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海子充值4万元怎么办?
暑假到了,一年一度的大片《熊孩子的暑假》即将上演。每年一到节假日,各种“熊海子闯祸”事件接踵而至。
近日,一则家长状告游戏运营公司索要孩子“氪金”(网络用语,指付费,尤其是网络游戏中的充值行为)4万余元的新闻引发网友热议。原来,13岁的孩子被一款网络游戏吸引,偷偷用妈妈的支付宝给虚拟游戏币充值,金额达4万余元。家长发现后,将运营该游戏的某科技公司诉至法院。经调解,双方自愿达成协议:科技公司当场返还部分款项,并永久封禁原告名下游戏账号。
案例中,孩子在游戏中充值4万元的行为明显与其所能支配的财产数额不符。因此,如果家长作为法定代理人不认同上述行为,可以起诉游戏公司,要求退还充值金额。
但在网络消费的特殊环境下,对方无法审查每一笔消费是否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为。如果父母明知子女的消费行为却放任不管,只有在数额巨大的情况下才主张返还,或者父母随意将自己的银行卡号和支付密码告诉子女,那么熊海子处分财产的行为也存在过错。比如,在家长起诉游戏运营公司索要孩子“攒金”4万余元的案件中,虽然经过调解,游戏公司并没有全额退还充值金额,但这也意味着家长为自己的不当行为承担了责任。
对此,法官提醒,为了防止“熊孩子”伤害他人,商家和家长都应承担各自的责任。
首先,父母及其他监护人应主动承担监护责任,爱护家庭财产,防止未成年人掌握大量财产。不要随意将家庭钱财的管理权交给未成年人,以免因监护责任缺失,主张撤销未成年人处分的大量财产无法全额返还。
其次,游戏平台也应尽到谨慎注意的义务。建立未成年人筛查制度。建议对充值行为使用人脸识别或指纹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防止未成年人掌握密码后随意挥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