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果体是什么?

松果体是由原始脊椎动物的松果体发育而来的内分泌腺。在高等脊椎动物中,它是位于间脑后部的卵形体。

人的松果体位于第三脑室顶部,所以也叫蜜腺大脑上腺。松果体的一端通过细柄与第三脑室顶部相连,第三脑室突入柄内形成松果体隐窝。

长5 ~ 8 mm,宽3 ~ 5~8mm,重120 ~ 200 mg。它是一个类似豆子的淡红色椭圆形身体。

很多人不相信松果体是人类的第三只眼,这很不可思议,但研究证明这是不争的事实。生物学家早就发现,在早已灭绝的古动物头骨上,有一个第三只眼的眼框。

后来经过一番研究,发现无论是龟、鱼、鸟兽还是人类祖先都有第三只眼。

但随着生物的进化,这第三只眼睛逐渐从颅骨移到了大脑并被隐藏起来,成为了我们所说的松果体。

人的肉眼也像照相机的镜头一样起着聚焦和聚光的作用,而松果体则像照相机的CCD或底片一样起着真正的感光成像的作用。

人体的松果体在儿童期发育,但7岁后开始退化。

很多人认为这是我们生物的第三只眼,是灵魂的所在地,是开悟的中心。

在历史上,松果体曾经是一个有着很深神秘感的腺体。

古罗马医生和解剖学家盖伦首先描述了松果体。

他解释了松果体(大小和形状与石松的果实相似)名称的由来,并从医学角度描述了它的功能。

后来古晚期的Boshidoni、Metius等人提出了定位心理脑室的理论,认为各种心理功能位于不同的脑室,头前的脑室负责想象,中间的脑室负责理智,后面的脑室负责记忆。间脑顶端的松果体从此与心智有关。

经过中世纪奥古斯丁等人的改造,生理松果体附加了一些神秘的功能,成为调节人类心灵的场所。

后来有人用解剖学证据认为松果体是人类退化的“第三只眼”,甚至被人为附加了宗教意义。

笛卡尔选择松果体作为身体和精神相互作用的地方,不仅仅是因为这个腺体的神秘。

他在《论灵魂之爱》中给出了一个逻辑的、有趣的演示过程。

他认为,人体器官大多是成对的、对称的,大脑中的其他器官也是成对的。例如,人有两只眼睛和两只耳朵。

但是为什么人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稳定简单的想法呢?是什么让我们眼睛看到的两个画面和耳朵听到的两个声音合二为一?笛卡尔认为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大脑中唯一没有配对的松果体,正是它将这些感觉和谐地汇集在一起。

从中可以简单地看到笛卡尔的心身共鸣思想,从而进一步理解他对“心灵是如何被感知的”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