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系鞋带教案
大班系鞋带教案1活动目标:
1.试着用蝴蝶结系鞋带。
2.通过活动感受成长的快乐。
3.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4.在活动中展现孩子可爱的一面。
活动准备:
每人一双带鞋带的鞋子;奖励一些小贴纸
活动流程:
一、引导话题,激发兴趣。
老师展示了一双漂亮的有鞋带的鞋子,问,小朋友,你穿过有鞋带的鞋子吗?你为什么不穿它们?(不会系鞋带)所以今天老师就教你怎么系鞋带,好吗?
第二,学习如何系鞋带。
1.请一个会系鞋带的孩子上来演示一下怎么系鞋带。
老师:我们来看看XX小朋友是怎么系鞋带的。你觉得他好吗?他刚才是怎么系鞋带的?
2.老师解释如何系鞋带。
老师:先打个结,然后把两边的鞋带绕成一个圈,右边的圈绕过左边的圈,最后打个结。
3.老师带领孩子学习系鞋带。
4.孩子们自己系鞋带。
第三,鞋带比赛。
老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系鞋带的比赛,看谁能系得又快又好。
活动反映:
在幼儿园,我们发现很少有孩子穿有鞋带的鞋子。和家长沟通后了解到,家长觉得现在很多鞋子都不需要鞋带了,所以家长觉得没必要给自己找麻烦教孩子系鞋带,买不系鞋带的鞋子就行了。但是,我想,孩子已经进入大班的最后一个学期,很快就要上小学了。系鞋带是孩子必须掌握的技能,所以我决定让孩子在幼儿园就掌握这项技能。考虑到很多孩子没有带鞋带的鞋子,我让他们带一双带鞋带的,不一定是自己的。(同时也考虑到别人的鞋带比较好绑,自己的鞋带比较难绑。)在活动中,我首先通过同伴示范引起了孩子们的浓厚兴趣,让他们觉得学会系鞋带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然后我会用最简单的方法教孩子怎么系鞋带。虽然我觉得系鞋带很简单,孩子应该可以通过这两步学会,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对于许多孩子来说,系鞋带仍然很难,必须由老师来教。但毕竟只有一个老师,那么多孩子怎么教?这时候我灵机一动,把孩子按照掌握程度分成了六组。每组都有一半的孩子学会了,所以请教没掌握的孩子,而且我还定了一个规矩:组内所有成员都要学,这样这个组的孩子才算成功,一起奖励。结果孩子们也很想教,虽然也抱怨:“我教了XX很多次,他还是不会。”但是老师一提出,“但是你不教他,就没有奖励。”孩子们又精神了,继续认真地教学。结果用了将近10分钟,孩子居然都学会系鞋带了,这是我没想到的。我意识到用奖励机制让孩子分组学习技能更有效。不仅可以应用在这里,还可以应用到其他地方,比如折纸,吃零食等等。相信这个方法可以减轻老师的辅导任务!
大班2活动设计背景系鞋带教案
现在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一切都可以依靠父母,生活上可以自理。为了更好的连接幼儿,让他们在不如小学的时候学习一些生活技能,真正做到生活自理。
活动目标
1.认知方面,让孩子基本掌握系鞋带的方法和步骤。
2.情感上,培养孩子做自己的事,和父母分享。在活动中,他们可以互相帮助,欣赏团队的力量。
3、可以锻炼孩子的手指灵活性。
4.探索和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和特点。
5.培养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孩子掌握系鞋带的具体方法,如何激发孩子的兴趣,主动尝试系鞋带,加强孩子的耐心,克服困难。
要准备的活动
《小白兔采蘑菇》的音乐,一个小白兔的头饰,一双红色的大鞋子,几双用闪光纸做的鞋子,几根鞋带。
活动过程
1,放《小白兔采蘑菇》的音乐。老师扮成小白兔,穿着大红色的鞋子(其中一只没系好),摇摇晃晃地和小朋友打招呼。
摇晃的动作是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2.随着故意的摔倒,音乐停了,老师哭了,再一次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红鞋上。老师提问是为了让孩子们发现问题。
当孩子发现真正的问题时,抓住这个机会。
3、提问,如果鞋带不系,会是什么样子,让孩子自由表演,互相模仿滑稽的样子。
4.怎么系鞋带?
5、通过儿歌和讲故事的形式,突出这节课的重点,如何系好自己的鞋带?老师一边看儿歌一边示范系鞋带(两只虫子,变成一个山洞,变来变去,
变成两只兔子耳朵,折了又折,绕了又绕,弯了又弯,拉出蝴蝶就飞了!)
6、分发材料,分组练习,让孩子反复练习,让他们学会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发扬团结友爱的团队精神。
7.在展区,比较哪一组的鞋带最美。
活动延伸:可以带领孩子用手指在鞋子上进行角色游戏;也可以用废报纸做鞋带和鞋子。
教学反思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我有以下缺点:
第一,选材时,不够新颖。我们应该用废报纸给孩子们做鞋子,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兴趣。
二是教学活动的思维不够巧妙,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具体细节,甚至整个活动都有些按部就班的感觉;
第三,在情感引导上有些缺失,未能激发孩子的积极性,激发孩子学习自理的兴趣。
大班3系鞋带的活动产生:
现在的家长普遍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但他们在生活中无所不为,忽视了对孩子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开展了“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研究,设计了一系列相关的生活活动,以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和生活能力,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
活动目标:
1,掌握系鞋带的正确方法。
2、理解故事,记住短句“先绕一圈,两头交叉绕一圈,拉紧。”
3.提高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
活动准备:
《一双带蝴蝶结的鞋子》故事图显示,有一根短丝带,系着孩子鞋带的鞋子上幼儿园。
活动1:故事“一双带蝴蝶结的鞋子”
1,老师带着表情完整的讲了这个故事。
2、结合挂图,老师边讲边提问。
(1)一开始妈妈为什么不给佳佳买这双带蝴蝶结的鞋?
(2)佳佳是怎么学会打蝴蝶结的?
(3)佳佳生日那天,她妈妈真的给她买了这双带蝴蝶结的鞋子。佳佳是怎么穿上这双鞋的?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复习前面的短句。
3.学习打蝴蝶结
给孩子一根短丝带,练习打蝴蝶结。根据短句提醒孩子使用正确的方法。前两圈要小一点,交叉的要小一点。不要拧紧,很容易拉过来。无法成弓。
4.娱乐活动
孩子们互相帮助把蝴蝶绑在食指上,颤抖的食指模仿蝴蝶的飞翔。
活动2:部门鞋
1,讨论:早上爸爸妈妈是怎么给你系鞋带的?
2.请会系鞋带的小朋友表演一次,激发他们学习鞋带的欲望。
3.向导
孩子根据系蝴蝶结的经验学习鞋带。鼓励能力强的孩子帮助能力弱的孩子,提醒孩子系好鞋带,否则鞋带容易散开。
4、比一比,谁的鞋带系得又快又好。
活动扩展:
在区域的角落增加一个自理区,放入带蝴蝶结的短丝或者会穿鞋的玩偶,让孩子继续学习系鞋带。
活动评估
本次活动设计体现了以下特点:
1,循序渐进,巧妙过渡。
系鞋带是孩子很难掌握的技能。练习的时候,孩子往往会因为枯燥难学而失去兴趣,但系漂亮的蝴蝶结是孩子愿意学的。活动从小朋友听故事开始,先学主角打蝴蝶结,再移到系鞋带。这是一个渐进而巧妙的过渡,孩子愿意也有兴趣学习。
2.用语言指导行动,贯穿整个学习活动。
故事中的短句,其实是把系鞋带的方法表达的很详细,像儿歌一样朗朗上口,很有魅力,孩子也很愿意接受。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了这种指导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教育与教育并重。
活动1是正式的教育活动。第二个活动是保护教育的学习内容。在整个活动中,教育是为保护教育服务的,保护中有教育的成分。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值得一提的是,最后的活动延伸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孩子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的提高,绝不是一两次学习活动就能达到的,必须在平时进行多次练习和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