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技巧
一、什么是师生交往?交流有什么意义?
所谓沟通,是指教师与儿童相互沟通,在情感和理解上达成一致的过程。师幼交流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渠道。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成年人有时会忽视与孩子的沟通,忽视孩子心理需求的满足,导致亲子之间缺乏沟通而产生代沟,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导致师生关系不和谐。所以需要大人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师生之间的交流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加深了师生之间的了解。在交流中,孩子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尊重,让孩子有一种被重视和被充分接纳的感觉,感受到被老师关心和爱护,从而获得安全、快乐的情感体验。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孩子保持活泼开朗的情绪,增强对老师的喜爱和信任,愿意接受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同时,孩子在与老师的交流中把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传达给老师,让老师及时了解孩子的需求,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教师与儿童可以建立相互信任和尊重的积极关系,促进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第二,教师良好的人格是师生沟通的保证。
一般来说,孩子喜欢善良、耐心、公正的老师,对孩子感兴趣,但不喜欢严厉、挑剔、责骂、惩罚孩子、脾气不好的老师。热情的老师比冷漠的老师更有帮助。热情和宽容对成绩水平低、缺乏学习动力的孩子有很好的影响。所以作为幼师,要用自己的榜样去影响孩子。
三、满足孩子的需求是师生交往的前提。
人的需求有很多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它们按照需求的方向分为七种,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等。孩子是社会人。所以,孩子有自尊、自重和他人尊重的需要,要求大人的关注、自主、表扬和认可,承担一定的责任。适度满足孩子对表扬和认可的需要,可以激发孩子的积极情绪,强化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在师生交流中,孩子感受到老师欣赏自己,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有价值的,是有力量的,是有能力的,是有用的,愿意在情感上和认知上与老师交流。
第四,师生交往中应掌握的原则
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往往因为孩子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差,主动交流能力差,以及老师的权威地位而受阻,导致双方的交流很难或者根本不可能。所以,老师要掌握一些与孩子沟通的原则。
1.平等原则
建立人格的平等关系是师生交流的基础,也是孩子是否愿意和喜欢与老师交流的关键。我们成年人之间的交流是建立在双方人格平等的基础上的。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我们往往因为孩子小,知识少,不懂事,更因为老师的权威地位而忽略了这一点。我们以希望和说教的方式与他们交流,“你应该这样做,而不是……”忽视孩子作为完整个体的独立性和自我主体性,使孩子感受到来自权威的压力,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注意创造机会主动与孩子交流,放下为人师表的架子,虚心“请教”他们,多做几次学生。
2.尊重的原则
尊重原则体现在师幼交往中教师对儿童的态度上,往往直接影响师幼交往的顺利进行。在交流中,如果老师抱着尊重的态度,往往会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会加速师生交流的进程,激发孩子再次与老师交流的欲望,激发孩子与老师交流的热情。反而会让孩子不愿意和老师交流。在交流中,我们经常发现孩子希望老师全神贯注地看着他。有时候,他们怕你看不见,会聚集在你面前,大声告诉你。三岁以后,孩子经常让大人觉得自己很不听话,经常有和大人对抗的感觉。这些举动其实都是源于孩子内心尊重的需要。这时候老师就要关注孩子的这些心理需求了。在与他们交流时,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尊重孩子,认真倾听孩子的抱怨,对抱怨的内容做出积极的回应,点头、微笑、询问、使用鼓励的话语、肢体接触等。,让孩子在与老师的交流中感受到一种被重视、被重视的尊重感,从而在孩子与老师之间产生巨大的心理满足和情感产生。
3.接受的原则
接纳原则是指老师在与孩子沟通时,以宽容的方式接纳,而不是对孩子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做出草率的判断和评价。即站在孩子的角度,以宽容的态度,在充分理解孩子的基础上进行沟通。这时候孩子很容易在情感上被老师启发和说服,有利于解决问题。比如“我班的小伙伴李娜,活泼开朗,蹦蹦跳跳,喜欢唱歌跳舞,但是刚到幼儿园的时候,不像现在,不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孩子说她抢了玩具不给大家。她马上钻到桌子底下,不理任何人。这时我告诉她,每个人都想玩好玩的玩具。我该怎么办?别人的玩具可以抢吗?为了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下,我和她讨论着如何和朋友们交流和玩游戏,如何协调自己和同伴之间的关系,并且,在以后的活动中,我尽量创造机会让李娜和朋友们一起玩,让同伴们反对她的声音逐渐减少,李娜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老师要接纳孩子,等待他们的情绪“风暴”,然后和孩子进行详细的理论。此时,孩子可以接受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从而有效地保护自己的自尊心,更好地解决问题。
4.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是指教师要把握与孩子交流的机会。沟通时要注意沟通的时间和地点,考虑孩子所处的环境,以及孩子的生理状况和情绪。通过这些,调整与孩子交流的内容,积极寻找与孩子主动交流的机会。只有抓住这些,沟通才能事半功倍。比如,当一个孩子全神贯注于某件事,或者玩游戏玩得很入迷的时候,老师最好不要打扰他。当他说完了或者需要帮助的时候,你可以回去抓住这个机会和他沟通,这样会让沟通的过程和内容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年来,通过“沟通”这个渠道,我们有机会更加公正客观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和孩子建立了相互的信任和尊重。为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