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餐馆应遵守的一些数据指标(1)

来餐厅打包晚餐,靠窗坐,面对餐厅,等的时候没事干,没手机玩,观察餐厅的一些情况,做一个简单的梳理,纯外行,文中有些指标是非专业术语,旨在描述清楚就好~

先说餐厅本身的一些基本信息。餐厅管理者反复观察各项指标,用数据指导各个环节的改进:

前台:位置、大小、桌数、座位数、餐厅装修风格、餐具数量(刀叉、勺子、盘子、杯子、碗等。)、桌布、装饰(壁挂、绿植)外部环境。

厨房:大小,厨师人数,厨房用具和配料。

餐厅员工:收银员、厨师、点餐员、送菜员、洗碗员、采购员、换台员。

客流:客流和选址有很强的相关性。(除了外卖考虑,只考虑门店情况。)餐厅有很强的地域属性。以顾客就餐范围约1km为半径画一个圈,圈里的人就是餐厅覆盖的模糊客流。模糊的客流转化为餐厅门前经过的客流再转化为进店人数。餐厅门前经过的客流*进店转化率决定进店人数。模糊客流基数要尽可能大,这是前提,但是模糊客流基数会有一些误差。比如餐厅旁边是学校,人很多,但是学生主要在学校吃饭,所以估计餐厅前面经过的客流比较准确。

客流前提条件确定后,决定进店人数的运营重点主要在进店转化率上,涉及到一些宣传推广。原来主要靠美团和大众点评点赞,现在借助Tik Tok、Aauto Quicker等短视频平台,出现了很多网络名人店...这是一种现象的变化,与大家获取信息的渠道同步变化。

观察顾客进店后的点餐环节损耗指数,顾客进店后是带着强烈的吃的欲望来的。如果进店后的离店率过高,从推广环节带来的金额没有很好的转化,是比较大的损失。猜测原因如下:

1,高峰期餐厅人太多,就餐等待时间太长。

思路:提前定义时间段,定义非正常损失的百分比,比如中午高峰是11: 30-13: 30。观察前面指标中的顾客流失情况,并与前一天的用户流失情况进行对比,看是否在浮动范围内,顾客在就餐高峰时段能忍受的最长就餐时间是多少,观察其他餐厅的等待时间,以及如何留住这部分。

解决方案:对等待时间较长的客户给予一定的优惠,如等待10-30分钟打九折,等待30 -50分钟打八八折,等待50分钟以上打八折——根据计算出的成本收益比计算折扣;提供零食、水果、饮料、座位,有条件提供桌游、美甲、小游戏等。-具体来说,根据计算出的成本效益比率来计算所提供的服务;

2.菜单翻了,没有我想吃的。

想法:顾客进店意愿强烈,点餐时没有停留,需要具体分析原因。案例可以由订货人员收集整理,提出假设,进行具体调查;

解决方案:品牌推广原因,如店名、装修风格是否与餐厅主题一致;菜单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容易找到菜品;点餐员是否合理的引导顾客,给顾客符合他们口味的推荐(我之前在北京吃过的一家餐厅,在上菜前提供品尝小份菜品或汤的服务,确实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对点餐员的要求也不高);

顾客的用餐满意度,包括对上菜顺序、上菜速度、菜品口味、价格、餐厅环境等的满意度。,对部分指标进行了扩展;

1,上菜速度

平均两餐等待时间:平均两餐等待时间,描述从点餐到第一道菜,从第一道菜到第二道菜的平均两餐等待时间...以此类推到最后一道菜。最好的体验不能超过这桌顾客吃完一道菜的时间,否则会导致吃完一道菜后的尴尬等待。根据每桌的平均顾客数,可以计算出最佳的两餐之间的等待时间,并逐步优化。同时观察其他指标的变化,比如减少两餐之间的平均等待时间后,周转率指标是否有所提高,如果没有,是哪里出了问题?...

2.价格

菜品价格随餐厅经营成本、蔬菜市场价格等原因而变化。具体可以观察一些菜品的销量,比如涨价XX后销量会有什么变化,降价XX后销量会有什么变化。根据餐厅的定位,快餐店和精品餐厅的价格策略是不一样的,但不管是什么样的餐厅,最好是无缝平滑地改变价格,比如是否涨价,是否可以全面降价,是否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