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传》◆一代战神吕奉先
吕布(?—198年)是个反复无常的军阀,他先后投靠过丁原、董卓、袁绍、张杨等人,又与袁术、刘备联合过,一度还曾接受过曹操左将军的官职,但后来都反目成仇,相互攻伐,最后才在徐州一带割据称霸。东汉末年,正是由于像吕布这样反复无常的军阀的存在,加剧了当时的战祸与混乱局面。
吕布骁勇善战,但只有匹夫之勇。
他对部下疑虑重重,部将之间也互相猜忌。更主要的是他胸无大志,惟利是图,所以被雄才大略的曹操所攻灭,乃是理所当然的。
译文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凭着矫健勇猛的特长,在并州任职。刺史丁原任骑都尉,驻守河内,任命吕布为主簿,极为亲近厚待他。汉灵帝驾崩,丁原带领部队前往洛阳,与何进密谋诛杀宦官,拜官执金吾。何进失败,董卓乘机进入洛阳,图谋不轨,想除掉丁原,吞并丁原的兵众。董卓认为吕布是丁原的亲信,便引诱他去杀丁原。吕布砍下了丁原的首级献给董卓,于是董卓任命吕布为骑都尉,非常宠爱并信任他,两人立誓结为父子。
译文吕布鞍马娴熟,膂力过人,被称为“飞将”。不久擢升为中郎将,封都亭侯。董卓自知对人刻薄寡恩,惟恐别人算计他,出外或居家都让吕布保卫自己安全。但是董卓生性刚烈又心胸狭小,一时气愤就忘了后果,曾经有一件小事,使他很不高兴,随手拔出手戟投向吕布。吕布敏捷地避开了,并为这件事情向董卓道了歉,董卓的怒气也就平息了。但吕布自此暗恨董卓。董卓常派吕布守卫他的内宫,吕布借机与董卓的侍婢私通,害怕事情被发觉,心中惴惴不安。
译文在这以前,司徒王允因为吕布是并州城里的壮健男儿,很是对他优礼相待。后来吕布去见王允,述说了董卓几乎杀了他的情况。当时王允正与仆射士孙瑞密谋杀死董卓,因此便让吕布为这次行动做内应。吕布说:“我们的父子关系该如何处置?”王允说:“你自姓吕,本来并不是亲骨肉,现今你忧虑自己的性命还来不及,还说什么父子不父子!”吕布于是答应了,亲手杀死了董卓。这件事记录在《董卓传》中。王允任命吕布为奋武将军,授与符节指挥军队,仪礼比照三司,进封为温侯,与他***同主持朝政。吕布自从杀死董卓后,对凉州人既害怕又厌恶,凉州人也都怨恨他。因此李催等人纠集在一起***同攻打长安城,吕布抵挡不住,李傕等于是攻进长安。董卓死后六十天,吕布也被打败,带着数百骑兵出武关,想去投奔袁术。
译文吕布自以为杀了董卓,是替袁术报了仇,心想袁术会厚待他。而袁术讨厌吕布的反复无常,拒绝接纳他。吕布只得北上投袁绍。袁绍与他一起去常山攻打张燕。张燕有精兵万余,骑兵数千。吕布有一匹好马,名叫赤兔。吕布与他的心腹将领成廉、魏越等,冲锋陷阵,终于打败张燕的军队。吕布于是要求扩充自己的队伍,加之他手下的将士也时时抢劫掠夺,袁绍对他很不放心。吕布也感觉到了袁绍不会重用他,于是去见袁绍,请求离开。
袁绍害怕吕布以后会危害自己,派遣壮士趁夜掩杀吕布,未获成功。这件事被吕布知道后,他逃到河内,与张杨的部队合到了一处。袁绍派兵追杀,那些兵士都害怕吕布,没有一个人敢向他逼近。张邈字孟卓,东平寿张人。少年时以豪侠闻名,拯济贫困,救人急难,倾尽家产,毫不吝惜,士人多有归附于他的。太祖、袁绍都和他是朋友。
汉朝征召他做官,他以优异的政绩被任命为骑都尉,不久升陈留太守。董卓作乱之时,太祖与张邈首先举义兴兵讨伐董卓。汴水之战,张邈派遣卫兹率部跟随太祖作战。袁绍做了盟主,有些骄傲自得,张邈严正地责备他。
袁绍让太祖杀掉张邈,太祖不干,责怪袁绍说:“孟卓是你我亲密的朋友,好坏都应该容得下他。如今天下未定,不应当自相残杀呀!”
张邈听说这件事后,更加敬重太祖。太祖在出征陶谦前给家中留下话说:“我如果回不来,你们可以去投靠孟卓。”后平安归来,见张邈,两人相对垂泪。他们的关系就是这样的亲密。吕布离开袁绍去投奔张杨,经过张邈住处,与他告别,两人执手发誓。袁绍听说这事,大为痛恨。张邈担心太祖最终会替袁绍杀掉自己,心里惴惴不安。兴平元年,太祖再次征讨陶谦。张邈的弟弟张超,与太祖的将帅陈官,从事中郎许汜、王楷***同商议背叛太祖。
陈官动员张邈说:“当今雄杰四起,天下分崩,您拥有那么广阔的土地和众多的兵士,居四方必争之地,抚剑四顾,也可称得上是人中豪杰,却反而受制于人,不是太没出息了吗?今天兖州城里的军队开拔东征,城内空虚,吕布是位壮士,善于打仗,一往无前,如果暂且将他迎来,***同管辖兖州,静观天下形势的变化,相机行事,这也是纵横四海的大好良机啊。”张邈听从了他的话。太祖东征陶谦时派陈宫带领部分将士留守东郡,于是陈宫带着这批人马向东迎接吕布担任兖州牧,并占据了濮阳。周围各郡县纷纷归附吕布,只有鄄城、东阿、范县仍为太祖坚守。太祖带领大部队回来,与吕布在濮阳一带激战,初战失利,两军相峙了一百多天。当时正值大旱,蝗虫为灾,庄稼颗粒无收,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
吕布领兵向东屯札山阳。在两年的时间里,太祖将失地如数收回。并在巨野打败了吕布。吕布向东投奔刘备。张邈跟随吕布,留下张超带着家眷驻扎在雍丘。太祖围攻雍丘数月,城破之日,血洗城池,杀死了张超及全家人丁。张邈去向袁术讨救兵,还未到目的地,自己却遭部下杀害。
译文刘备东征袁术,吕布攻取了下邳,刘备只好返回下邳归附吕布。
吕布派刘备驻扎在小沛。吕布自称为徐州刺史。袁术遣大将纪灵带领步、骑兵***三万人马攻打刘备,刘备向吕布求救。吕布手下将领对吕布说:“将军您一直想杀刘备,这次可借袁术的手干掉他。”吕布说:“不对。袁术如果击败刘备,就将联合北面太山一带的部队,我们就将在他们的包围之中,所以不救刘备不行。”
于是率领步兵千人、骑兵二百,飞速赶往小沛。纪灵等人听说吕布兵到,都收兵不敢再实施进攻。吕布在离小沛西南一里的地方扎下营盘,派护兵去请纪灵等将领,纪灵等人也请吕布一起饮酒作乐。吕布对纪灵等人说:玄德,是我吕布的弟弟。我弟弟被诸位所围,所以赶来救他。我吕布生性不喜欢看别人相互争斗,只喜欢为别人排解纷争。”
吕布命令门候在营门中竖起一支戟,说:“诸位看我射戟上的小支,如一发射中,诸君当解围离开这里,如果射不中,那你们再留下来与刘备决一死战。”他引弓向戟射出一箭,正好射中戟上小支。诸将都大为震惊,说:“将军您真是有天神般的威力呀!”
第二天,吕布又同诸将宴饮欢会,然后各自罢兵。袁术想交结吕布做援手,于是替儿子向吕布的女儿索婚,吕布同意了。袁术派韩胤向吕布正式通告自己想僭号称帝的图谋,同时请求接吕布的女儿与自己的儿子去完婚。沛相陈珪惟恐袁术与吕布结为姻缘,再加上与杨奉韩暹联合,这样会使天下不安的。
于是就劝说吕布:“曹公奉迎天子,辅助国家政事,威武英明举世闻名,即将征讨全国,将军您应该与他同心协力地筹谋国家大事,使自己的地位象泰山一样安稳。现在您与袁术结成亲家,担上天下不义的罪名,那就随时危如累卵了。”吕布心里也怨恨当初袁术不接纳自己,连忙派人把已经跟着韩胤上路的女儿追了回来,拒绝了这门亲事,并将使者韩胤戴枷披锁,在许市街市上枭首示众。
陈珪想派遣儿子陈登去太祖那里,吕布不同意派。正巧这时太祖的使者来到,任命吕布为左将军。吕布大喜,随即听任陈登启程,还命令陈登带着书信,向天子谢恩。陈登拜谒太祖,乘便述说了吕布有勇无谋、反复无常等缺点,希望太祖早日翦除他。太祖说:“吕布狼子野心,实在不能久养,你当然是最熟悉内情的。”
当即把陈珪的俸禄提高到年二千石的规格,任命陈登为广陵太守。临别时,太祖拉着陈登的手说:“东方的事,便托付给你了。”命令陈登私自集结军队做内应。开始时,吕布想通过陈登求得徐州牧的职位,陈登回来,吕布得知自己的愿望没能实现,大怒,拔戟砍在桌子上说:“你父亲劝我与曹公合作,拒绝袁术的婚约;如今我一无所获,你们父子倒都显赫起来,我被你们出卖了!你倒是对我说说看,曹公到底说了什么?”
陈登脸不改色,从从容容地说道:“我见曹公时说:‘对待将军您,就象养着一头猛虎,应当让它吃饱肉,如果不饱,它就会吃人的。’曹公说:‘并不象你所说的那样。就象是养鹰,饥饿时可以利用,一旦吃饱就飞走了。’我们议论您的就是这样的话。”吕布的怒气才消解。袁术听说吕布回绝了婚事还杀了自己的使者,很是愤怒,与韩暹、杨奉等联合,派大将张勋率军攻打吕布。吕布对陈珪说:“如今招来袁术的大军,都是因为你!你看该怎么办呢?”
陈珪说:“韩暹、杨奉同袁术仓促合兵一处,策略都不是预先谋划好的,肯定不能维持长久,绑在一起的两只鸡,无论如何也不能双栖双宿。可以想办法拆散他们的联军。这事可交给我的儿子陈登去办。”
吕布采用了陈珪的计策,派人去游说韩暹、杨奉,让他们与自己合力攻打袁军,并许诺他们将得到全部军需物品。于是韩暹、杨奉追随了吕布,张勋大败。
译文建安三年,吕布再次叛投袁术,并派高顺去进攻在沛县的刘备,刘备大败。太祖派遣夏侯惇援救刘备,也被高顺打败。太祖亲自征讨吕布,到了下邳城下,派入送信给吕布,向他陈述了祸福得失。吕布意欲投降,陈宫等人感到自己罪孽深重,便劝阻他放弃这种想法。吕布派人向袁术求救,自己带着千余名骑兵出来应战,大败,只得退回城中固守,再也不敢出战。袁术也不能救他。
吕布虽然骁勇刚猛,但缺少计谋而且喜欢猜忌,他不能控制部众,只相信几个将领。而他的将领也是三心二意,相互猜疑,所以每次战斗多以失败告终。太祖在城下挖了壕沟,把吕布包围了三个月,吕布内部上下离心,将领侯成、宋宪、魏续捆着陈宫,率领士兵开城向太祖投降。吕布与他的部下登上了白门楼,眼见得太祖层层密密地包围着他,只得下城投降。
于是活活地捆绑了吕布,吕布说:“绑得太紧了,稍微松一点儿吧。”太祖说:“捆老虎,不得不捆紧一点。”吕布求情说:“明公所担心的不就是我吕布吗?今天我臣服了,天下就没有值得您忧虑的事了。明公您率领步兵,让吕布率领骑兵,那么天下就不难平定了。”太祖犹豫不决。刘备进言说:“明公难道没见到吕布是如何侍奉丁建阳和董太师的吗?”太祖点头表示赞同。
吕布于是责骂刘备道:“这小子是最不可信任的人。”于是将吕布绞杀了。吕布和陈宫、高顺都被割下首级送往许都,然后才埋葬尸首。
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 〈三国志〉/陈寿
图片均来源于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