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民俗

1,普渡大学

从农历七月初一到七月三十日,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普渡”日。镇上的村民兴奋地庆祝这个节日,不亚于春节。一般人们都要提前准备好鸡鸭鱼肉等食物和饮料,摆上神坛,举行祭祖仪式,然后宴请亲朋好友共进晚餐。

2.嫁妆

闽南人婚姻中的嫁妆有很多种,包括食物、衣服、日常用品和祭祖祭神的供品。这些嫁妆有其特殊的含义。在嫁妆礼物中,最重要的礼仪是“轿子前的猪脚”,前后腿上要有十到二十斤重,以示礼物的重量。

明清时期,泉州、漳州等地的人大量移民台湾省,带来了大量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闽南地方音乐。随着移民的传播,形成了地方调,如台北调、台南调、彰化调、恒春调、宜兰调等。尽管如此,这些民歌仍然具有闽南的乡土气息,台湾省学者统称之为福佬民歌。

伏老民歌在各地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如富老民歌进入恒春后,受客家影响,创作了《思念》、《四季春》、《三不如意》、《牛尾摆》等民歌。进入台北后,创作了《台北调》、《肥仔脚调》、《龙家哭调》。

另外,一些古老的闽南民歌传到台湾省后,经过几代人的加工,形成了相当完善的曲调。台湾省的闽南语民歌,以旋律递进为主,精致优美,简单流畅,朗朗上口,亲切感人。闽南民歌的演唱内容涵盖广泛,有童谣、情歌、叙事歌、祭祀歌、劳动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