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科学课上培养学生的观察智能
雷甸中学中郭颂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迫,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享受学习,是初中科学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我就把自己的经历说如下:
第一,充分发挥科学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学生不仅可以深刻理解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规律,还可以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这些实验技能不仅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科学实验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素质教育的手段。
实践教学中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作为实验主体,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向学生传授实验方法,满足于观察实验结果,而忽视了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而且实验中设备不足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学校分组实验采用多人小组,很少让每个学生自己完成整个操作过程,学生缺乏自己使用的时间和空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和实验操作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充分发挥科学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1.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
有趣的观察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在讲物质的性质时,演示实验尤为重要。比如在讲氧的鉴别时,我没有先讲鉴别方法,而是用一块带火星的木头分别插入两个气瓶中,让学生从观察到的现象中得到鉴别氧的方法。再比如,我在讲实验室为什么用锌代替镁或铁制氢的原因时,加了一个演示实验:用锌、镁、铁三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让学生观察现象之间的区别,然后让学生搞清楚为什么用锌代替镁和铁。这也为以后研究金属活动序列表奠定了基础。
2.指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学生实验。
学生们对自己做实验感兴趣。为了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教师应该因势利导,把单纯的兴趣变成学习知识的乐趣,成为学习的动力。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撰写实验报告。
3、还要指导学生做实验和家庭小实验。
根据学生自身特点,结合本校实际,尽可能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验。比如我在讲《概论》的时候,先避开书本,做了几个有趣的实验,比如“空杯生牛奶”、“小纸花变色”、“魔杖照明”,同学们一个个都睁大了好奇的眼睛。然后我引出新课。这样紧紧的扣着学生的心弦,效果当然比直白的叙述好很多。又如,在讲了酸碱性之后,引导学生测定当地土壤和水样的酸碱性,在讲了有机物的知识之后,引导学生学会辨别毛衣的真假。
第二,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影响中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教师要创造一个师生以科学探究精神积极探索和认识自然的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人人参与”的课堂氛围,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话可说,从而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创新意识的培养不仅与智力有关,还与人的个性特征有关。作为独立的学生,他们的思维特点和认知水平差异很大。把学生绑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齐头并进,是不科学的教育观。尤其是对于幼稚、活泼、好奇的初中生来说,如果老师的语言幽默生动,让学生愿意听,能够引起高度关注,就可以在更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长技能。
1,认真提问,在学习中制造悬念,激发学习兴趣。
动机是个体发起并维持自己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刺激越强,学生就越能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的态度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智力潜能。不言而喻,教师精准提问,不断制造悬念,使学生处于情绪高涨、智力兴奋的内在状态,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比如七年级理科教材第一册中关于时区和日期变更线的知识,原本是高二的地理知识,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你可以这样制造悬念:小明的生日是6月9日,他想一年过两次生日。你觉得他怎么能做到?学生会积极为他想办法,同时也渴望得到明确的答案。这时候老师会把日期线的内容再教一遍,教学效果会大大提高。
2、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体验科学知识的应用。
在理科教学中,如果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和生产实践,提出与教学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你在讲水的三态变化时可以问这些问题:从游泳池出来,如果不用毛巾擦干水,你会有什么感觉?水开了。如果继续沸腾,温度会上升吗?水烧开后,大量水蒸气从壶嘴冒出。这些“白色气体”是水蒸气吗?.....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学生必然会感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课后是课堂的延伸。结合理科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小实验、小制作,也是培养兴趣的好形式。
3.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
由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和视频组成的信息系统称为多媒体系统。在中学科学中,在讲授一些抽象的概念、瞬时的自然现象和复杂的物体内部结构时,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单纯依靠语言、仪器、教具等传统媒体很难达到教学目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同时影响人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绪变化,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和影响。如星空现象的观察、流星的形成、月相的变化和日食的形成、火山地震的爆发、竹节虫和树枝尺蠖的拟态等,都用电脑制作成课件,让学生直接观察。这些生动有趣的自然现象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大大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在兴趣和娱乐中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总结能力。如果老师不去找素材(视频),只是按照课文干巴巴地告诉学生,学生根本不感兴趣,效果远不如看视频。视频内容非常动态、生动、直观,形象易懂,也便于学生掌握和记忆。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有利于认知水平的提高、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教育。
4.把握学生心理动态,适时给予鼓励。
兴趣是伴随注意力从事学习的积极倾向和情绪状态,是开发智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兴趣是一种情感认知倾向。在科学学习中,如果学生成功了,他们就会有快乐的心情。重复多次,就会建立固定的联系,形成越学越感兴趣,越想学的良性循环。在实际教学中,他们应该随时掌握学生的成功,并给予及时的鼓励。比如,巧妙运用语言,对于普通学生来说可以做到:“写得认真”、“解得巧妙”。有良好成功基础的同学,可以通过言语进一步刺激:“你还有别的方法吗?”“你有更巧妙的方法吗?”这样才能让兴趣持久。
第三,理科教材的内容要更有趣。
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现在的初中理科教材也是如此。进一步使初中科学教材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表现出科学性、可行性、生动性和趣味性的特点,使现行初中科学教材成为初中生的科普读物,使每一位初中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事半功倍。所以我觉得现在的初中理科教材可以更有趣一些。
1.插画漫画化:漫画是青少年非常喜欢的一种图片表现形式。迪士尼著名的卡通人物往往让人终生难忘,而国产动画片《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形象更让孩子们着迷。为什么不做这种非常符合初中生心理特点的表达形式呢?初中科学教材插图中能否创作并引用漫画形式,可以让学生在第一感觉上对科学产生很高的兴趣,让初中科学教材更好地为青少年的学习服务。
2.实验游戏化:“寓教于乐”是青少年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我们每个人的启蒙教育都是从游戏开始的。现在的初中科学教材和以前的教材相比,增加了很多实验,包括很多学生的实验和小实验。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实验操作的乐趣中获得科学知识,提高基本功,我个人认为有些实验可以精心包装,游戏化,比如小魔术,有趣的游戏,小制作。我们学校有相当一部分理科老师自己试过,效果不错。此外,还可以将一些演示实验制作成类似的游戏软件,利用计算机、投影电视等电教设施的再现,再现实验的基本情况。
3.物理学史轶事:科学知识本身是严肃的,表达方式可以多样化。初中科学的教学对象,尤其是初二学生,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兴趣往往是他们学习的首要动力。所以,如果教材整体可行的话,应该出版一些物理学史中有趣的故事,再加上上面提到的漫画插图,比如阿基米德验证金冠的故事。初中理科教材的“魅力”不是更足吗?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只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和激发学生对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总之,学生是教学活动中学习的主体,科学教学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把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要求,变成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摘要:根据中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求知欲强的特点,教师应运用适当的教学技巧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科学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谢有如等。主编《多媒体组合教学实践》科学出版社. 55438+0995.3
2.邵宗杰《心理学教程》,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
3.现代教育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