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安全教案及思考。

安全治理是中国社会转型深化的重要课题。为此我整理了大班安全教案和反思。欢迎参考他们。

大班安全教案与反思(一)

活动:发生火灾怎么办?

活动时间:2014.1.14

活动目标:

1,了解简单的消防安全知识。

2.学习自救和逃生的技巧。

3、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提前拜访了消防队,消防员介绍了一些消防常识。

2.在家长的带领下参观大型超市和商场,了解安全出口等相关知识。

3.一张彩色纸和一支记号笔。

4、消防视频、烟雾发生器等。

5.活动室里散落着孩子们自制的消毒口罩和毛巾。

活动流程:

先说说,回忆一下消防的相关知识。

1.救火的时候消防员叔叔会用什么?(根据答案在投影仪上显示相应的照片)

2.消防车和普通汽车有什么区别?

3.遇到火灾如何拨打119?

请几个小朋友在使用玩具时用手机拨打119,剩下的小朋友来判断是否正确。

第二,学会自救和逃生的技巧

1,突发事故(值班老师用烟雾发生器模拟火灾):活动室一角着火,孩子们。

存在

2.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撤离现场。

3.刚才孩子们是怎么逃出来的?

4.先来看看消防员叔叔的介绍。逃跑的时候怎么办又快又安全。(播放逃生录。

例如,重要的是要明白,你应该尽量蹲下,甚至向前爬行;用湿毛巾捂住鼻子;找安

所有出口迅速逃离。)

第三,设计安全出口标志

1.从活动室到安全的地方——操场有几条安全通道?

2.这些安全通道上有出口标志吗?

3.你想如何设计出口标志?

4、儿童设计安全出口标志。

5、儿童粘贴出口标志(提醒儿童粘贴时注意箭头方向。)

第四,逃生演练

1.我们将要进行一次消防演习。听到警笛声后你会做什么?

2、通过视频、音频、烟雾等模拟场景,让孩子进行逃生自救练习。

3.户外定力:逃亡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解决方法是什么?活动反思:学习自我保护应该是孩子必备的技能,教育机构应该如何应对?

各种突发灾害和事故都纳入课程,保证孩子能有序撤离,把伤害降到最低。尤其是在幼儿园,受教育者年龄很小,自我保护能力较低,因此将预防演练融入课程,定期开展各种逃生演练就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

大班安全教案与反思之二

活动: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活动时间:2014.1.13

活动目标:

1.了解并掌握一些与陌生人相处的方法。

2.要知道不能相信陌生人,不要和陌生人走。

活动准备:

1.问一个阿姨小朋友不知道扮演一个陌生人,设定表演情境。

2.玩具、果冻和巧克力。

3.相关图片四张(附后)。

活动流程:

首先,故事“萨沙·武贾西奇和陌生人”

1.讲《萨沙·武贾西奇和陌生人》这个故事:变色龙萨沙·武贾西奇在陌生人的时候,一个人在院子里玩。

有人问他怎么去公园,萨沙礼貌地告诉他怎么去。陌生人非常感谢萨沙。回到家,萨沙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说:“萨沙,你做得对!”但是还是有一些事情你要多注意。”萨沙·武贾西奇急忙问母亲,“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

2.集体讨论:(1)为什么妈妈说莎莎做得对?(2)让我们来猜猜。妈妈还告诉萨沙·武贾西奇。

需要注意什么?

3.显示图片:

图一:陌生人约你出去玩,你不能跟他去。

图二:陌生人送你礼物或者好吃的东西,你不能要。

图三:陌生人要去你家,你不能带路。

图4:陌生人拉着你一起走,你要反抗,大声呼救。

二,情境练习

情景一:一个陌生的叔叔对一个孩子说:“你真可爱,我的孩子。我请你吃果冻。”

然后拿出玩具让他玩。

小组讨论:你能接受一个陌生人的礼物吗?你应该对他说什么?

情景二:一个陌生的阿姨敲门进了教室。她对一个孩子说:“我是你妈妈的好朋友。

朋友,她今天没空接你。让我带你回家。跟我来。"

老师提醒:(1)你认识她吗?(2)如果你不了解她,你能相信她吗?(3)那么你应该

我该对这位阿姨说什么?

老师总结:对陌生人要有礼貌,但不能轻易相信,尤其不能和他们在一起。

陌生人去。

三、选择游戏(每个问题分为A、B两个答案,孩子站在正确答案的一边)

1.陌生人是坏人吗?

A.陌生人是坏人。b .陌生人不一定是坏人。

2.可以和陌生人一起去吗?

A.可以去公园和游乐场。b .你哪儿也不能去。

有个我认识的阿姨想带你出去玩。

A.你可以和她一起去。你必须先告诉爸爸妈妈。

4.一个不认识的大叔给你东西吃:

A.巧克力和果冻不能吃,饮料可以喝。

b .你不能吃任何东西。

下大雨的时候,一个陌生人说开车送你回家。

A.上车前说谢谢。b .你不能上车。

6.陌生人问你的名字。谁在家?你能告诉他吗?

A.只能告诉他名字,不能告诉他家里是谁。

你不能告诉他任何事。

活动反映:

提醒孩子出门不要离开集体和大人,遇到陌生人不要轻信。父母和老师都不能为孩子排除所有的危险因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过度的消极保护只会产生很多不好的后果。只有积极保护——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才能避免孩子受到伤害。可见,我们需要进一步提高家长的意识,改变家长的观念。

大班安全教案与反思之三

活动名称:高危我不跳。

主要领域:健康渗透领域:社会

活动目标:

1.知道不要从矮墙、高台、陡坡等高处往下跳。

2.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3.学会正确的跳下方式,加强自我保护。

活动准备:

多媒体教学资源:《受伤的大楼》录音、《这些地方能跳吗》、《往下跳的要领》图片、笔(每人一支)、若干把小椅子、28-29页的儿童用书。活动方式:集体与个人相结合。

活动流程:

(1)进口

组织孩子听多媒体教学资源《受伤的大楼》,了解从高处跳下的危险性。问题:东东为什么会受伤?

总结:从高处跳下来很危险,容易受伤。

(2)拓展

1.播放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图片“这些问题可以跳转吗?”引导孩子谈论什么是危险的,不能跳。为什么?

问题:你能在这些地方跳吗?为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能跳?

总结:超过自己腰部的高度是危险的;不要从矮墙、高台、陡坡、爬架等太高的地方往下跳。

2.引导孩子设计一个禁止跳跃的标志,完成童书第28页的操作。说明:孩子们,从这些地方跳下去太危险了。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我们在这里设计一个禁止跳跃的标志吧!

展示禁止攀爬的标志,让孩子们观察并讨论如何设计禁止跳跃的标志。引导幼儿认识在红圈画出跳跃动作后,可以加上“”或“X”表示禁止。

3.演示跳下来的基本要领,组织孩子练习。

说明:生活中,很多孩子喜欢上蹿下跳,只要不太高(不超过他们的腰),就ok。但是怎样才能避免受伤呢?

播放多媒体教学资源《跳下来的要领》,老师讲解示范动作要领,小朋友站在小椅子上练习。

总结:从较高的地方往下跳时,要先跳起,前脚掌先着地,屈膝下蹲,轻轻落地。这样可以保护自己,避免受伤。

(3)结尾

活动延伸:在体育活动或户外活动时安排活动练习往下跳,巩固基本动作,强调不能从太高的地方跳。

教学反思:

大班的孩子活泼好动,喜欢尝试新鲜刺激的东西。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中,孩子们喜欢往下跳。他们可以从大型玩具、花坛甚至楼梯的最后几级台阶上跳下来。而一些运动能力差的幼儿,在往下跳的时候很害怕,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导致身体某些部位受伤。所以,我们学习了这个“我不跳高处”的安全活动。

在研究中,孩子们因为看视频而知道自己不能在高处跳,并给孩子们展示图片,让他们找出自己不能跳的地方。在研究中,一些孩子知道不能在石头、楼梯、阳台等危险的地方跳,95%的孩子学会了正确的跳跃姿势。在动作技巧上,鼓励他们在落地前及时调整腿部弯曲的速度和幅度,以减少对身体的震动,并懂得从高处跳下的保护方法。93%的孩子设计了自己喜欢的禁止跳跃标志,并引导他们“寻找危险”,找出幼儿园里哪些地方容易发生危险,并贴上标签。孩子初步知道不能去危险的地方玩,也能识别哪里危险,听从大人的建议,知道如何远离危险的游戏场所。

大班安全教案及反思相关文章;

★大班安全教案与反思

★带反思的大班安全教案。

★幼儿园安全教学计划与反思

★幼儿园安全教育教学计划与反思

★对安全教案的思考

★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与反思

★幼儿园大班安全课堂教育教案

★对大班安全运动教案的思考

★ 5大班安全教育活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学活动5个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