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捉迷藏小班健康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的教师,教案的编写必不可少,教案是保证教学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怎么写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以下是细菌捉迷藏的小班健康教案给大家,仅供参考。让我们来看看。

活动目标:

1,知道细菌的危害

2、能说出细菌藏在哪里,并能说出如何清除细菌。

3.培养他们对故事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一个自制的细菌道具,有“洗手歌”的经验

活动流程:

1,游戏“小拍手”导入

“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挥挥;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转;小手拍,我小手藏。”最后一句隐藏起来,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把小的收集起来。

2.讲故事“细菌捉迷藏”

老师:你的小手会藏,还有一个宝宝很会藏。你想知道是谁吗?(拿出自制教具菌)猜猜是谁?

老师:其实他是个细菌宝宝。细菌宝宝善于隐藏。它藏在哪里?仔细听着,小耳朵。

讲故事第一段,问:细菌宝宝不好吗?它藏在哪里?

老师:病菌宝宝藏在指甲缝里。我们应该把他踢出去吗?

讲故事的第二段,问:故事里的小朋友最后是怎么把它赶走的?

老师:洗手可以赶走细菌。你会洗手吗?伸出你的小手,让我们一起洗吧。

“搓,搓搓手;搓手搓背;换个手,再搓一次,摇三次,一,二,三。”

3.主题的升华

老师:实际上,婴儿细菌不仅藏在他的指甲下,还藏在其他地方。想想吧,孩子们。会藏在哪里?

老师:你真棒!找出这么多细菌藏在哪里,那我们最后怎么才能把它们消灭掉呢?

总结:细菌会藏在身体、衣服、头发、手、脚、肚子里。孩子要勤洗手,勤洗头,勤剪指甲,勤洗澡,勤换衣服。

4.结束游戏中的活动

老师用粉笔在地上画了一个安全区域。只要进入安全区域,就是安全的。选一个孩子做“载体”,其他就散了。老师一声令下,“载体”就可以随意追逐其他人,用手拍打身体部位。被拍的人就成了“载体”,可以拍其他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