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快乐传递”教案
1幼儿园大班教案“快乐传递”活动目标
1,在熟悉音乐旋律的基础上,用各种方式表达音乐的节奏。
2.能够根据音乐的节拍进行统一的传递活动。
3.通过传递感受节奏游戏带来的快乐。
4.在学习歌曲的基础上,结合游戏剧情,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改变动作。
5.愿意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要准备的活动
音乐:拉德斯基进行曲
一些积木和小型乐器
地点:图8,图1
活动过程
1,完全享受音乐,老师一边听一边引导孩子用各种方式打节奏。
导入,老师邀请大家听一首好听的歌,然后告诉老师是什么。
2.提出问题,了解音乐的风格和特点。
(1)这是什么音乐?
(2)它的结构是什么?
(3)这首曲子是什么风格的?
3.刚才孩子们用拍手拍腿的动作来表示节拍。还有哪些动作可以用来表现节拍?(孩子们发挥想象力,用各种动作表现音乐的节奏)
4.介绍游戏规则。
(1)老师还有一个有趣的动作来展示节拍。(两位老师演示积木的转移来表达一段音乐)
问题:有意思吗?谁能告诉我我的动作是怎么做的?
(2)刚才老师放了《快乐传递》。每个人手里拿一个积木,传给旁边的人,然后再拿一个,这样就跟着音乐的节拍走了。
(3)人多的时候这个游戏才有意思。请两个孩子和老师试一试。
老师一边空手演示一边介绍游戏。每人拿一块积木递给旁边的小朋友时,嘴里说着“别人”,醒悟过来就说“自己”。老师带领孩子由慢到快进行空手练习。)
5.老师和孩子们手里拿着积木分组练习。
(1)大家拿一个积木,排成八字形排队。拍拍孩子的右肩,看看他是谁。注意把积木放在他面前,让他可以轻松拿着。
(2)带领孩子尝试不听音乐的游戏,让他们边玩边小声说“别人”和“自己”。老师强调要跟着老师的速度走。(老师注意观察,练习时根据情况适当调整,再练习。)
(3)随A段音乐分组练习快乐传递,及时表扬鼓励。
6.现在让我们把线拉长,好吗?站成一排,提醒孩子双手拿积木,看看右边的孩子是谁。(听音乐练习转移)
7.传递小型乐器
(1)通过听完整的音乐来传递快乐的小乐器。
原来这些打击乐器不仅能演奏出好听的声音,还能用来传递快乐。
(2)改变阵型玩游戏
刚才玩快乐传送的时候我们站的是什么阵型?你能忍受什么样的阵型?让我们试一试。(围成一圈听歌快乐传递)
8.有的小朋友急了,说怎么没玩过小乐器?我们知道这首曲子是阿坝的风格,所以我们会在A段传递,B段演奏,A段传递..(听完整的音乐,玩两遍节奏游戏)
9.改变游戏玩法来玩游戏
一段音乐传输,B段音乐站起来走,A段音乐坐下来传输。
10,拓展活动:和班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这个游戏。
活动反思
作为一个起主导作用的老师,要重点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如何更好的投球:根据孩子的兴趣、能力、性格,让孩子跑起来接球;二是如何更好地接球:说明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根据孩子扔出的球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或生成有意义的活动。幼儿在抛接球时要注意球的高度、难度和力度,并在其中形成自己的投掷经验。并能在下一次投掷中保持原有的经验水平。
幼儿园大班教案《快乐传递》2的设计意图
微笑是每个人的表情。孩子在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需要学会微笑,因为微笑是人与人交流时相互尊重的标志,可以营造一种温馨快乐的交流氛围。因此,我精心选择了“微笑”作为活动的重点,并设计制作了相应的课件,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让孩子们明白微笑无处不在,明白微笑能给每个人带来快乐,明白微笑的重要性。萌发孩子的爱,学会关心他人。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在听、看、想、说的基础上发展积极的想象力,知道微笑能让别人开心。
2.学会关心身边的人,初步体验到在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同时,自己也能获得快乐。
3.知道微笑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表情,明白微笑的重要性。
要准备的活动
1.PPT课件:微笑。
2.圆形纸板(直径8厘米),儿童人数的两倍,背面有双面胶。每个标记都有一个。
活动过程
先观察一下表情娃娃的画面,体会一下微笑的魅力。
1.出示两张表情娃娃的图片,问:“小朋友,老师今天请了表情娃娃来做客。你喜欢哪个娃娃?”
请站在你最喜欢的表情娃娃面前。
“看到笑脸娃娃是什么感觉?”鼓励孩子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2.老师:“让我们把哭泣的娃娃变成微笑的娃娃。”一边说“换”一边点击“哭脸娃娃”,使其成为“笑脸娃娃”。
“现在看到表情娃娃变成了微笑娃娃,你有什么感受?”(开心,开心)
“我们一起学笑脸娃娃吧!”(老师和孩子相视一笑)
(点评:一开始是用表情娃娃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引起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主动学习和探索的欲望。)
第二,猜故事。懂得微笑能让别人开心。
1.老师:“原来微笑可以给别人带来快乐。森林里的孩子和小动物都想给别人带来快乐。你想知道他们是如何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微笑》这个故事。"
2.通过猜测、思考和对话来理解故事。
①展示第一个场景图,引导幼儿观察和提问:
你看到了什么?小动物们在为他们的朋友做什么?鸟儿歌唱,大象劳作,兔子送信是为了什么?
②展示小蜗牛的表情:小蜗牛怎么了?(不开心)为什么不开心?我们只能在地上慢慢爬,别的什么都不做。让我们帮助小蜗牛,帮助它想想它还能为它的朋友做些什么。
让我们看看小蜗牛是怎么想的。(观看PPT:有一天,一群小蚂蚁...小蜗牛想,是的,我可以给我的朋友一个微笑,让他们开心!)
怎样才能给朋友一个微笑?请帮助小蜗牛做些事情。蜗牛自己是怎么做到的?你喜欢小蜗牛的微笑吗?蜗牛看到朋友开心的样子是什么感受?
⑤体验微笑带来的快乐。“微笑真的能让所有人开心吗?我们也微笑。”老师和孩子相视一笑,孩子也相视一笑,体验微笑带来的快乐。
3.总结:“是的,微笑是个好东西。它能给孤独的人带来快乐,让悲伤的人振作起来。虽然小蜗牛能力不大,只会爬,但它有一份爱。它想到了让朋友开心,给大家一个微笑,带来快乐,所以大家都觉得它很棒。”
(点评:在猜、想、说的基础上,帮助孩子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从而进一步明确和深化主题,让孩子知道微笑可以给每个人带来快乐。)
第三,说出你在生活中见过的微笑,理解微笑的意义。
1.老师:我们都喜欢微笑的表情。你在哪里见过任何人的笑容?谁想谈谈?
2.孩子们可以自由地表达他们在生活中看到的微笑。(老师根据小朋友说的内容,展示相应的图片。)
人们互相打招呼时会微笑。
店员的微笑。
医院里医生和护士的微笑。
餐厅服务员的微笑。
老师总结:“是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微笑的人。微笑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尊重,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友好的态度,能在人与人之间传递一种愉快的心情。”
4.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说说如何帮助有需要的人。
问题:“我们都喜欢看到微笑的人,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人……”(边说边给孩子看贫困山区的图片和地震后的图片,引导孩子发现这些人脸上没有笑容)
“为什么他们脸上没有笑容?我们该如何帮助他们?”
(点评:在这一环节中,老师们设置了开放性问题,在相互交流中有效拓展了孩子们的思维,分享了经验。让活动有深度,有思考,让孩子的思维不仅仅停留在微笑的层面,而是更深入的思考。)
第四,微笑跳舞传递快乐
1.做一个“微笑”的标志。“我们相视而笑,看看我们笑的时候眼睛和嘴巴是什么样子的。来,我们在这两张卡片上画笑脸!”
每个孩子拿两张空白的圆形卡片,用马克笔在卡片上画出一个微笑的表情。
2.“小朋友们,小蜗牛把他的微笑给了朋友,我们也把它给了好朋友!”“鼓励孩子们将其中一个“微笑”标志别在胸前,并将另一个送给他们的好朋友。
3.和孩子一起跳舞,玩得开心。老师:“笑一笑,好开心。给朋友‘微笑’,朋友也会和我们一样快乐。我们一起跳舞庆祝幸福吧!”
播放音乐《歌唱微笑》,孩子们会跟着老师唱歌跳舞,活动自然会在快乐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点评:在这个环节中,老师为孩子创造交流和表达的情境,让孩子一起跳舞,强化情感体验。使孩子微笑和感受快乐的欲望达到高潮。微笑在传递,孩子的情感世界也得到了丰富和升华。)
附:故事:微笑
森林里的动物都是好朋友。鸟儿为朋友歌唱,大象为朋友建造房屋,兔子为朋友送信...小蜗牛着急了。它只能在地上慢慢爬行,其他什么也做不了。
兔子从蜗牛身边走过,蜗牛对兔子笑了笑。小兔子说:“小蜗牛,你的笑容好甜。”小蜗牛想:“是的,我可以对我的朋友微笑。”
小蜗牛让小兔子给他在森林里的朋友们送许多信。信是一张图,图中的小蜗牛正甜甜地笑着。朋友说:“小蜗牛真了不起!它给了每个人一个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