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案的课后反思

教案课后反思1教案课后反思可以补充和完善教案,积累教学经验,提高备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教学的不断改进和发展。同时为教师开展教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有利于克服教学的单向性,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强化师生关系。因此,对教案的课后反思构成了再次备课(或成为第二次备课)的核心内容。

一、教学后反思的基本活动(再次备课)

一般来说,教学后的反思(重新备课)可以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一)反思课堂问题情境的趣味性、典型性和层次性设计

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是在一个个问题情境和一个个问题解决中实现的。为了使学生主动进入思考状态并得到结果,设计的问题必须具有典型性、趣味性和层次性,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些在教学实践后一定会有更深的理解和更好的提高。此时,反思和改进教学计划就会变得更有针对性。

(二)对解题方法、解题结果、问题延伸和突发问题处理的反思。

在教学中,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会有很多思维的火花——新颖的想法,巧妙的构思,多样的解决方法,问题的延伸,也有一些认知上的错误,这些往往是老师意想不到的突发问题。教师要珍惜和利用课堂上的这些思维火花和认知错误,并根据情况进行探究。教学结束后,要从科学性、严谨性、学科意义等方面进行反思和审视,分析学生产生思维火花和认知错误的原因,总结处理突发问题的优化方法和灵活技巧,然后整理记录(重新备课),以便以后的教学有备无患。

(三)反思教学方法和师生情感交流是否合理恰当。

教学有规律,但没有固定的规律。一堂课的成功首先取决于这门课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实施,也取决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否顺畅和恰当。对于某一教学内容,启发教学与鼓励讨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或指导自学、实验演示或实验操作,哪种方法更适合教师,更有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能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有助于师生情感交流,体现以人为本、以学为本的新课程精神,也将在课后反思中得到体现。这样教师可以总结成功的因素,分析失败的原因,坚持优秀或改进的教学方法和情感交流方法。

二、教学后记的基本内容

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将学会教与学会学结合起来,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后记是一小片活页教案。写得好首先是教师责任感的具体体现,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自我反馈的良好形式。

后记其实就是教师在课后对教案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总结和反思,记录经验教训,作为改进教学、提炼教育科研课题信息的依据。它是对已完成的教学计划的完善和补充,是课堂教学的总结和升华,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尤其是新教师)一定要及时关注并撰写教学后记。后记的内容主要包括六种内容:

(一)记住成功的做法

即在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想的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记录生动的比喻,巧妙地引入新课,留下悬念的结束语,提出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等。有时候这可能只是一句话,但会为以后的教学提供最直接的参考。比如老师在第一节讲“遗传”的时候,以一个问题结尾:一对情侣,男方单眼皮小眼睛,女方双眼皮大眼睛。如果他们生了孩子,孩子应该有什么样的眼睛?这时候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开始吵吵闹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个结局被老师录了下来,应用到了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2)写下失败之处

记失败就是把教学重点和难点的不当,教学内容的不当,方法的过时,示范的失败,指导的不到位,智力上的失误,教学计划和实际教学的脱节,学生上课没有处理好的问题都记录下来,让它成为以后教学中要吸取的教训。

其实教书是一门后悔的艺术。即使是最成功的教学过程,也难免有疏漏和错误。记录下这些“失败”,认真反思,认真找出根源,寻求对策,避免重蹈覆辙。教学一定会日臻完善。

(三)记得教机智

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偶尔出现的灵感或者解题方法写下来,以备将来参考。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学生对某个问题产生错误认识时,如果老师总是简单地否定,就很难说服学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这个时候,如果你顺着学生错误的想法,诱导他们得出错误的结论,学生就会迷失方向。

记住学生的问题

记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容易混淆的点,作业中暴露的缺点和考试中丢失的分,争取在短时间内做出针对性的补救。教师要善于观察和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在一节课后及时与学生沟通,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记录,这对改进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5)记住学生的意见。

即记下学生的“智慧火花”(如独到的见解、好的想法),为以后的教学补充新鲜血液。对于一些错误的观点,只要具有普遍性,课堂分析也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6)记住你的学习经历。

也就是把教学参考、资料、相关书籍、一些教学经验、学习方法指导以及公开课、观摩课的收获都记录下来,写进后记,在以后的教学中消化吸收,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后记主要是供教师今后编写教案改进教学,积累材料为教学研究提供资料。不需要长篇大论,只需要用精炼的语言记录下他们在教案后的所思所想。另外,教学后记往往是老师在课后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语言一定要简洁明了,有时就一个字一个记号。

教学后记虽然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但它只是反思性教学的一小部分。如果真的想通过反思性教学成为学者型教师,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和实践。

教案课后反思Part 2《草丛中的小老鼠》幽默、欢快、跳跃,仿佛会带你进入一个无忧无虑的丛林童话世界。整首歌曲分为鲜明的小节,节奏鲜明,每一小节的旋律风格都不一样,便于孩子愉快自由地想象,可以用音乐表达一只小老鼠的愉快生活。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来说是懂事的,可以接受的,我觉得也挺符合幼儿园音乐欣赏选材的要求。在这项活动中,幼儿可以通过音乐欣赏来想象音乐,并在想象的基础上,独立地表现音乐形象,从而达到更好地感受、理解和表达音乐的目的。这项活动的目标如下:

1,感受音乐幽默欢快跳跃的风格,感知小老鼠灵动可爱的音乐形象。(教学难点)

2.尽量听音乐旋律的变化,用肢体动作表达音乐的形象和内容。(教学重点)

1,节奏提前,难度提前破。

在活动中,我采用了节奏预感知,推出了节奏游戏“切土豆”和“切土豆”。通过用手掌切土豆的游戏,提前熟悉并感受到了节奏,感受到了《草丛中的小老鼠》中那种在音乐中反复出现的典型节奏XXXXXXXXXXXX。练习曲中的典型节奏采用感知乐曲第一部分的方法,使难度得到突破,也就是为欣赏整首乐曲做准备。活动中,孩子们也感到轻松愉快,每个孩子都非常投入,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也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

2.音乐故事帮助故事理解。

孩子们很难直接欣赏和感知音乐,所以在活动中,我用音乐故事帮助孩子们理解记忆音乐的结构和情感(旁白和音乐的结合),并根据音乐编了一个故事: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老鼠,它们每天排着整齐的队伍出去玩耍,但总有一些调皮的老鼠跑出队伍又回来。走着走着,我突然听到了“狮子”的声音。再听,原来不是;我又听到了“老虎”的声音。再听一遍,但不是真的。今天的丛林很安全。他们迅速收拾混乱的队伍,开始爬山坡,然后滑下高高的山坡!小老鼠们继续往前走,他们来到了一片美丽的草地:花儿开得很漂亮,许多蝴蝶和蜜蜂在跳舞。他们太高兴了!天黑了,小老鼠们赶紧回家!

故事与音乐的分段匹配,有助于孩子理解音乐,从而提高孩子辨别和理解音乐的能力。

3、物理游戏,音乐的智能表现

音乐是流动的和抽象的。如何让孩子感受到“音乐幽默、欢快、跳跃的风格特征,感知到老鼠灵动可爱的音乐形象”并表现出来?经过反复思考和不断尝试,最终,我借用了“手指”和“手掌”等物理游戏,用生命的节奏来体现小老鼠活泼敏捷的音乐形象。

4、使用教具,增添趣味和魅力。

在最后一部分的集体游戏表演中,为孩子们精心设计了老鼠的“长门牙”,孩子们装扮成老鼠,让孩子们在集体表演活动中更加生动有趣。整场音乐表演趣味性十足,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参与热情,获得了极佳的音乐体验。

古人云:“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感恩教育要从孩子开始。让孩子们明白。为了将感恩活动融入幼儿园生活,让感恩深入幼儿内心,植入幼儿心中,作为一名大班幼儿,我想通过这次社会活动:感恩,引导幼儿体验父母、老师、同龄人以及身边所有人的爱,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幸福生活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加深对爱的理解,同时教育幼儿学会积极地回馈他人的爱。培养孩子有一颗知恩、珍惜、感恩、报恩的心。

通过这次活动,我认识到预设永远是美好的,想象永远是无可挑剔的,但只有经得起考验,才称得上是真正好的活动。虽然我花了很多时间设计教案,准备教具,但是发现和预设相比,效果还是不一样的。为了提高本次活动,做如下反思:在教学上,整个活动非常好,友好自然,流程非常清晰,一个环节接一个环节,特别是在活动的介绍部分,我引导孩子观看和聆听最美孝顺男孩“卖烧烤的小女孩”的故事来震撼他们的心灵,可以切入主题,引起孩子迁移到自己的家庭环境,符合孩子大班额的年龄特点。但是在整个活动中,时间太长,活动内容太多,覆盖面太广。所谓的“面面俱到”,会导致理解肤浅,没有深入挖掘每个环节的教育价值,使活动紧凑,达到教育目的,深入孩子的内心。因此,这个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从而激发孩子感恩父母,愿意用实际行动帮助父母。第二部分,展示妈妈们照顾自己的多媒体图片,让相应的小朋友给全班同学讲述照顾的辛苦。激发孩子的迁移体验,启发孩子说出妈妈辛苦照顾自己的过程,体会妈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让孩子们说说他们应该如何报答父母的恩情。让孩子从内心深处出发,激发感恩,回报感恩。再进一步,你身边有很多人在自助,可以引出老师,同伴等。在你身边,让孩子把小爱变成大爱,并且感恩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做到“人人都要爱”。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多读书,多学习,多提问,从而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让自己一步一步走向优秀。

这首歌是传统的三拍歌,节奏稳定而冗长,两段内容相似。这样的歌曲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审美疲劳。所以我在活动前熟悉了教案后,决定巧妙运用策略,提高孩子对歌唱活动的兴趣。

第一,用图集解决理解和记忆歌词的困难。

只有孩子的新旧体验都得到支持,孩子的学习才能真正进入“最适合的状态”。在歌唱活动中,歌词的理解和记忆往往被称为歌唱的绊脚石,而运用图谱是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的有效策略之一。所以在活动之前,我精心制作了六张地图卡片,摆放的时候也动了一些脑筋。在两句歌词中,我用了一副地图卡,供孩子学习时放置。“怎么放,让大家都能看到这两句歌词,而且头尾句都一样?”经过几次实践活动,孩子们已经达到了* * *知识。虽然这是一个小细节,但却培养了孩子认真思考的能力。

第二,营造愉悦的聆听氛围。

我认为歌唱教学也是一种艺术活动。在艺术活动中,让孩子感受美是第一位的,所以我把唱歌的乐趣作为首要目标。在活动中,我积极创设歌唱教学的情境,引导孩子观察美丽的雪景,引导孩子感受冬天的美好,享受雪天玩雪的乐趣。渐渐地,孩子们回忆起去年玩雪的快乐,笑容浮在脸上。我趁热打铁,满怀感情地唱着。边唱边观察孩子们,发现孩子们的眼睛在微笑,他们独立地和我一起轻声歌唱。唱完一首歌,活动室很安静,大家相视一笑。我知道所有的孩子都感受到了这首歌的美妙。可以说活动的重难点都解决了。我带着感动和快乐,带领孩子们学唱歌,我用强弱符号的对比,引导孩子们找出自己的不同:强弱或延绵停停,一首歌唱得惟妙惟肖。我很放松,孩子们很投入,效果出奇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