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风俗习惯

对歌是云南许多少数民族青年的传统恋爱方式,也是庆祝节日的一种方式。比如苗族的《流浪》、瑶族的《唱浪漫》、布依族的《摇哨》、拉祜族、哈尼族、白族的唱腔、藏族的唱山歌等。,都是少数民族青年男女通过唱歌交流感情,寻找爱人,选择配偶。对话内容根据当地流行的歌词、歌曲,根据环境和对象临时编的。唱腔抑扬顿挫,回答有趣。

哭嫁是壮族、彝族、哈尼族、藏族等民族的婚俗。一般在婚礼前几天或婚礼当天进行。新娘的母亲和她家的女人陪着她哭,表现她对少女时代死亡的悲伤,报答父母的恩情,对家人离去的眷恋,对婚姻不满的抱怨。

云南的彝族、傣族、白族、阿昌族、傈僳族、景颇族、瑶族等民族都有抢婚习俗,一般发生在男女自由恋爱婚姻受阻时。在女方事先默许的情况下,男方的伴侣假装抢新娘或者伴侣带走秘密选中的女孩。就算女生想,也要假装反抗,大声喊叫。

丢包每年泼水节期间,身着节日盛装的傣族青年男女排成两排。女人把花袋扔向心仪的男生。男方如果感兴趣,就假装不接花袋,开心地放弃,把礼物给了女生,两人都离开现场聊了起来。包丢了还有唱歌跳舞野餐之类的活动。

阿夏婚是云南宁蒗摩梭人的古老婚俗。“阿夏”是摩梭语,意为“朋友”。男女都叫“阿霞”,不叫夫妻。只要男女双方意气相投,交换信物后偶尔可以同居。其中,访婚最为奇特。访婚就是男人晚上去女方家,第二天天一亮就回自己家。他们不吃不同的工作,没有家庭经济联系。生出来的孩子是女人,男女都可以和别人发生同样的关系。这种婚姻是母系社会制度的残余。

独龙族庆祝丰收的祭祀节日。每年秋天,选择一天作为青峰的收获日,在村广场举行猎牛仪式,由一家之主主持。牛被拴在广场的木柱上,一个年轻的女人在牛角上挂了一串莲花珠子。简短的仪式后,一个女孩把大麻织物放在牛背上。最后,一个父母双全的年轻人把一把锋利的竹矛扔进牛的心脏,大家兴高采烈,割肉。然后人们欢呼雀跃,跳起了快乐的锅舞来庆祝节日。

踩月亮是苗族青年交友恋爱的习俗,也叫上村。每到月夜,男生们三五成群地演奏秦越,在村寨吹笛子寻找心仪的女生,弹唱、欢笑、娱乐,通过“踩月”相识,建立友谊,甚至相恋终生。

叶信是景颇族、傈僳族民间流行的一种“实物信”,用树叶来表达感情,传递信息。每片叶子代表不同的意义。比如男人用两片嫩叶和蜂蜜来表达对女人的爱;如果女方感兴趣,她会回赠烟草、芦苇等。如果她拒绝,她会把两片叶子背靠背翻过来,还给那个男人。相隔很远的亲戚,收到一块两指宽的去皮牛肉,就会知道家里有人死了。

最奇怪的信。景颇族生活在高山上,交通很不方便。人口分散,有话要说,只能用植物来表达。受托人送树根表示想念对方。拿芝麻来表示你对他们的思念更深。把树根、大蒜、辣椒用叶子包起来,用线扎紧,请人带给女方,这就是男方的“情书”。

最喜欢拔眉毛的人。生活在西双版纳的瑶族妇女视无眉为美。我从十四五岁就开始拔眉毛了。拔眉毛的时候,先在眉间擦点灰尘消毒,然后用两根线拧成一团,让线裹住再拔。

最喜欢半夜搬家的人。居住在祥云县的苗族有一个世代相传的习俗——半夜搬家。据说苗族的这种行为原本是为了躲避财主催租催债,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有趣的传统习俗。

最强的狩猎方法。彝族猎人很会打猎,赤手空拳就能抓到野鸡。每当夜幕降临,猎人们就会去野鸡出没的地方,把自己伪装在身上,吹着鸡骨头做的小口哨,模仿鸡叫老鸡,母鸡叫公鸡,公鸡叫母鸡。如今,他们不再抓野鸡了。

最喜欢戴耳环的基诺族。基诺山寨里,男女都戴耳钉,耳钉的眼睛比较大,一看就让人惊讶。原来耳环眼孔的大小是基诺族勤劳与否的象征。耳环的眼睛越大,说明他越勤奋勇敢;反之,则是懒惰和懦弱。青年男女恋爱时,喜欢送花,放在对方的耳环里,以示情意。可见耳环眼在基诺族人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少数民族禁忌

1.禁止纳西族向水源、河流中扔垃圾、废弃物、吐痰、洗屎布;禁止破坏、堵塞水源和砍伐水边树木。不能在长辈面前说脏话,说难听的话。在屋里,不能坐在门槛上,不能闯进产房,孕妇不能进新房。不要在火坑里吐痰。

2.彝族人不要用脚踏锅村石,不要越过别人的火塘;孕妇不能参加婚礼,对孩子应避免“漂亮”、“胖乎乎”、“沉甸甸”等赞美语言。进入易家,你需要坐在壁炉上方作为客人。不能坐错,不能和毕摩(祭祀老师)嬉笑打骂。禁食马、骡、狗、猫和猴子。

3.傈僳族禁止在长辈面前说脏话,禁止用恶毒的话伤人,禁止偷盗等不良行为。角落里供奉祖先的东西不要随便动。家里的火塘不能过。不要坐在门槛上。禁止砍伐神树和伤害杜鹃。不吃马、骡、狗肉等。

4.其他民族:傣族人避免外人骑马进村。景颇村挂着看牛头骨,摸不得。见佤族人在门前放木杆,不得不退。在藏区不穿短裤,不进藏区房间,不踩门槛,不在别人面前吐痰,不在藏区随意伤害牲畜和鸟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