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花钱搞农村民俗活动真的有那么有意义吗?
我的家乡在河北南部的农村。我们在春节期间的民间活动是庙会。庙会一般从初五开始,持续一个多星期。所谓庙会,说白了就是像个集市,但“主角”是唱戏。在十字街,竖立着一个大舞台,舞台的外围和顶部用防水帆布围起来。舞台前面有很多长板凳,排成一排,通常有十排。人们看剧时间长了,就站在一排排板凳的后面和两边。
剧院不允许入场。戏班里一般有二三十人——都是远道而来,十几个歌手,十几个杂工。剧团里的人住在舞台附近的农民家里,吃在农民家里。歌剧开始的时候,村里和附近村子里的很多人都会来看,男女老少都有。
但是一般都是老年人多,因为年轻人不爱看戏。在爱看戏的老年人中,老年妇女占大多数。此外,舞台周围还有很多地摊小贩,卖糖葫芦、和面机、气球、各种手工艺品、小吃、日用品、衣服、水果蔬菜。这些摊贩大多是附近的人,也有一些是其他镇上的。还有玩杂技的摊点主动给钱的,还有马戏团来凑热闹的。有时候,会有两三个。马戏一般都做成蒙古包,门口有卖票的。买票后可以进去看各种稀奇古怪的表演,骑独轮车,玩蛇,吞剑。
庙会期间,每天早上开演前,行善的老太太们敲锣打鼓,列队行进,围着戏台,到村里的古庙里拜祭,祈求丰收、繁荣、国家安全。
女人和孩子都喜欢逛庙会,因为他们喜欢凑热闹,喜欢看稀奇的东西。年轻人都喜欢看马戏。老女人和老男人喜欢看歌剧。看杂耍的人——有的杂耍,有的猴子,有的杂耍,男女老少,都喜欢看,因为不要门票,自愿给钱,给钱不给钱都可以,所以很多人看。
很多年轻人通过逛庙会成功恋爱。因此,在每年正月的庙会上,都会看到许多年轻人手拉着手,有说有笑地走着。可见“庙会”让很多有情人终成眷属。举办庙会让很多不熟悉的人变成了熟悉的人,让很多普通的朋友变成了真正的朋友,让很多有节日的人和谐了。
新年的庙会是真正的文化交流。举办庙会可以增进人们的情感交流,对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庙会是春节期间我们家乡最有意义的民俗活动。通过我的故事,大家都有了清晰的概念。大家说,我们家乡的庙会是不是很奇怪,很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