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艺术教案四则
第一章:我和木偶交朋友。
活动目的:1。学会根据木偶形象作曲作词,即兴创作歌曲。
2.学习操作木偶的技巧:摇头、点头、做操。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磁带(木偶模仿曲、混双曲、木偶交友曲)、录音机。
营造场景:让班级的每个角落都有木偶(手偶、线偶、桌面木偶等。),而且数量超过了孩子的数量。
2.技能准备:孩子学会了操作木偶的简单技能,孩子具备了编舞舞蹈的初步技能。
3.知识准备:
(1)孩子们喜欢过这些歌曲,也很熟悉它们。
(2)儿童会初步创作简单的歌词。
活动流程:
1.节奏:木偶模仿音乐,老师作为木偶师介绍,引导孩子根据音乐做木偶师的动作室,要求孩子的动作要合拍,喜欢木偶师的动作。
2.声音练习:木偶学唱歌,老师示范讲解,引导孩子用自然的声音练习唱歌。
3.宋:《我和木偶做朋友》。
(1)老师介绍小朋友当木偶,指导他们读儿歌《我和木偶交朋友》,要求他们用眼睛看木偶,边读儿歌边练习“布偶、走步、摇头、做操”的动作。
(2)将歌曲复习两遍。作为木偶大象,老师还一边唱歌一边指导孩子们操作木偶,要求孩子们唱歌要准确,还要和木偶合拍做动作。
(3)儿童创作歌词。
①老师还介绍它是一只大象,引导孩子谈论如何根据大象的样子作曲。如:手里拿着可爱的小象,我们逗它,拍手,点头,摇头,点头,和我一起做早操,一,二,二的挥挥手,我们都是好朋友,我和小象交朋友...
②引导孩子为自己喜欢的动物自由作曲,适当变换动作。老师鼓励能力强的孩子创作流畅的歌词;引导能力一般的孩子,为自己喜欢的动物布偶作曲作词;鼓励能力差的孩子自由作曲作词。
③在幼儿创作歌词的同时,教师启发和指导幼儿练习和掌握操作木偶的简单技能:摇头、点头、做操...
(4)幼儿模仿后,教师引导幼儿自由选择木偶(线木偶、掌木偶、桌面木偶),边操作边唱模仿的歌曲。教师根据木偶的角色,全面巡回指导幼儿操作、模仿、演唱。
⑤邀请个别幼儿在台上操作木偶进行演唱,老师和幼儿根据同伴编的歌词进行点评。表扬那些流利的,及时进步的孩子。
4.回顾舞蹈:混合夫妇。
教师指导孩子练习舞蹈动作,要求:
(1)像木偶一样移动,弯腰,侧举双臂,放松。
(2)动作要与音乐形象合拍。
5.舞蹈:“杂偶”走出房间,要求孩子们的动作要合拍。
延伸:引导孩子观看有关木偶表演的节目,让孩子对木偶有更深入的了解,在“音乐表演角”摆放木偶服装,让孩子边做木偶边听音乐。
第二章:石画的故事
活动目标:
1.孩子可以大胆地在石头上画画,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孩子对绘画的兴趣。
2.通过石画的故事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并愿意与他人分享和交流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石头、棉签、调色盘、丙烯颜料、石画课件、湿巾、废报纸、蛋糕盘的活动过程;
第一,导入活动。
1,手指游戏《黑猫警长》。
2.以故事的形式画出石画。
第二,孩子欣赏石画,尝试探索绘画。
1.欣赏石画,激发孩子对石画的兴趣。
2.老师示范绘画,讲解绘画方法和注意事项。
3.孩子们再次欣赏石画,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
4、幼儿尝试和探索创作石画,老师指导。
5.鼓励孩子给孩子讲石画的故事。
三、作品欣赏
1.请小朋友展示作品,讲述石画的故事。
2.给孩子创造展示和讲述的机会,把作品讲给嘉宾听。
第三章:揭开你的面纱。
活动目标:
1.了解歌曲内容,学习唱歌,感受歌曲的幽默和乐趣。
2.熟悉歌曲的旋律,尝试作曲。
3.体验创作的乐趣,对艺术活动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一些关于歌词的卡片。
2.头饰:红太郎一个,《灰太狼》几个;几块头巾。
3.道具:纸花,洪太郎的房子。
活动流程:
(1)创设灰太狼的求婚情景,激发孩子的兴趣。
老师扮演大灰狼,孩子们是朋友,是亲人!
(2)孩子学唱歌。
1.老师唱:把盖头举到第一段。
老师:听听我是怎么夸洪太郎的。(老师根据小朋友的回答在黑板上贴上相应的图形标志)
2.男女对唱和集体演唱加深印象。
3.老师问孩子们唱歌的困难。
老师:你唱歌有困难吗?哪句话?这首歌的名字叫《抬起你的盖头》。
4.小朋友集体唱《掀起你的盖头》。
(3)儿童作曲。
1.孩子们互相讨论,自由作曲。
老师:亲朋好友来想想,洪太郎的脸包还有什么好看的?脸包,嘴,鼻子,牙冠。)
2.根据图谱创作歌曲。
老师:非常感谢你。我想到这么多美丽的地方。让我们试着把它们唱进歌里!
3.学会集体演唱创作的歌曲。
老师:哎,毕竟人多力量大嘛!你准备好了吗?我们走吧!(最后,红太郎同意了。)
(4)听音乐找节奏,结束出发。
老师:哈哈,我的求婚成功了!让我们一起跳舞庆祝吧!!
活动扩展:
家庭教育:让孩子回家和父母一起表演、唱歌。
区域活动:在角落里提供一个舞台,让孩子们自己表演。
第4章:测量一个量。
活动目标:
1.掌握用自然物体正确测量长度的方法,并记录测量结果。
2.培养孩子使用工具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
3.感知量具长度与测量结果的关系,体验测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探索材料:吸管、棍子、筷子等。
2.记录材料:孩子有记录纸和笔。
活动流程:
(1)进口。
1.展示一块桌布,引导孩子猜桌布的长度。
老师:“这是什么?它是什么形状?我需要再裁一些正方形的桌布,但是我不知道这块桌布的边有多长,所以今天请商店帮我量一下这块桌布的边好吗?”
2.引导幼儿讨论用吸管测量桌布的正确方法。
老师:“你想用什么工具来测量这块桌布?(小朋友自由讨论)
老师:“其实可以用很多工具来测量桌布。今天我给每个孩子准备了一根一样长的筷子。请你量一下这块桌布的边长好吗?”
老师:“请想一想,试一试。你只有一根筷子的时候应该怎么量?”并把你的测量结果记录在桌子上的纸上。"
3.幼儿进行第一次操作,总结正确的测量方法。
(1)小朋友讲解自己的测量方法。
老师总结:从开始量,最后做个记号,然后从这个记号开始量,中间不留空隙,以免重复或遗漏。量一次,量多少次代表桌布有多长。
(2)老师:我们来看看。我们用同样长度的筷子量桌布。多少次了?你从这只表中发现了什么?
老师总结:同样长度的工具测量同样长度的东西时,其测量结果是一样的。
(2)勘探和测量。
请幼儿观察各种量具,引导幼儿比较各种量具的长度。
(1)老师:“我们稍后需要测量,还是这块桌布,但是请你换一下工具?应该换什么样的工具?换工具后测量结果会有什么变化?我们先看看记录再测量。”
(2)老师介绍了记录表格。
(3)儿童二次手术。儿童选择两种不同长度的工具进行测量。老师重点指导有测量困难的孩子。
(3)分享与交流。
1.引导孩子出示记录单,让他们交流自己的测量过程和结果。
老师:“你刚才用什么样的工具测量的?测的时候短的是多少?长测多少?”
2.教师和幼儿* * *拿着观察记录单,引导幼儿寻找量具长度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老师:“看看你的记录单,再看看黑板上的大记录单。你发现了什么?”
老师总结:用工具量同样长度的东西时间越长,量的次数越少。使用的工具越短,测量次数越少。
(4)博弈:衡量。
老师:现在请想一想。如果想多测黑板,应该用什么工具?如果你想节省时间,如果你很快,测量的次数会更少。你应该使用什么样的工具?
老师总结:今天,我们测了很多次。我们不仅学会了正确的测量方法,还找到了测量的规律。当我们用同样长度的工具测量同样长度的东西时,测量结果是一样的。当我们用不同长度的工具去测量同样场长的东西时,工具越长,次数越少。工具越短,次数越多。
老师:你回家后,再试一次。当我们用同样长度的工具测量不同长度的东西时会发生什么?
活动扩展:
1.丰富地域素材,给孩子提供丰富充足的文章,让孩子去操作,去探索,去发现,去学习。
2.让孩子用所学的方法测量家居用品的长度和家庭成员的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