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长提倡“不玩游戏”,游戏成了家长教育无能的“背锅人”。
最近在刷视频的时候,看到很多关于熊海子用父母的手机充值几千块的手游。家长发现后,要求游戏公司退款。父母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熊海子在游戏里挥霍了,于是训斥、殴打熊海子。
我还见过一个熊海子,因为沉迷手机游戏,白天躲在房间里,晚上不上学不睡觉。被激怒后,他爷爷把门砰地一声关进了房间,骂起了孩子。看到这里,评论区有家长表示,希望国家禁止游戏,给孩子一片净土。系里家长也同意,甚至说要禁止所有游戏。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
不管他们说的对不对,我先说说游戏对我们这一代人的影响。
初中的时候,我是班干部,和班主任老师都很亲近。我无意中听到他们谈论最近几届的学生。老师感叹现在的学生真的比以前好多了,前几届的学生真的太不守规矩了。那时候我一直不敢管他们,拉帮结派,打群架之类的,经常看到有的同学甚至带着刀来学校。
是的,我在我村子附近的一所初中上学。当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上学基本不用交学费。门槛低,自然生质量参差不齐。来学校之前,我就听说过以前学长的“凶残”。所以当时学校平时最强调的校规就是“不准带管制刀具上学”。
那时候还没有游戏机、电脑、手机等电子娱乐产品。除了学习,我们能做的就是打架,抽烟和其他不良行为。
但是当我真正入学的时候,我发现校园里并没有太多的暴力。为什么?
因为那些“朋克学生”分心了!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电脑和手机的普及,我们知道除了学习,还有“流行歌曲”、“武侠小说”、“动漫”、“游戏”。有了新的娱乐方式,我们通常讨论的更多的是这类话题,而不是“某某最近很嚣张,要不要找时间给他打一顿”之类的。这在很大程度上省了学校和家长的心。打游戏看小说总比群殴强吧?
如果你曾经也是那种“混混”,天天打架长大,回家不爱写作业,从来没考砸过,也不知道学习是什么,那就不要天天压着孩子的脑袋,逼着他整天努力学习,天天问他为什么考不到100分。不要打着为他好的旗号。看到孩子玩游戏,你说他玩腻了东西。看到孩子考试没考好,就说游戏。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过度的约束和控制孩子的欲望,只会反弹的更厉害。
曾经看过一个关于大学生每天花在游戏上的时间长度的调查。其中,每天花费8小时以上的网瘾青少年中,72%以上是以前从未接触过游戏的好男孩。他们以前是靠父母老师的保护和干预来被动抑制自己的游戏欲望,但进入大学后,没有干预,他们就会没有自制力去“抵制”游戏,于是一发不可收拾。也许吧。而那些玩游戏少的人,一部分是真的不爱玩游戏,另一部分是从小就和游戏打交道,融入生活,懂得“控制”,所以很少真正沉迷游戏。
以下是北大一名学生的描述:
简单说说我个人的看法。
我觉得其实是因为在他的生活中,除了学习,没有什么可以陪伴他。他们缺乏父母的陪伴和理解。父母回家听到最多的就是“回自己房间学习”和“作业写完了吗?”这种话带着居高临下和质疑的语气。
当你的孩子告诉你他想玩游戏时,你问自己:
最近有没有带孩子出去周末旅行,陪他看电影?
如果这些都不能满足,能不能抽出时间陪他运动,打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这样他就可以转移对比赛的注意力?
如果这些都满足不了,那你能不能买一些课外书给他看,培养其他兴趣?
毕竟孩子沉迷游戏是因为在众多娱乐兴趣中,游戏是成本最低,触手可及的。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游戏自然是他们的首选。
有些家长禁游戏,其实是因为发现自己教育不好孩子,抽不出时间和精力去培养孩子的其他爱好。所以成本最低的“游戏”,自然就成了不能给孩子带来更好教育的“背锅人”。
现在游戏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并不是孩子学习不好的主要原因。
电子竞技也加入了一部分全国性的体育赛事,很多耀眼的电竞明星的影响力不亚于一些流行明星。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需要再接再厉,再奋斗,所以引导孩子才是教育的核心!
说说最近一些家长教育孩子的例子。如果孩子想玩游戏,就让他玩个够,直到他吐为止。如果他能坚持,就让他试试。如果没有,他必须回学校做作业。
如果孩子想买游戏机或手机,就让他尝试赚钱的滋味,带他出去体验赚钱的“苦”,让他对钱有个概念。如果他真的想要,那就拿学习成果来交换。
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自己的家人还笨还懒,而是自己缺乏父母对孩子的正确引导。天赋可能是基因决定的,但孩子的未来和前途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