厚。

傣族特色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新年节日,也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大的传统节目。在三四天的节日里,人们互相泼水,以示对你的祝福。因为傣族人信仰小城佛教,所以水在佛教中是最纯净的,祝愿人们在新的一年里幸福平安。

黎族的特点

生活在海南岛的黎族人,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会杀猪杀鸡,摆上丰盛的酒菜,全家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席间,全家还会唱“新年歌”。初一初二,村里的青壮年男子还会举行“春节狩猎”。这一天的猎物被全村人享用。有趣的是,在分割猎物时,所有猎物的一半给第一个击中猎物的射手;另一半大家平分。孕妇可以得两分,路人正好遇到,也可以得一分。

佤族特征

彝族人把过年叫做“丢什么”。他们大多制作糯米,糯米和水酒,并把第一个砂浆的糯米一点点放在桃,李和其他果树上,祝愿来年硕果累累。云南怒江的彝族先要给牛喂盐,以示对其劳动的尊重。青年男女喜欢举行春节射击比赛。女生把绣花荷包挂在竹竿上,荷包左右摇摆,要男生出手。谁先射到钱包,姑娘们就把酒当奖品送到谁的嘴里。

拉祜族的特点

除夕夜,拉祜族同胞全家要自己洗澡,准备第二天的食物。在食物上,特别注重糯米粑粑。牛除了吃,也要经常给一些,放一些在犁、锄头、砍刀等农具上,以奖励它们过去一年与主人的合作,并祝愿它们在新的一年里有更多的财富。

达斡尔族的特点

农历正月初一上午,居住在东北嫩江两岸的达斡尔族青年男女盛装打扮,先向长辈拜年,敬酒行礼,然后挨家挨户拜年。家家准备蒸糕,拜年的人一进门就抢蒸糕。据说吃了它们,生产生活可以“年年高”。

木劳(毫升)

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在仫佬族的村寨里,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盛装,几十人、几百人甚至上千人聚集在山坡上或体育场里,唱着山歌,享受着他们的劳动、生活和爱情。

德隆

唯一的节日是冬季12月的“Kaque Wow”节。最隆重的仪式是祭牛上天。这一天,族长将牛绑在广场中央的一根木桩上。一个年轻女子在牛角上挂了一串珠链,然后一个勇敢强壮的年轻人手持锋利的竹矛,刺向牛的腋窝,直到它倒地死去。这时,人们跳“牛锅庄”,然后分享牛肉。

鄂伦春族

春节的早晨,东北的鄂伦春族同胞按辈分斟酒,年轻的给长辈磕头,同行的互相问候。在春节的第二天和第三天,会举行赛马。正月十五的美食。正月十六早上会有互相抹黑的活动。年轻人给老年人抹黑要先磕头。

赫哲族

春节期间,赫哲族意为“福什克斯”,意为除夕。人们在帽子、衣领、袖口、裤腿、围裙和鞋帮上穿着绣有美丽图案、几何图案和花鸟等花边的动物皮。在大年初一,人们通常会举行“喷火宴”,或者用一种野果“厚李子”做蛋糕,并在里面塞满鱼、动物肉和其他食物。用杀活鱼,或者烤鱼条,用这种“塔拉哈”招待贵宾。

基诺族

春节来了,居住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基诺族,嚼槟榔的老人抬起头来敲钹,戴着大尖帽的老婆婆低着头敲锣。周拔(村里的父亲)首先敲鼓,年轻的男女赤手空拳围成一圈跳舞。

哈尼族

秋千,春节前几天,哈尼族聚居的村子早已热闹起来,女人们忙着粑粑。巴巴是一种用糯米做的蛋糕。男孩子们忙着上山砍竹子,准备搭秋千。那里的秋千有十几米高,哈尼族不分男女老幼,都爱荡秋千。节日期间,大家都穿着自己喜欢的衣服去荡秋千,处处呈现出一派热闹和谐的节日景象。

高山(GS)

“围着灶台”,除夕夜,一家老小围坐在一张圆桌前吃火锅,称为“围着灶台”。通常不喝酒的女性也应该象征性地抿一口酒,以示好运。围着炉子吃的蔬菜不需要用刀切。洗完后要连根煮,表示祝父母长寿。如果家里有人外出,你也要空出一个座位,把这个人的衣服放在空座位上,以示全家人对他的思念。

景颇

春节期间举行了一场“打靶”比赛。初一的早上,人们聚集在体育馆里。女孩们把她们的绣花钱包挂在竹竿顶上。射手打挂皮包的细线做神枪手,姑娘们赏神枪手一碗甜米酒。

尧(传说中的中国古代父糸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

节日期间,人们聚在一起,观看滑稽独特的“农事剧”。一人扮演牛,一人扮演犁农,一人扮演扩锄农,三人载歌载舞庆祝农业丰收;青年男女聚集在村庄周围的草坪上,演奏芦笙,演奏秦越,唱民歌,寻找意中人。

鄂温克族

在正月初一,人们互相拜年,尤其是对长辈和亲戚。在新年的第一天晚上,男女老少聚集在一个大房子里尽情欢乐。一般老年人称这为娱乐聚会,女方先开始跳舞或唱歌,然后不分男女,大家一起跳舞。

家家户户都要做各种炸面牛犊、羊羔、鸡等祭品,祭拜祖先和神灵。在中国新年期间,他们应该喝酒。大家会围坐在祭坛周围,年纪最大的人会唱“开坛”,然后用一根长约两尺的吸管从左向右吸酒。

东乡

人们喜欢在春节期间进行地球大战,以表达他们对养育他们的土地的热爱。

(地理)

在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人们要带着香烛到井边祭拜,这被称为“买淡水”。在农历新年的第一天,藏族妇女要在黎明前从河里挑回“吉祥水”。人们相信初一的新水可以带来好消息和好运气,可以保持一年的好运气。

苗族

把春节称为“客家年”,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庆祝丰收。我希望来年天气好,庄稼丰收。还需要唱《春之歌》,歌词大意是:渴望春天,向往春天,珍惜春天,拥抱春天。

纳西语

在春节的第一个月,人们走亲访友,轮流做客。青壮年男子组织灯会,与其他村竞争。城市和乡村都举行元宵灯会,展示各自的民族故事,如阿牛妹戏谑、老寿星、社戏夜明珠、狮子滚绣球、凤舞等。

蒙古族

连吃饺子放鞭炮都和汉族人一样。此外,我们应该在除夕吃“手抓肉”,以示家人团聚。初一凌晨,晚辈给长辈献上“送别酒”。然后青年男女们上马,骑上蒙古包,先给长辈磕头,然后喝酒跳舞,然后男女们趁着这个机会举行赛马。

隋朝

它们主要生活在中国的贵州省,但不分散在广西自治区。像许多民族一样,水族人每年从农历正月初一到十五庆祝春节。节日前夕,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庭院,收拾屋子,缝制新衣服,贴上年画和春联,准备丰富的节日食品,迎接新年的到来。春节期间,人们最重要的活动是祭祀祖先,鱼是必不可少的供品。祭祀的习俗,有的地方临时在家里摆桌子摆酒席。有些地方,篮子一端放着各种生产工具,希望来年丰收。

祭祀时焚香烧纸,全家不分男女老幼,都要跪拜,祈求祖先保佑全家平安,万事如意。在春节期间,水族的孩子们会挨家挨户地向大人要糖果。谁得到的最多,谁就被认为是未来最优秀、最聪明、最健康的人。此外,人们还穿着节日的服装,互相拜访,庆祝新年。青年男女聚集在村头、村尾,吹笙、敲铜鼓、跳各种铜鼓。节日期间,常常昼夜不停地敲鼓,整个水族村舍都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