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
第一,积极创造交际环境,激发孩子的合作意识。
只有在交流的过程中,孩子才能体验到合作的乐趣。目前,大多数孩子还处于“自我中心阶段”,他们很少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再加上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房子越来越单元化,孩子和同龄人交流的机会减少了。因此,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创造交流环境,为孩子提供交流机会,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在游戏中主动营造交流环境呢?
1,物质环境丰富
丰富优美的环境可以美化和装饰孩子的生活空间,更重要的是可以陶冶孩子的性情,使孩子身心愉悦。游戏中丰富的物质环境是孩子沟通的桥梁:不同的区域,比如玩偶之家,理发店,
医院、商场、表演区、教育区等。,可以让孩子模仿各种角色进行活动和交流;区域一角琳琅满目的物资,如表演区的各种商品、形象理发、玩偶的炊具、医生的掏耳器、头饰等,都能充分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兴趣,为他们提供充分的合作交流机会。
2.和谐的人际环境
(1)教师的示范作用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传。”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老师要处处给孩子做榜样。比如一个人很难指导孩子学会做“裙子”,把裙布钉在拉直的松紧带上。就在老师想办法的时候,另一个老师上前帮忙。老师们互相合作,很快完成了工作。老师们的合作精神深深影响了孩子们,他们还互相合作,成立了“服装加工厂”:有二组,也有三组;有的是纽扣,有的是装饰。齐心协力,工作质量和效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也充分体会到了合作带来的成功和快乐。
(2)同伴的交流氛围
同伴间和谐的关系,团结合作的交流氛围,可以进一步增强孩子的合作意识。比如,在表演区,可以选择热闹的“乐舞”场景:有的孩子敲锣打鼓,有的孩子在节奏分明的音乐中载歌载舞,有的孩子帮小演员精心打扮。这些小音乐人,演员,化妆师互相协商,互相配合,* * *完成了一个生动精彩的节目,真的很快!这样一个和谐、轻松、愉快的环境深深地影响了孩子们,增强了他们相互合作的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合作能力。
可见环境对孩子的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有目的地在游戏中营造合作的环境,让孩子沉浸其中,感受到合作是一种愉快的享受过程,是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沟通的有力武器,从而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第二,充分利用游戏规则诱导孩子的合作行为。
规则既是对孩子活动的要求,也是对孩子行为和游戏发展的暗示。适当而明确的游戏规则,可以成为孩子自觉遵守和相互交流的工具。
1,制定游戏规则
以前是老师规定游戏的要求,孩子只是机械的接受者和执行者。游戏中出现交流障碍时,经常会听到孩子说:“老师说的!”“为了增强孩子的合作意识,提高孩子在交流中的主动性,我们让孩子自己制定游戏规则:首先让孩子在每个游戏区集体或分组协商并讨论一些交流规则,然后让他们用别人能看懂的示意图画出来,然后贴在相应的游戏区。比如,在玩偶之家,孩子们立了一个牌子“家”——爸爸、妈妈和玩偶手牵着手,歪着头,脸上挂着微笑;爸爸提着菜篮子,妈妈在做饭,孩子们在给客人拿吃的。孩子的解读是:爸爸妈妈和孩子是一家人,要讨论大家该怎么做;大家要相亲相爱,* * *关心家里的事,关心家里的人;有什么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解决。他们用“家庭”来阐明他们之间的关系,暗示他们在行为上应该合作。孩子们用自己设计制作的规则标志来提醒自己和他人遵守规则,使自己的合作行为变得更加自觉、主动和规范。
2、游戏规则的实施
制定规则时,应认真执行和遵守。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执行规则,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提醒和暗示孩子的合作行为。比如在一家理发店里,两个理发师抢着帮顾客洗头,于是就发生了争吵。这时候老师可以作为顾客参与进来,用语言引导:“听说你们理发店为了生意更好,让顾客更满意,采取了新的规定。”然后,老师可以假装认真仔细地看着张贴在该区域的标志,也可以让孩子谈论它,以提醒他们一起努力。老师也可以让孩子扮演一个角色,监督大家的合作行为。比如让孩子玩城管、督察等。,到各个区去观察,记录合作行为和不良行为,当场奖励,提醒和诱导孩子的合作行为。
3.强化游戏规则
反复、持之以恒地执行规则,可以强化规则,促进孩子的合作行为变成良好的习惯。在这里,老师要做的就是认真进行每一场游戏,严格执行每一条规则,反复提醒督促,用自己的严谨和踏实去影响孩子的游戏行为和合作态度。教师还要善于运用各种手段强化既定的游戏规则,如在游戏评价中表扬和奖励合作好的孩子,用好的合作榜样鼓励孩子,用情景表演再现各种合作行为,用摄像机拍摄孩子的游戏互动,评选“文明顾客”、“服务明星”等,进一步强化孩子的合作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合作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