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容道叫什么名字?

赤壁之战,曹操撤退,经过华容道,遇到埋伏在此的关云长。曹操求饶,关云长被感动,释放了曹操。从此,华容道成了千百年来人们讨论的话题。华容道在哪里?众说纷纭,一个是湖北孙艺程,一个是湖北潜江。我不这么认为。深入研究曹操进攻撤退的行军路线,孙刘联军防御追击的军事部署,三国时期长江的水流格局,江汉平原的水系分布,认为曹操赤壁之战失利,他为保命而走的华容道不是在湖北,也不是在潜江,而是在湖南华容县东山镇桃花山。

到了公元208年,曹操已经占领了中国北方的半壁江山,企图称霸天下。当时刘表占领西南,孙权占领江东,曹操南侵,刘表吐血而亡。曹操轻而易举地得了襄阳,向东进军。从江陵坐船起航,一路直下,经过巴邱,也就是现在的岳阳市,很快就到了赤壁。周瑜的水兵在赤壁拦住他,他只好把部队驻扎在赤壁北岸,也就是长江北岸的武林一带,在那里休整兵力,训练水兵,连锁战船,准备一举歼灭东吴。

可惜事与愿违。曹中了庞统的连环计和周瑜的险计,相信了黄盖的假投降,又被黄盖的炮火弄得晕头转向。曹操不知所措,仓皇逃命。逃到哪里?曹操想往东或者往北逃,往许昌方向,走不通,因为孙刘联军的主力大部分都部署在这里。因此,曹操经由孙艺程撤退的华容根本不存在。

曹直取西北,经绵阳、潜江,逃至汉水,渡江为许昌?也是不可能的,因为曹操没有战船,去那里只是孤注一掷。所以没有曹操撤退时经过潜江华容的说法。曹操只好决定西行,向江陵方向逃窜。因为江陵有他的部队留守,还有一个有围城城墙的大城要防守。回到河边,原路返回。没有战船,河上布满了被孙和刘连俊截住的战船。向西最近的路是华容道,穿过湖南华容。到江陵至少要50里。走华容道是曹操最好的选择。选择这条路,不仅可以快速躲避孙刘联军的进攻,还能以最快的速度逃往江陵。

《五常志》明确了曹操的进退路线,说:“曹操自江陵追刘备至巴邱,后至赤壁,周兵败,取华容道回家”,“赤壁在今嘉鱼县(赤壁原属嘉鱼县),与江北武林相对。巴丘,今巴陵(今岳阳),华容,今石首。”华容道其实就在今天的桃花山。桃花山是华容县和石首市交界处的一座山。山东属于华容县,山西属于石首市。所以有了湖南华容县的桃花乡,山东省的桃花乡,湖北省的桃花乡,山西省的桃花乡。从山东华容桃花乡到山西石首桃花乡是同一条路。关云长的伏兵位于山东东部的桃花山。曹操从山东进入关云长伏击圈,在马岩遇到关云长,获释后下山,经湖北石首桃花山青竹沟西逃至江陵。华容路是华容桃花山上的一条路。

三国时期,云梦泽河水系复杂,荆江水流十分混乱。曹操兵败赤壁,逃往何处?他只能从湖南省华容县的华容路(桃花山)逃走,那是他唯一的逃生之路。

曹操赤壁战船被烧,武林大营被毁。周瑜追到东边,进不去。南面被孙刘联军截住,无法撤退。北方呢?原来是云梦泽。当时潜江的华容道还在云梦泽,往潜江方向逃,满是湖泊河流。他怎么能逃脱呢?唯一剩下的路就是去西华荣。跑到山里,万一遇险,就有可能找到避难所,就会有一线生存的希望。所以曹操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华容县的桃花山。所谓华容路,是指华容县境内的道路。曹操的进攻和撤退都经过华容县。进攻到华容县城以南,经过华容口,撤退走华容县城东北路,即华容县城的桃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