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是怎么流行起来的?Tik Tok“打工仔”小张
短视频的出现无疑加剧了时间碎片化的进程,使得人们的娱乐重心逐渐向视频模式迁移。有调查发现,人们平均花费在单个应用上的时间和精力不会超过15分钟。一旦超过15分钟,就容易让人不耐烦。而短视频恰恰迎合了这一特点,不仅会让用户产生厌恶感,还会让用户对短视频软件产生依赖感。
每个短视频平台都会为用户提供各种拍摄短视频的基本技巧。创作者可以通过简单的训练和学习创作自己的短视频,也可以一键分享到各种社交平台,为作品积累人气,提高知名度。
同时,各大短视频平台的推荐机制也会给创作者更多展示作品的机会,有些作品甚至可以成为爆款短视频。爆款之后,流量就要收割了。流量就是财富。出于流量变现的目的,越来越多的创作者会选择入驻短视频平台,这也使得短视频平台本身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而丰富的内容正是观众想要看到的。
或许,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怎么坐地铁”真的是一知半解;对于小城镇的年轻人来说,真的有必要给他们一些指导,让他们知道如何熟练得体地去咖啡店...这个常识可能现在还用不上,但毕竟不是“无用的知识”,只是打开了另一扇窗,另一种可能。我们知道,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一直被期待“让信息打破时空限制和阶层壁垒”,而Tik Tok博主“打工仔小张”另辟蹊径、“直截了当”的努力值得尊重。
“常识”是一个很玄妙的东西,这个概念隐含着两个前提,即“人们所知道的”和“不证自明的”。想象中的“常识”是理所当然的,是无师自通的。现实中,“常识”正在成为一种稀缺知识...当“没有常识”成为网络领域相互撕骂的高频词时,我们突然发现,“常识”其实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后天学习的。因此,似乎很容易理解一个记录每日账户的“常识博客”出人意料的受欢迎程度。
日常生活平淡无奇。但是,有些人的“日常生活”或基于日常生活的“经验”和“知识”,对另一些人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对于一个多元异质的超大型社会来说,每个人的生活圈子其实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然而,我们总是不自觉地把那个小圈子当成了整个世界。在“设身处地”的惯性下,难免会有太多的“该做的事”和“该做的事”强加给别人。但是,如果没有人来教,我们又怎么会知道,怎么会呢?
“常识”的获得,一是要“熟能生巧”,除此之外,只有诉诸专门的学问。一般来说,现代社会的知识传播体系,除了低年龄段的学校教学,通常是不屑于教授“生活常识”的。这种巨大的缺失,就像“房间里的大象”,是如此明显却又常常被忽视。
每个人都有知识和信息的盲点。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他们不知道”,甚至“他们不知道”。常识博主看似是尽人皆知的东西,其实他们的角色是“知识摆渡人”。这种不算高级的劳动,都是辛苦的劳动,但因为足够真诚,再加上短视频超高的覆盖面和人群到达率的帮助,所有的付出终究有着非凡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