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之赌符》原文及译文

《聊斋志异之赌符》原文及译文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集。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聊斋志异之赌符》原文及译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韩道士,居邑中之天齐庙。多幻术,***名之“仙”。先子与最善,每适城,辄造之。一日,与先叔赴邑,拟访韩,适遇诸途。韩付钥曰:“请先往启门坐,少旋我即至。”乃如其言。诣庙发扃,则韩已坐室中。诸如此类。

 先是,有敝族人嗜博赌,因光子亦识韩。值大佛寺来一僧,专事,赌甚豪。族人见而悦之,罄资往赌,大亏;心益热,典质田产复往,终夜尽丧。邑邑不得志,便道诣韩,精神惨澹,言语失次。韩问之,具以实告。韩笑云:“常赌无不输之理。倘能戒赌,我为汝复之。”族人曰:“倘得珠还合浦,花骨头当铁杵碎之!”韩乃以纸书符,授佩衣带间。嘱曰:“但得故物即已,勿得陇复望蜀也。”又付千钱,约赢而偿之。

 族人大喜而往。僧验其资,易之,不屑与赌。族人强之,请以一掷为期。僧笑而从之。乃以千钱为孤注。僧掷之无所胜负,族人接色,一掷成采;僧复以两千为注,又败;渐增至十余千,明明袅色,呵之,皆成卢雉:计前所输,顷刻尽。阴念再赢数千亦更佳,乃复博,则色渐劣;心怪之,起视带上,则符已亡矣,大惊而罢。载钱归庙,除偿韩外,追而计之,并末后所失,适符原数也。已乃愧谢失符之罪。韩笑曰:“已在此矣。固嘱勿贪,而君不听,故取之。”

 异史氏曰:“天下之倾家者,莫速于博;天下之败德者,亦莫甚于博。入其中者,如沉迷海,将不知所底矣。夫商农之人,具有本业;诗书之士,尤惜分阴。负耒横经,固成家之正路,清谈薄饮,犹寄兴之生涯。尔乃狎比淫朋,缠绵永夜。倾囊倒箧,悬金于之天[25];呵雉呼卢,乞灵于淫昏之骨。盘旋五木,似走圆珠;手握多章,如擎团扇。左觑人而右顾己,望穿鬼子之晴;阳示弱而阴用强,费尽罔两之技。门前宾客待,犹恋恋于场头;舍上火烟生,尚眈眈于盆里。忘餐废寝,则久入成迷;舌敝唇焦,则相看似鬼。“迨夫全军尽没,热眼空窥。视局中则叫号浓焉,技痒英雄之臆;顾橐底而贯索空矣,灰寒壮士之心。引颈徘徊,觉白手之无济;垂头萧索,始玄夜以方归。幸交谪之人眠,恐惊犬吠;苦久虚之腹饿,敢怨羹残。既而鬻子质田,冀珠还于合浦:不意火灼毛尽,终捞月于沧江。及遭败后我方思,已作下流之物;试问赌中谁最善,群指无裤之公。甚而枵腹难堪,遂栖身于暴客;搔头莫度,至仰给于香奁呜呼!败德丧行,倾产亡身,孰非博之一途致之哉!”

 注释:

 [1]天齐庙:供奉泰山神的庙宇。唐玄宗曾封泰山神为天齐王,宋真宗先后封之为仁圣天齐王和东岳天齐仁圣大帝,元世祖封之为东岳天齐大生仁皇帝。明清以来,庙宇甚多。

 [2]先子:先父。指作者父亲蒲。字敏吾,以明季乱去读而贾,但仍闭户读书不倦,以故时人皆服其渊博。

 [3]每适城,辄造之:每次进县城,都去看望他。造,造访。

 [4]先叔:指作者的叔父蒲。据《蒲氏世谱》作者附志,蒲为人豪爽好施,族中贫子弟赖以成家者甚众。

 [5]发扃 (Jiōng):开锁。

 [6]大佛寺:与天齐庙均未载于《淄川县志》,故不详。

 [7]专事 (chū úp出蒲):专掷色子来赌博。,古博戏名,以掷骰子决胜负,得采有卢、雉、犊、白等称,其法久已失传。骰子本只二枚,质用玉石,故又称明琼。唐以后骰子改以骨质,其数增至六枚,形为正立方体,六面分别刻一至六点之数,掷之以决胜负。因点皆着色,故后世通称色子。

 [8]邑邑:此从二十四卷抄本,底本作“邑”。忧郁不乐。

 [9]惨淡:凄凉。

 [10]言语失次:语无伦次。

 [11]复:赢回所输钱财。复,此从二十四卷抄本,底本作“覆”。

 [12]珠还合浦:此指赢回输钱。参 《雷曹》“珠还”注。

 [13]花骨头:指色子。

 [14]得陇望蜀:得此望彼,贪得无厌。指翻本之后又想赢钱。《东观汉记·隗嚣传》引刘秀敕岑彭书:“西城若下,便可将兵南击蜀虏。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后乃以“得陇望蜀”喻得此望彼,或贪得无厌,不知止足。

 [15]易之:轻视他,认为赌本太小。

 [16]请以一掷为期:要求以掷一次色子为限。期,限度。

 [17]孤注:尽其所有以为赌注。 《宋史·寇传》:“(王)钦若曰:陛下闻博乎?博者输钱欲尽,乃罄所有出之,谓之孤注。”

 [18]“明明枭色”二句:谓寺僧掷色,明明可望得上采,都成了中下采。枭、卢、雉,皆古博戏采名,何者最胜,说法不一致。一般认为枭采最胜,其次卢,其次雉。

 [19]复:此从二十四卷抄本,底本作“覆”。

 [20]所底 (zhǐ止):所终。底,谓底极,即终极,尽头。《后汉书·仲长统传》引《昌言·理乱》:“澶漫弥流,无所底极。”

 [21]分阴:晷影移动一分。喻极短的时间。《初学记》引王隐《晋

 书》:“(陶侃)常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又见《晋书·陶侃传》。

 [22]负耒横经:谓勤学不倦。负耒,出处未详。耒,农具耒耜之柄。横经,横陈经书,请老师讲解。《北齐书·儒林传序》:“故横经受业之侣,遍于乡邑!负笈从宦之徒,不远千里。”[23]“清谈”二句:聚友清谈,偶尔少量饮酒,也是在生活中寄托兴会的一种方式。寄兴,寄托兴会。

 [24]“狎比淫朋”二句:谓亲近邪友,长夜聚赌。狎比,亲近。永夜,长夜。

 [25]悬金于之天:意为“探取悬金于颠危莫测之天路”。形容赌徒渴望发财,不惜行险以侥幸。天路险,喻赌途颠危难测。[26]呵雉呼卢:赌徒呼叫胜采的声音。

 [27]乞灵于淫昏之骨:意为“乞求灵于淫邪昏顽之枯骨”。形容赌徒盼求赢钱,以致意迷而智昏。淫昏枯骨,指色子。

 [28]“盘旋五木“二句:色子在赌盘中旋转,由赌徒看来,像圆珠走盘一样可爱。五木,古博具,即。圆珠,珍珠。白居易《琵琶行》:“大珠小珠落玉盘。”

 [29]“手握多章”二句:此谓赌纸牌,右称“叶子”。谓赌徒手握彩绘纸牌,像宫中美人手擎团扇一样顾盼得意。章,牌上花纹。

 [30]“左觑人”二句:谓赌徒左顾右盼,观测权衡,渴望胜局,简直要把双眼望穿。

 [31]“阳示弱”二句:谓赌徒虚虚实实,用尽了心机。示弱、用强,谓示敌以弱,而出强以胜之。以古兵法喻赌也。

 [32]场头:赌场上。

 [33]盆:掷色之赌盆。

 [34]全军尽没:喻赌本输光。

 [35]热眼空窥:带着热衷赌博的眼神在局外旁观。

 [36]技痒英雄之臆:谓赌徒胸中技痒,跃跃欲试。“英雄”及下句“壮士”,都是讽刺称呼,犹言末路英雄、金尽壮士。

 [37]贯索:穿制线的绳子。

 [38]灰寒壮士之心:承上句,谓囊中无钱,使赌徒心灰意冷。唐张籍《行路难》诗:“君不见床头黄金尽,壮士无颜色。”

 [39]“引颈徘徊”二句:伸长脖子在局外徘徊观望,深感空手无钱不能再赌。白手,空手。无济。无济于事。

 [40]“垂头萧索”二句:谓落寞无绪,才垂头丧气,在深夜里走回家来。萧索,落寞。玄夜,黑夜、深夜。

 [41]“幸交谪之人眠”二句:谓幸而埋怨他赌博的妻子已经睡下,又怕惊得狗叫把她吵醒。交谪之人,指妻。参卷一《王成》注。犬吠,本《诗·召南·野有死》:“无感我兮,无使龙也吠。”

 [42]“火灼毛尽”二句:意谓鬻子质田之钱,如同洪炉燎毛发,片时输光!反本的希望,犹如“水中捞月”,完全落空。

 [43]“及遭败后”二句:及至全盘失败,方思悔恨,但已被目为众恶所归之人。 [44]“试问赌中”二句:谓人们指点议论说:赌场中结局最好的,还数那些只是把财产输光的人物。

 [45]“枵腹难堪”二句:此谓更有甚者,因迫于饥寒而入伙为盗。枵腹,空肚。暴客,强盗。

 [46]“搔头莫度”二句:谓度日无计,乃至一切仰给于妻子的陪嫁物。搔首,走投无路的烦躁样子。香奁,妇女妆奁之物,此指妻之陪嫁首饰之类。

 译文:

 韩道士住在城里的天齐庙,他会好多幻术,大家称之为“仙人”。先父和他最为友善,每到城里去时,差不多都要去看他。有一天,先父和先叔到城里去,准备拜访韩道士,正好在途中相遇。韩道士把钥匙交给先父道:“请先到庙里开开我住屋的门,坐上一会儿,我马上就到。”先父拿着钥匙到庙上开门,则韩道士已经坐在屋里。关于韩道士的诸如此类的故事甚多。

 在这之前,我有一位本家族人嗜好赌博,因为先父的关系也认识了韩道士。当时大佛寺来了一位和尚,专门搞掷骰子赌博把戏,赌注极大。族人一见就非常喜欢,把全部钱财都拿去赌博,大输特输,可越输心越急,把田产全典当出去,再去赌,一夜之间又输个精光。这位本家闷闷不乐,就去找韩道士,显得精神惨淡,语无伦次。韩道士问他是怎么回事。他就照实说了。韩道士笑道:“经常赌博没有不输之理,你如能戒赌,我为你收回财产。”旗人道;“倘若能收回财产,那些骰子我就用铁棒砸碎!”韩道士于是给写了一道符咒,交给他佩在衣带上。嘱咐道:“但得收回自己原来的财物就行了,不要得寸进尺啊!”又交给他一千文铜钱,约定赢了钱以后还给韩道士,族人大喜,带着钱就去找那个和尚去了。和尚检查了一下他的赌资,又还给他,不屑于和他赌。族人非赌不可,请求弧注一掷,和尚笑着答应了。和尚掷了一回无胜负,族人接过一挪,大胜。和尚再以两千文钱为注,又败。渐渐把赌注增加到十几千文。族人赌运越来越好,一掷一吆喝,都是上等采。前些时输的钱,转眼之间,全都收回来了。因而暗自打算,再赢几千也更好,-了是又赌,可是赌运渐渐不佳,开始输钱,正在纳闷?一看衣带下。那符咒已经没有了,大惊失色,于是罢赌,带着钱回到庙上,偿还韩道上后,计费一下赢的钱和最后输的钱,总计和原来输的钱数相等。最后惭愧地向道士承认了失去符咒的罪过。韩道士笑道:“已经在这里了,本来嘱咐你不要贪财,而你不听,所以就取回来了。”

 异史氏说,“普天之下促成倾家荡产的,没有比赌博更快的了,而且败坏道德的,也没有比赌博更厉害的了。凡沉醉于其中的,如同沉入迷海,不知底在什么地方。原来从事商业农业的人,都有自己的本业,读诗书的文士,尤其珍惜光阴。扛锄读经固然是成家立业的正路;清谈一番,薄饮几杯,也还算是利于写作的风雅之事;而这些赌徒却和邪恶朋友勾结在一起,成夜成夜地鬼混。倾囊倒箱,把金钱悬到了危险的山尖,吆三喝五,乞灵于枯骨做的骰子。让那骰子盘旋乱转,如同圆珠滚动;手中握着多张纸牌,如同拿着一把团扇,左顾右盼,鬼眼珠乱转,假装牌不好而偷偷下狠手,用尽丁鬼魅技俩。如有宾客来访,在客厅里和客人周旋,还对赌局恋恋不舍,屋里房梁起火。还斜眼瞪着掷骰子的瓦盆。醉心于赌博,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久而久之,成了迷醉,搞得好端端一个人口干唇焦,看着像个鬼。等到全军覆没,老本输光,只能眼巴巴看人家赌,看看赌局,急得又喊又叫,心里发痒,英雄无用武之地;看看钱袋一文无有,空让壮士灰心。伸着脖徘徊,只觉得两手空空无济于事,垂头丧气,凄凄惨惨,到了深夜才回到家去。幸而能斥责他的人已经睡着,就怕惊得狗叫;若腹中空空,饥肠碌碌,又抱怨残汤剩饭太凉。接着又卖儿卖女,典当田产,希望孤注一掷捞回本钱,不料又如同一场大火,把毛发烧了个精光,终究是水中捞月一场空。等到惨败之后才冷静反思,可是自己已经沉沦为下流人物了。试问赌徒之中谁技艺最高?大家都指一位穿不上裤子的叫花子。落魄赌徒如今常常饥肠碌碌,腹痛难忍,常常露宿街头,急得抓耳挠腮,只有指望变卖点妻子梳妆盒中的东西。呜呼!败坏德行,倾家荡产,身败名裂,哪一件不是从赌博这条邪路上得到的报应啊!”

 拓展延续

 聊斋志异介绍:

 人物介绍

 聂小倩

 聂小倩是一个美貌女鬼,生前只活到18岁,死后葬在浙江金华城北的荒凉古寺旁,不幸被妖怪夜叉胁迫害人。后浙江人宁采臣暂居寺院,小倩受妖怪指使,前来谋害,却被采臣的正气打动,便以实相告,助采臣转危为安。采臣也不负小倩重托,助她逃脱魔爪,并收留她侍奉母亲和久病的妻子,小倩勤劳善良,深受宁家人喜爱。小倩因长期接触活人,逐渐犹如常人,宁家人亦绝口不提她的身份。宁妻病逝后,小倩嫁给宁采臣做鬼妻,之后,又指点采臣除掉前来报复的金华妖怪。几年后,宁采臣考中进士,小倩也生下一子,宁采臣还纳一小妾,小倩、小妾又各生一子,三个儿子长大后也都成了有名望的人。

 宁采臣

 宁采臣,浙江人,为人慷爽正直。某日他借宿浙江金华北郊的一座古寺,先后结识陕西剑客燕赤霞和女鬼聂小倩。聂小倩被夜叉妖怪驱使害人,但本性善良,不愿助纣为虐。妖怪欲杀害宁采臣,幸在聂小倩和燕赤霞帮助下躲过一劫。宁采臣也助聂小倩逃离魔掌,并收留她侍奉母亲和久病的妻子。宁妻病逝后,宁采臣娶聂小倩作鬼妻。后在聂小倩指点下,宁采臣用剑袋消灭夜叉。几年后,宁采臣考中进士,聂小倩也生下一个儿子。之后他还纳了一个小妾,小倩、小妾又各生一子,一家人其乐融融,三个儿子长大后也都成了有名望的人。

 燕赤霞

 燕赤霞是一位降妖除魔的侠义之士,为人正气凛然,宽和从容,颇有仙风道骨之姿,是一位性格怪异的降魔者,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

 黑山老妖

 黑山老妖是妖魔两界之王,黑山也是个千古伤心者,莫问爱,莫问情,过去不再寻,爱过方知情重,一切只因有爱有情。我爱你,你却不爱我,我为爱成魔。据说黑山老妖是怨气与恨凝结所化。很久以前他本来是一个懵懂的少年,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可是突如其来的事情变故让他承受不了重大的打击,没有办法,唯有离开。却因狠心大作怨气太重,本想复仇,想来想去算了罢了,与其遗恨终生,不如选择原谅,居住一座万物不生、荒无人烟的万妖山,是万妖群魔之首。[5]

 辛十四娘

 辛十四娘是一个一心为苍生奉献的小狐妖,红衣佳人,长得如同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虽身为狐妖,但心地善良,与狐狸父亲及十八个姐妹一同寄住禅院之中,因在十九个姐妹中排行第十四,故名。她着意行善积德,以助人为乐、修道成仙为志,希望追求精神层面的超脱。[6]

 作品鉴赏

 《聊斋志异》在艺术上代表着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它博采中国历代文言短篇小说以及史传文学艺术精华,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造奇设幻,描绘鬼狐世界,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

 “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鲁迅说:“聊斋志异虽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屈,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 前”(《中国小说史略》)。这里明确指出了《聊斋志异》一书而兼志怪、传奇二体的特色。“用传奇法,而以志怪”,不能简单理解为“用传奇的笔法,去表现志怪的题材”,其实,蒲松龄对志怪传统和传奇笔法,既有继承又有超越。

 1、《聊斋》对志怪题材的继承和发展

 六朝志怪的写作目的是为了“发明神道之不诬”,内容荒诞无稽,情节简略、单调,艺术粗糙平板;《聊斋》虽然也写花妖狐魅的怪异题材,但为的是曲折反映社会现实,抒发自己内心“孤愤”,在内容的深广度上,都超过了以往的志怪、传奇。

 2、《聊斋》对传奇笔法的继承和超越

 鲁迅认为,唐传奇“虽尚不离于搜奇记异,然叙述婉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中国小说史略》)可见,唐传奇比之六朝志怪,除了题材内容的发展之外,特别是在艺术上的超越。从情节结构上,它从六朝志怪的“粗陈梗概”发展到丰富曲折、首尾完整的故事;在语言文字上,从志怪的简率古朴、粗糙平板发展到文辞华丽、形象生动;在表现手法上,从六朝志怪单调平板的如实记述发展为“尽设幻语”的委婉叙写。

 《聊斋》对传奇笔法的超越:

 《聊斋》除了对唐代传奇情节曲折、叙写委婉、文辞华丽等特点的继承,有又对其的超越,具体表现 在:一是从故事体到人物体,注重塑造形象;二是善用环境、心理、等多种手法写人;三是具有明显的诗化倾向。

 情节离奇曲折,富于变化

 《聊斋》每叙一事。力避平铺直叙,尽量做到有起伏、有变化、有高潮、有余韵,一步一折,变化无穷;故事情节力避平淡无奇,尽量做到奇幻多姿,迷离惝恍,奇中有曲,曲中有奇。曲是情节的复杂性,奇是情节的虚幻性,曲而不失自然,奇而不离真实,这是《聊斋志异》艺术力量之所在。

 手法多样,塑造形象

 1、赋予花妖狐魅形象以“物的自然性”和“人的社会性”。

 《聊斋志异》所写鬼狐花妖,作家一方面赋予它们以人的社会性,另一方面又保持它们某种自然性,写得狐有狐形,鬼有鬼态,从而显得牛趣盎然。如虎精苗生的粗犷(《苗生》),牡丹精葛巾的芳香(《葛巾》),蠹鱼精素秋的善读书(《素秋》),鼠精阿纤的善积粟(《陶纤》),蜂精绿衣少女的细腰(《绿衣女》)。这就不仅使人物性格特点突出,而且使读者有鲜明的形象感受。

 2、通过主要特征和生动细节写人。

 《聊斋志异》刻画人物时,或通过人物的声容笑貌和内心活动,或通过生物、准确的细节,往往寥寥数笔,便能形神兼备。例如写婴宁,作家抓住她爱笑、爱花两个特征,加以反复渲染,于是她的天真无邪的性格便跃然纸上。王子服初见她时,她“拈梅花一枝,华容绝代,笑容可掬”。以后她便在各种笑声中出现:或“含笑拈花",或“嗤笑不已”,或“掩其口,笑不可遏",或大笑、纵笑、狂笑,或忍笑、浓笑、憨笑。

 每一笑又都与拈花、簪花、攀花、种花的行为相配合。作家写婴宁这两个特征,正是为了突出她蔑视世俗礼教,敢于按自己的意志和感情行事,热爱生活,热爱美好事物,痛恨丑恶行为的的性格。花,是大自然的美,笑,是人间的美,她兼而爱之,作家在她身上,寄托了自己的理想。此外像小翠的顽皮(《小翠》),小谢的调皮(《小谢》,青凤的庄重(《青风》),孙子楚的痴情(《阿宝》),乔生的真溅(《连城》),杨万石的'懦弱(《马介甫》),贾儿的机智(《贾儿》)无不生动真实,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善用环境描写映衬人物。

 比如《婴宁》,处处用优美的自然环境来衬托人物:村外的“丛花杂讨”,门箭的丝柳垂荫,墙内的“桃杏、修竹”,门前的夹道红花,窗下的海棠繁叶,庭中的豆棚瓜架,使得人物与环境十分和谐,相得益彰。婴宁是狐精所生,鬼母所养,从小远离尘世,没有被人间污浊熏染。作家用一系列清新雅洁的环境来衬托人物的生活,是具有象征与寄托意义的。

 《聊斋志异》的语言既具有文言文的简练典雅,又不失小说语言的生动形象。例如写冯相如见红玉自墙上来窥一段:“视之,美。近之,微笑。招以手,不来,亦不去。固请之,乃梯而过”。在如此简短的语言中,描写了人物的外貌、心理和动作,表现了少女情窦初启时的娇态和冯相如的执着、热烈的爱。

 语言精粹而内含丰富,不仅熔铸了古文语言的精粹,同时还吸收了民间文学和群众口语乃至方言的精华。又如《镜听》中写郑家兄弟赴考之后,妯娌人正冒暑在厨房做饭。“忽有报骑蹙门,报大郑捷。母入厨唤大妇日:‘大男中试炙,汝可凉凉去’,次妇忿恻。泣且炊。俄又有报二郑捷者。次妇力掷饼杖而起。曰:‘侬也凉凉去。”这里的“汝可凉凉去”,“侬也凉凉去”,都是口头语,用在这里,突出了郑母与次妇的性格,十分生动,如闻其声。《聊斋志异》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特征,也十分突出。例如《翩翩》,写翩翩与花城娘子两位少妇调笑:“一日,有少妇笑入,目:‘翩翩小鬼头快活死!薛姑子好梦,几时做得?’女迎笑曰:‘花城娘子,贵趾久弗涉,今 日西南风紧,吹送来也!小哥子抱得未?’曰:‘又一小婢子。’女笑日:‘花娘子瓦窑哉!那弗将来?,曰:‘方呜之,睡却矣。’”这里把古语、俚语,熔铸成生动活泼的对话,逼真地表现了人物的音容笑貌。《聊斋志异》在语言的运用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它使文言语汇产生活力,生动活泼地表现了现实生活。

 作品评价

 蒲松龄的同乡好友王士祯则为《聊斋志异》题诗:“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时)。”士祯对《聊斋志异》甚为喜爱,给予极高评价,并为其作评点,甚至欲以五百两黄金购《聊斋志异》之手稿而不可得。但此书也有不合常理之处如:《医术》中载:“有病伤寒者,言症求方。张适醉,误以疟剂予之。醒而悟,不敢以告人。三日后有盛仪造门而谢者,问之,则伤寒之人,大吐大下而愈矣。”根据现代医学,伤寒最忌腹泻。

 纪晓岚:“留仙之才,余诚莫逮其万一。”

 冯镇峦〈读聊斋杂说〉:“聊斋非独文笔之佳,独有千古,第一议论醇正,准情酌理,毫无可驳。如名儒讲学,如老僧谈禅,如乡曲长者读诵劝世文,观之实有益于身心,警戒顽愚。至说到忠孝节义,令人雪涕,令人猛醒,更为有关世教之书。”

 陈廷机《聊斋志异》序:“亦以空前绝后之作,使唐人见之,自当把臂入林,后来作者,宜其搁笔耳。”

 鲁迅评:“《聊斋志异》虽亦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曲,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 前;又或易调该弦,别叙崎人异行,出于幻灭,顿入人间;偶叙琐闻,亦多简洁,故读者耳目,为之一新。……明末志怪群书,大抵简略,又多荒诞不情;《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处,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是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复非人。”

 鲁迅曾经说过,《聊斋志异》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细按原意,当是指用传奇的表现手法,来表现志怪式的题材或内容,也就是接受了它之前的这种文言小说的优点,所以鲁迅把它列入了“拟晋唐小说”,正确地指出了它的渊源。

 鲁迅从12岁就读这部书,1921年在《唐传奇体传记(下)》中写道:“清蒲松龄作《聊斋志异》,亦颇学唐人传奇文字,而立意则近于六朝之志怪,其时鲜见古书,故读者诧为新颖,盛行于时,至 今不绝。”

 张爱玲早期以婚姻家庭为题材的作品也明显受《聊斋志异》的影响。她在散文《天才梦》中说:“直到现 在,我仍然爱着《聊斋志异》与俗气的巴黎时装报告,便是为了这种有吸引力的字眼。”

 郭沫若评价说:“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老舍评价说:“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莫言曾说他的文学创作受《聊斋志异》影响很大,“我写的《红高粱》一书中,‘我奶奶’这个形象的塑造其实就是因为看了《聊斋志异》才有了灵感。”其实,不独莫言,许多文学大师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聊斋志异》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