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讲艺术生找工作的故事。
讲讲艺术生找工作的故事。每个人毕业后都会开始找工作,不同的人在找工作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求职的路上,我们勇往直前。以下是关于艺术生求职的内容!
讲讲艺术生求职路的故事1“我又被拒绝了”,这是谭维维最近的上学状态。就读于北京音乐学院钢琴专业的谭维维即将毕业,但她似乎面临着冒险世界的困境。
“我申请了很多乐团和学校,但是我们这行找工作的人太多,需要的人太少。”艺术生更不好找工作。不久前,各大音乐学院拉开了2010招生的序幕,掀起了又一股报考音乐学院的热潮。
一边是几百人竞争一个招生名额,一边是音乐学院毕业生找工作的尴尬困境。“当初我们专业招了20个人,据说有近400人报名参加考试。
最后发布名单的时候,看到第14号后面有我的名字,我立刻跳了起来,觉得离一个‘艺术家’的梦想不远了。"
回想起当初考试的成功,谭维维的眼中闪过一丝亮光。去年九月,就在大四开学后,谭维维加入了求职队伍。
本以为以我优异的成绩和学校背景,一定会很快收到好消息,但令她失望的是,她至今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
起初,谭维维想留在学校,但她被告知,她必须成为研究生才有资格。因为课余时间经常带中小学生学钢琴,她认为既然当不了大学老师,就可以当中学老师,于是投简历应聘北京某高中的音乐老师一职。
没想到,面试当天,考场前排起了上百人的长队,考生的背景和条件都差不多。学校原本对工作经验没有限制,但在实际招聘中,提出了要有两年以上教学经验的要求。
当被问及管弦乐队的招募时,谭维维开始摇头。“乐团的比赛就更不用说了,能招到的都是顶尖人才。而且钢琴这种乐器在交响乐团是没有的,想去乐团只能当独奏者。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郎朗和李的。”“在这个行业找工作很难。其实很多人都转行了。"
谭维维班上很多同学在找工作时都感到无奈和迷茫:因为大学只学了音乐,不会编程,不会很多外语,不会国际贸易,找工作时无法和其他文化专业的同学竞争;
想转行,必须从头学习,必须不断降低薪资要求:从最开始的每月6000元,到后来的4000元,3000元。“转行的另一个沉重代价是,放弃家庭对我们近20年的所有投入。”
谭维维说。在北京学习小提琴的刘子玉坚持毕业后留在北京,尽管她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她坚信,只要留在这里,总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
每周刘子玉都会去音乐学院带学生,一个月收入3000元;周末找机会去宾馆饭店玩,工资高的时候每个月能达到3000块,再加上接一些演出也能赚几千块。
虽然都是零工,但刘子玉说,除了少数顶尖人才,这几乎是目前本专业学生能拿到的最好的收入了。
而且能达到这样收入的同学,都是专业水平高,长相好,运气好。虽然通过努力工作,她每个月可以赚到近8000元,但刘子玉仍然觉得自己离最初的梦想越来越远。
每天吃盒饭,赶地铁,成了她生活的主旋律。因为有些工作是临时的,没有医疗保险或社会保障,更不用说买房并定居。
2007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管弦乐系的陈斌也有类似的经历。毕业后,他坚持留在上海,开始了“零工生涯”:哪里有演出,他就去哪里。
商场、餐馆、广场、录音棚...这些演出一个月能给他带来3000 ~4000元的收入。“我和朋友合租了一个房间一个客厅,每个月要分摊1300元的房租。平时在外面吃饭,一个月至少要吃1500。
交通费每个月至少要400元。“有时候因为赶时间,我不得不坐出租车。事后,陈斌会懊悔不已,责怪自己没有早点出门。
此外还有手机费、水电煤气费、网费、乐器维护费等费用。虽然每天都很忙,但是到最后还是一个没有积蓄,没有娱乐生活的月光族。
这两年,陈斌虽然很努力,但不仅没能收回父母为自己学音乐投入的近50万元,还时不时靠父母接济生活。
“混不好我就不回去了。”有一天,电视上突然出现了这样一则广告,陈斌不禁有点酸酸的。
几年后,在上海蜗居打拼的经历让他觉得自己学习音乐的热情逐渐被生活消磨殆尽。
回家创业,他现在没有勇气,常常让他觉得看不到自己的未来。二线城市比较好找地方。“事实上,音乐学院的毕业生不一定要留在北京、上海和广州才能有所作为。”天津音乐学院青年交响乐团常任指挥张冰冰是这样认为的。
200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的张冰冰赴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学习歌剧指挥。
2004年回国后,很多乐团高薪邀请他担任首席指挥,他却选择去天津音乐学院担任青年交响乐团常任指挥。
在京长大的张冰冰说,第一选择是“考虑到自己还年轻,可以在音乐学院搞艺术,深造”;
第二,“谭利华先生在80年代中期离开天津音乐学院后,学院一直缺少一名专业的指挥,在那里我可以得到更好的锻炼”。
在过去的几年里,张冰冰一直往返于京津之间。他从学校拿到的工资还不够他的路费,但他在事业上取得了极大的满足:2005年成功编导了歌剧《魔笛》,实现了天津音乐学院建院以来完整歌剧排练的“零突破”。
在他和系里其他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天津音乐学院青年交响乐团现已成为继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之后的全国第三支学生乐团。
张冰冰经常用自己的经历来教育学生:一个人找工作要考虑自己的能力和家庭的实际经济情况。有时候,如果他选择在二线城市发展,可能会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学习音乐的乐趣。
张冰冰有一个来自东北的学生。刚进学校的时候,专业水平并不好,但是很努力。毕业前夕,学生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报考北京中央歌剧院。
但由于竞争激烈,他没能通过考试,决定第二年再考。
当他向老师征求意见时,张冰冰建议他不妨试试新成立的贵州交响乐团。
进入贵州交响乐团后,虽然刚开始每月工资只有4000元左右,但单位很重视这个学生,一年后他转正,被提拔到副总,工资也涨到了每月6000多元。
北京最好的中国爱乐乐团平均月收入6000 ~8000元。考虑到演出的机会和生活费,该生认为自己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也非常感谢张老师。
“交响乐在中国逐渐兴起。河北、贵州、云南、四川、重庆、深圳等地的交响乐团进行了改制重组,影响力和活跃度日益提高。音乐学院毕业生在求职时不妨开阔眼界,从长计议。”张冰冰建议道!
讲讲艺术生找工作的故事。2.我的专业有多冷门?艺术,你能想到的可能是设计,绘画,音乐,电影等等。但是我的专业偏向理论,是艺术史的理论。
本人毕业于国内八大美院之一的艺术史理论系,本科学历。其实这个专业一般设置在国外的文学系下面,而不是美院。
大三的时候,我认定自己不适合也不愿意一辈子研究艺术史或者艺术理论,于是换了一个更实用的专业,就是香港中文大学的文化管理专业。
除了我的教育背景,我的实习经历主要在两个方面:
1,本专业相关实习,比如文博会,独立电影节,文化研究等等。说实话,这些实习我都不想叫,因为大部分都只是打酱油的。
2.互联网。这是我本科期间唯一一次认真,做了两个多月的实习。大三暑假,我在新浪做产品运营,这段经历为我后来在互联网公司求职做了铺垫。
但这个帖子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分享我的求职之路,更是和艺术专业的朋友们分享和探讨我的心路历程和未来的职业选择,这也是这个帖子的两个部分。
一、我的求职之路。
先说结果,就是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任何正式的工作邀约,实习邀约,广告公司邀约。
其实我的求职路径很短,4月中旬到5月底。但是在5月底的时候,我收到了一份我非常满意的实习Offer,为期三个月,所以我打算边实习边找正式工作。
但是这一个半月的求职让我明白了自己想要做什么,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而这个实习Offer也是我想做的行业内的顶尖机构,所以我的职业生涯有了一个开始,所以我有了这个总结和反思的帖子。
1,广告
这个报价是我最早的报价,我的定位是AE。4月初拿到的,考虑后拒绝了公司。
这家公司从事的不是传统广告业务,而是互联网广告。在中国同类公司中可以排到前五名。
其实我对广告的认识基本来自美剧《广告狂人》,而《广告狂人》的背景是1950s-1960s,显然不适合做互联网广告。
但是广告行业门槛比较低,我的思维比较活跃。面试的时候,面试官让我当场想一个广告口号,我的回答应该是满意的,所以很快就收到了Offer。
在考虑是否接受这个职位的时候,我看了几本相关的书来弥补自己的广告知识,比如《AE从零开始》等等。
最后我拒绝了这个邀约,不是因为AE的辛苦和门槛低,而是因为我对广告行业略知一二,我知道这不是我想做的行业。
到现在我也觉得虽然拿到了Offer,但那是一次失败的尝试,因为还没想清楚自己想做什么就开始轻举妄动。
2.互联网
由于我只在互联网行业做过产品运营的实习生,所以这部分言论可能有失偏颇。
4月中下旬同时忙着两个面试,其中一个是腾讯的暑期实习面试。我应聘了深圳的产品岗,终于走到了最后,但也跪在了最后。
不过我完整的走了一遍腾讯的面试流程,就写在这里,有需要的学弟学妹也可以参考一下。
第一次会议:小组会议,一个10人的小组,我记得时间是40分钟还是50分钟,我忘了。我们小组的题目是,要以团队为单位开发一个新的音乐产品,列出我们团队的优缺点,然后给出产品能做的十几个功能。
由于条件的限制,只能选择其中三项作为主要功能,并且必须在我们小组内就保留哪三项达成共识,并给出自己的解释和理由。
我在小组里既不是领队也不是计时员,可以进入下一轮面试。我应该非常积极地参与讨论,并提出自己的宝贵意见。我觉得没必要在群体中引人注目,展现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就可以了。
两面:专业面,30分钟。面试官是小组会议中的面试官之一。她还记得我在团会上的表现,问了一些和团会有关的问题,比如我的表现得了多少分。
我建议后面用互联网的同学一定要注意自己所报区域的主业是什么。
了解到今年的产品岗实习生主要从事游戏运营,所以做了一些游戏方面的准备,这些准备80%都用在了面试上。
比如你最近在玩什么游戏?它们的优缺点是什么?只用三句话向面试官推荐一款游戏。
你会如何为这款游戏写一篇100字的宣传文案?30分钟面试,我讲了20分钟游戏,所以提前了解岗位的业务是很有必要的。
三面:HR面,30分钟。这方面比较程式化。我不问什么专业问题,主要是翻翻你的简历。
所以简历一定要真实,一定要详细,每个细节都要有故事和经历。不然遇到腾讯HR这样的细节,真的会死。
决赛脸:导演脸,30分钟。我跪在导演面前。在面试内容上,类似于专业方面,但更为严厉。面试官会步步紧逼,不停的问你问题,让你觉得自己很弱。
得知没有通过导演面试,我一点都不意外,因为我没有足够的专业储备。归根结底,我只是一个对互联网行业和互联网产品略知一二的门外汉。
我失败的第二个原因,我觉得是我没有表现出对这个行业的热情和热爱,没有强烈的入职欲望。
其实我很感谢企鹅在最后一刻刷掉了我。正是因为最后的失败,我才想明白,我当初投企鹅的位置只是因为:
1.有过产品运营的实习经验,在这个岗位上有优势;
2.这个行业是目前比较热门的行业,前景和薪资都不错。早在新浪实习的时候,我就觉得虽然不讨厌运营,但也不能说喜欢运营。在我心里,我并不热爱互联网行业。
企鹅给了我一个完整的面试机会,让我成长,但最后还是刷掉了我,让我思考我是不是真的喜欢这个行业,所以真的感谢企鹅。
但是互联网的产品不局限于专业,前景和薪资都挺好的,也很培训。如果学生真的感兴趣,我还是建议你去试试。
3.媒体
传媒行业和互联网一样,也是我还没想好职业生涯想做什么的时候的一种尝试。4月中下旬,同时准备的两个采访,除了腾讯,都是传统媒体,广东省三大报业集团之一。
我申请的职位是记者。这个报业集团的流程是简历筛选-集团面试-笔试-最终面试,我最后死在了笔试。但是和腾讯一样,在这家媒体的失败让我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真的想当记者。
如果我是记者,以后想跑一条自己不喜欢的新闻线,我会愿意吗?我真的想一直在媒体行业工作吗
如果不是传统媒体,而是新媒体呢?我的一个朋友做了三年记者,见证了她的一生,结合她的爱好,我最终认定媒体不是我以后想从事的行业。
4.美术馆和画廊
于是,4月底,我收到了腾讯和报业集团的退稿信。然后,5月初,我回到香港,开始处理学生时代的最后一个学期。
不管是本科还是研究生,专业基本没有考试,但是要完成论文、研究报告、计划等等。期末没有再发简历,而是专注于论文。
我的一门课程的期末作业是完成一个展览的策划,从展品的选择、布置、操作进度、流程,一切都需要自己来完成。
我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完成这个作业,并且乐在其中。写作业的时候,我也想通了一件事。
就是不能放弃自己的专业。最想做的是和艺术相关的工作,事业也想在这个领域发展。
于是,我在交作业的时候,完全明白了自己下一步的求职方向,那就是美术馆、画廊或者拍卖行。之前说过,我明白自己不适合做学术研究,所以没有考虑学术道路,至少暂时没有。
但是艺术行业不像其他行业,比如快消品、金融,甚至我投资过的互联网、传媒,基本不会有大规模招聘应届毕业生的情况。
所以我只能分而治之。我列出了每一个我感兴趣的机构,包括美术馆,画廊,拍卖行。
然后我上了他们的官网或者官方微博,看他们近期有没有招聘计划。即使他们没有,我也能找到联系方式。我也给他们发邮件咨询,顺便推荐自己。
同时,在学校老师和兄弟姐妹的帮助下,我告诉他们我想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如果有工作机会,我会感谢他们的推荐。
截至今天,我已经投资了8家美术馆,3家画廊,2家拍卖行,既有正式工作的,也有实习的。
从数字上来说,艺术行业不可能像其他行业一样投资大海(而且一旦确定了目标行业,我就不会再投资大海了)。其中有四家美术馆和两家画廊回复了我,拍卖行根本不理我。
没错,我投的拍卖行都是行业龙头,有保利拍卖这样背景深厚的央企。他们怎么能照顾像我这样一个没有经验的年轻女孩?但相比画廊或拍卖行等商业机构,美术馆或博物馆的工作更吸引我。
原因是美术馆或博物馆不仅是展示艺术作品的地方,还具有学术和公众教育的功能。在美术馆工作,能感觉到自己对社会更有益,能为社会进步发挥一点作用。
相比之下,画廊和拍卖行要商业化得多。我不看不起商业化或者艺术市场,但是公益组织更符合我的价值观。
5月底收到中国美术馆的实习Offer,还在等广州某美术馆的面试通知。
所以我的求职暂时告一段落。接下来我会去北京工作,在实习的几个月里尽量找一份正式的工作。目标仍然是美术馆、画廊或拍卖行。
第二,心路历程与反思。
详细写下自己的求职过程,也是一个改变心态和心理的过程。整个过程似乎很顺利。
但是,我其实是一个很焦虑的人。当我焦虑到极点时,会出现心跳加速、身体颤抖、呼吸急促等身体不适。其间经历了很多迷茫,失眠,压力,甚至崩溃。
还好,现在我已经明白自己想做什么,有了一个好的开始。虽然还没有正式工作,但至少现在有事情做了,不那么焦虑了。
我对大三类似冷门专业(如艺术史、历史学、博物馆学、文化产业管理等)的学生的建议。)就是你一定要想清楚要不要放弃这个专业。
是的,这些文科或者艺术类的专业都比较冷门,找对口的工作也不容易。不仅招聘不多,刚入行工资也不高。
据我所知,这些专业的部分学生已经转学,或者由于各种原因,并不是他们有意去学这些专业。
我的一些同学毕业后放弃专业去做公务员、银行职员等普通工作,但也有很多学长一直在艺术行业打拼,逐渐成长为行业骨干。
至于我,选择这个专业是我自己的决定。我从小就喜欢画画,小时候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画家。后来看了很多和艺术相关的书,但是没想过要去美院。
高三的时候偶然了解到艺术史这个专业,各方面都像是自己的志向,于是尝试报考。结果被误录取,于是走上了这条路。
我自己也犹豫了很久,到底要不要做这个生意。就像我前面写的,我尝试过媒体行业和互联网行业,但是我终于发现,我真正渴望的和我小时候是一样的。虽然我没有成为画家的可能性,但我似乎这辈子都离不开艺术行业。
如果你下定决心要做这份工作,最好得到父母和爱人(如果有的话)的支持。
由于中国大陆的环境,大多数父母仍然希望他们的孩子得到一份舒适和稳定的工作。如果父母比较保守,或者爱人想要安逸稳定,做这份工作压力很大。
好在我和男朋友是同龄人,父母也很开明。从高中开始,我所有的重要决定,比如选专业,读研,打工灯,都是自己做的。
我是四川人,但是在北上广深港读书期间,父母无条件支持,找工作的目标城市是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和香港。没办法,如果我回老家,根本找不到我想做的工作。
这些年来,我也见证了一些孩子和父母的价值观冲突,比如我的一个朋友,一个专业能力非常优秀的女孩。
在北京做了半年记者后,她被父母强行“绑”回成都老家,被安排在一家国企做办公室文员,月薪3000元。现在这个女生已经和父母断绝关系,开始准备考研。
一直没考虑去国企还是去当公务员,一是专业不对口,二是性格不对口。假装说我是一个“放荡不羁,热爱自由”的人。
所以我想说,如果我追求稳定和舒适,或者我的价值观偏向于家庭,或者我的父母比较保守,那么我可能会在这一行面临更大的压力。
没坐多久地铁。我在地铁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上看到,今年有750万毕业生,就业压力非常大。毕业生要转变就业观念,找工作不要太依赖自己的兴趣。
我不同意这种说法。如果你心里真的有爱,坚持自己的路没有错。
最后说几句关于香港和内地工作的选择。很多人问我“你会去香港工作吗?”我很无奈。我别无选择,只能放弃在香港的工作机会,主要是因为语言。
虽然香港的公司和机构都是用英文发邮件和文件,但除了金融、投行等少数行业,大部分行业在与人打交道时还是用粤语。
由于对粤语学习缺乏兴趣,以及对香港文化环境的复杂态度(我爱的地方我爱,我恨的地方我恨),我的粤语真的很差。综合考虑,我还是更愿意回内地工作。
但如果你粤语流利,想体验一下香港的工作环境和节奏,或者七年后获得永久居留权,那么香港确实是一个值得体验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