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会说话的父母吗?
一个月前,伊一想看看洗衣机是如何工作的。结果左手食指的手指甲被洗衣机的盖子撞了一下,手指被擦伤了,指甲根部掉了一片紫黑色的东西,她哭了很久。
现在这个印记随着指甲的生长已经到了指甲中间。从远处看,指甲油好像没有彻底清洗干净。但是有时候,我会一根一根的看着自己的手指,告诉别人不好。
直到有一天,我一个一个地问我奶奶,我的手指什么时候才能好?奶奶给她描述了一下,大致意思是这个手指因为什么事情受伤了,造成了这个紫痕。现在随着指甲的生长,紫痕已经到了中间,很快就会长到指尖。最后用指甲刀剪掉紫色部分,就完全好了。
似乎一个个对这个回答很满意,再也没有提起过这个手指甲。据我分析,其实揭开了一个隐藏已久的心结。(嗯,摩羯2岁开始心结)
奶奶对这件事的分析是,我们现在需要用更高一层的智力向她解释一件事。换个说法,就是掌握高超的沟通技巧。于是,我想起了Tik Tok推荐的一本书《非暴力沟通的家长演讲》。
不知道这本书的营销出了什么问题。虽然各个平台上的销量还不错,但是豆瓣上没有单品。所以我自己加了一张,导致目前没有完整的高清封面图。
本书还原了多种生活场景,以对话为案例,纠正了错误的说法,提供了更合理的对话方式。
但是说实话,你这辈子见过这样的父母吗?开口就是“你怎么这么笨”“你怎么这么没用”“你怎么这么笨”等等。这样的父母应该很少存在。这些话已经不是90后父母教的话了。新手父母就算不看任何育儿书籍,只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也说不出这么直白难听的话。
因此,在伊一爸爸看来,书中的一些对话例子非常老套。现实生活中,这种暴力的话恐怕只会停留在键盘上。在如今的东北街头,“你在看什么”的字样早已失传。法治社会,就看你受不受罚了。
回到父母的发言,你在生活中见过很健谈的父母吗?其实你可以看到很多会说话的父母,都是自己宝宝的父母。他们可以大声称赞“宝宝很棒”“宝宝真好”。遇到别人家的孩子,还可以互相吹嘘对方孩子的聪明。
但是随着宝宝的长大,开始了敏感期和叛逆期,事情往往会一发不可收拾。这时候能长期坚持非暴力沟通的父母才是真正的佛系父母,遇到高血压心脏病也不能慌。
这时候家长就会发现,非常需要一套能制服孩子的话。从逻辑到诡辩,他们可以各方面碾压自己的孩子,最好是一招搞定。
可惜现实中没有这一招,父母要忍着不发火也不容易。成年人之间的交流,充满勾心斗角,纵横合作,处处挖坑,小心翼翼的避开。身心俱疲的成年人,根本没有力气去研究父母的话。
而且时间长了,很多家长发现非暴力沟通不能包治百病,实在没办法的时候,强制执行是有效的。时不时的放弃,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有时候会有一些无聊的想法,比如把胶带剪成小块,贴得到处都是。我不允许。一是浪费,二是防止剪刀伤到自己。
最终解决纠纷的办法是,我把胶带和剪刀扔在门口,没人碰。她感觉到了我的坚决拒绝,于是放弃了这个想法,去玩别的玩具了。
我没有其他的沟通方式,难道你不想好好谈谈吗?问题是,在她这个年纪,她还不能理解这种浪费的行为是否正确,我也无法解释为什么不应该这样做。那么一个解决办法就是告诉孩子,我很生气,我们就放弃,谁也不动。
这样做的后果,我个人猜测,是觉得被扔掉的东西,很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一文不值。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要谈节约是很难的,生活不会充满停电停水。我暂时只能接受这个结果。
再比如,前阵子下了好几天雨,破坏了出去玩秋千的计划。最后实在忍不住了,坚持在小雨中打伞出门。但是她没有雨靴,她坚持不放过每一个水坑。我叫她离水远点,别把鞋弄湿了,但还是变成了无效表达。
最后只好放弃,采用转移视线的方法减少损失。我告诉她,下雨的时候,会有很多蚯蚓从土里冲出来。这些蚯蚓待在路上会被孩子踩坏。我们会找一根小树枝来帮助蚯蚓回家。
作为一个从小看《海的错图笔记》的女生,当然不怕虫子,所以我们在水坑周围寻找蚯蚓。虽然我们的鞋子还是湿的,袜子也湿了一半,但是从中获得的快乐是无法言表的。回到家,我们也会描述自己帮助家人(蚯蚓)回家。
这就是表达的力量。不管你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或者不表达,都要接受最后的结果。这本书里也提到了很多错误表达导致的结果,并提供了一些可以直接使用的说话方法。
比如你发脾气的时候会说:“我烦死了。你能听话吗?”因此,孩子对父母的发脾气免疫,并对此习以为常。
当然,直接法的有效性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每个人的表述都不一样,不可能一样。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由于智商和情商的差异,依靠一本言语训练书很难彻底改变,成为书中会说话的家长的榜样。没有人是美丽人生中的圭多。
说话技巧需要训练,孩子的认知需要长时间的磨练。意识到认知比说话技巧更重要,可能会让我们更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说话。这大概就是老子说的“道无术,术尚可,术无道,止于术。”
父母创造的语言环境当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向孩子表达什么,想表达什么。这是言语训练之外需要考虑的问题。
最后推荐一个Tik Tok的育儿博主《米妈育儿物语》,有一个口播的短视频,里面有关于育儿言论中“术”和“道”的反常规搞笑思考,也是今天话题的来源。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