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鬼片”
以2006年为界,我们把2006年之前拍摄播出的电影称为“老鬼片”,2006年之后的鬼片称为“新鬼片”。
说起“老鬼片”,印象最深的是影片开头的大结局。在过去的大部分电影中,大结局都比主戏恐怖得多。从这个角度来说,导演们更注重开篇部分。他们往往会在剧本一开始就播放一些比较恐怖的场景,比如一些狰狞的面孔,离奇的谋杀,所以当观众被这些惊心动魄的场景吸引时,他们就会有耐心继续看下去。所以我把片名的大结局叫做“恐怖效应”,以提高影片的精彩程度,提高票房。
2002年,一部名为《办公室有鬼》的电影上映。影片的恐怖效果是一个都市白领尖叫着冲出电梯。如果没有音效和白领的“鬼”营造出惊心动魄的气氛。一阵鲜血喷出,女子死在了大楼的一楼。然后,正片就要开始了。你想看下去吗?如果你真的想看,对不起,你已经被导演套住了。
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鬼片”也在不断更新。如今的“新鬼片”已经基本改革完毕。从一开始关注“恐怖效果”到现在的“恐怖意境”。一般的“恐怖意境”是指不注重明显的“恐怖场景”,而是更注重影片的氛围。比如一个白衣女子在黑暗中轻轻飘动,背景音乐的旋律微微变化,起到了“意境”的效果。
2011上映的《笔仙》,是典型的“意境鬼片”。影片中,四个年轻人因为沉迷“笔仙”一度陷入恐慌,半夜唱歌,凌晨喵喵叫,一个陌生女人和一只黑猫吊在树上。。。。。。导演没有刻意描述“鬼”的存在,但已经足够让观众觉得毛骨悚然了。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鬼片”都是这样的。也许他们结合了这两种拍摄技巧。
2010上映的恐怖片《午夜出租车》由陈小春主演。该剧片名描述了一个以出租车为背景的杀人案,让鬼都死了。短短. 3分钟的镜头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专题片还结合了“恐怖意境”的手法,故事的背景色几乎全是黑色,因为你会发现半夜在路上来来往往的出租车里有一个司机,但他不是一个人。。。。。。最后,导演还精心插入了一些永恒的情感——爱情。虽然司机总是习惯在黑暗中开车养家,虽然他未经车主同意就开走了他的车,虽然他不经意间吓到了车主,但他的爱是整部电影的亮点。即使在去世多年后,他的灵魂仍然记得为他的遗孀赚取生活费。
关于“鬼片”的最后一点,就是上一部剧中提到的抒情部分——相濡以沫的爱情。这种爱,不一定是“鬼”,“惊天动地的爱”,也不一定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而是普通的爱,只是苏丽珂儿在绣花鞋里等待丈夫的决心和坚持,就像《人鬼情未了》里养父对养女纯粹的父爱,就像《鬼夜》里朋友对朋友单纯的爱。
看到这里,我只希望没有人会用一种无聊的眼光去看所有的恐怖电影,这只是针对一些低俗欠考虑的电影。当你学会欣赏电影,体会恐怖电影所表达的情感时,你会发现他告诉我们的道理是:鬼是由心而生的。我相信你会喜欢它的刺激和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