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乔家大院的背后(1)
故事的主人公乔致庸虽然出身商人家庭,但他从小没有经商的想法,而是立志读书做官,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然而,家庭的突变使他不得不放弃对生活的追求,承担起乔家整个家庭的重担和责任。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国的传统思想在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
甚至直到我接手了这个家,我才发现,表面上乔家已经负债累累,钱已经空了。这个时候,催债的人天天在家里来来往往,国内十多家店铺随时会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倒闭。对于毫无商业经验的乔致庸来说,持续的压力无异于挠头,不知如何下手。
后来把乔氏家族从危机中一步步引向正轨,创下了乔氏家族最大的财富规模和影响力。在整个故事中,我们不得不提到乔致庸的妻子对她和她的公公卢老。正是在每一次重大危机中,他们的支持确保了乔致庸赢得了几场关键的商战,奠定了其在商界的地位。
但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当然是乔致庸的人格魅力和能力。
第一,知人善用。
自古以来,我们都知道“一手难唱”的道理,但是在实际的事情中,我们总是喜欢强化自己的重要性,往往忽略和忽视了别人的作用。以至于团队或者重视人才最后都变成了鸡汤式的虚伪和真实。
而乔致庸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尤其是对于初入商场的他来说,更是明白要靠自己保住乔家更是难上加难,更别说荣耀了。所以从整个故事中,我们可以不断看到他身上最重要的特质,那就是“知人善用。”
目前学习管理的第一门课程就需要这种能力,但任何成功的企业或优秀的团队,都有一个能够聚集和凝聚优秀人才的领导者。
乔致庸也是如此,从最初一贫如洗的书生的大胆使用,到偶然发现的打杂人高锐,再到后来的包头商行跑路经纪人,直到后来有远见的潘。
正是这些团队成员的洞察力和重要任务的不拘一格委派,为自己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为创造更大的事业提供了保障。
不得不说,孙茂才和乔致庸的关系,在乔家的长期发展中,无异于诸葛孔明对刘玄德的影响。虽然没有关心蜗居的故事,但是对于一个原本贫穷又科举失败的人来说,企业家很难把它作为企业家,甚至根本没有眼光。
而正是在这个时候,即便是在仆人们说三道四的情况下,下士乔致庸也是不分高矮地接待了孙茂才,和他坐在一起,伺候得很好,这不叫人感动。
当时陷入资金讨债困境的是乔致庸,他忍不住发出了诅咒。但是孙茂才用一句话唤醒了做梦的人,他说:
“当你身处泥潭时,你看到的只有泥潭。当你在高山上时,你所看到的都是山丘。”
为了警示乔致庸,他之所以卡在当下,郁郁寡欢,正是因为他眼里只有各种各样的困难,看不到解决的办法。只有不拘泥于困境,跳出当前的泥潭,才能找到出路。
在后来的“高粱霸市”事件中,也帮乔致庸出谋划策。通过制造朝廷出兵的舆论,大规模高价购买高粱和草料,进行了这次军事行动。最后,敌人被引诱了进来,导致乔家失败的邱家被处死。
在这个过程中,把自己带来的几十万两银子全部投入其中,把鲁老东家的物资全部注入,一度给乔致庸造成很大压力。正是孙茂才在这个时候给了他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最终赢得了整个事件的胜利。
而当乔致庸想试着跑一跑高家的死穴时,却是孙茂才及时拦住了他,问他:
第一,这是为了乔家的发展和商业地位,而不仅仅是个人恩怨。
第二,此时乔氏家族的商业品牌正式建立,晋商之间的游戏规则并未被破坏。
第三,做人,一定要留有机会,一定不能杀光,否则以后很难遇到帮手。
最后,乔致庸明白了真相,亲自登门向邱老东家赔礼道歉,并追回了一些贬值的高粱和干草。这一招彻底征服了邱老。
事实证明,这是明智的。最后,乔致庸几次深陷困境时,或多或少都得到了邱老的帮助。
虽然,最后因为权力问题,乔和孙发生了争执,孙被乔家开除。但是,孙茂才仍然在乔致庸的发家致富之路上起到了制定和实施策略、出谋划策、指导思想的作用。
我们知道,大部分有才华的人,从来都是高傲的,不甘于低人一等。而孙茂才之所以能追随乔致庸多年,忠实地帮助创建商业地图。
除了抛出自己想借助平台实现抱负的愿望外,这其中,乔致庸离不开新人对他的善用和充分尊重。
如果把孙茂才比作乔致庸的战略顾问,那么另一位人才马逊可以称为他的市场部总经理。
马逊出现在包头“高粱霸盘”事件中。那时候他只是一个普通的跑路经纪人,没人关注,也不被大老板讨厌。
但是,虽然表面上默默无闻,包头的很多生意都是他在操作。
乔致庸和邱老打不开胶的时候,也是马逊从回收的高粱穗螟现象判断,高粱收成可能不好,价格可能会上涨。
正因为如此,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让乔致庸刮目相看。
后来在处理乔氏包头内部体制改革时,也是从口中发现了店家留不住服务员的原因,弄得服务员可以和大掌柜一样享受分店股份的分红。
同时,这一制度无异于触动了店主的利益,也引发了店主的联名。
这个时候,乔致庸正好顺势而为。他一方面辞退了经营多年的大掌柜,另一方面实行自己新的管理制度。同时也打压了其他店主,激发了集体伙计的工作热情。
当然最关键的是,经营经纪的是通过推波助澜得到提拔的,使他成为贯彻自己经营思想、拓展乔氏家族事业的重要人物。
马逊也不负众望,在后来的蒙俄商务以及包头与全国的商务对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果你任命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你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大师。但是,把重要的职位托付给一个无名之辈,绝对是慧眼识英才,乔致庸从此在自己的生意场上多了一个关键的合作伙伴。
如果说前两位是初入商场的无名之辈,那么后面介绍的潘则是久负盛名,无数事务所都想上手。
和乔致庸一样,潘也是一个心高气傲的人,他一直把货铺遍天下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可惜他的主人都是现有模式的拘泥者,所以他本人一直难以施展。
乔和潘的结合可以说是惺惺相惜,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
在他们相识之初,乔就提前知道了潘衣锦还乡的夙愿。所以第一次见面就安排抬大轿子,奏乐鸣笛开道,送潘回老家。这一举动无异于再次征服了潘的心。
在遇到潘之前,乔致庸对于货遍天下的想象,仅仅停留在将一方的现金在当地银行兑换成银票,再拿着银票到另一个地方兑换。
潘扩大了乔致庸的认知,向他解释说,除了现金和银票之间的兑换。还可以通过交易交换货物和银行票据,缓解频繁运送货物的风险和成本,实现货真价实走遍天下。
在与乔的相处过程中,因为潘也是一个高瞻远瞩的人,做事有自己的一套,不想被别人约束和控制。所以我也和乔致庸分析了所谓的店主和店主的新合作模式。
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上市公司大股东与CEO的关系。他指出,过去乔虽然是东主,但很多策略和方向都是他自己制定的,直到最后执行也是如此。这样会避免强烈的个人主义,不利于事务所的长久发展。
所以他要求店主不要干涉实际的经营管理,这都是大掌柜的责任。所有者要做的就是授权和年底分红。
这种深谋远虑的思想,虽然此刻大家都能接受。但在封建传统的社会背景下,执行的难度可想而知。
不得不说,潘的业务能力是过硬的。如果放在其他用人单位,大部分是实现不了的,只是这个人不是别人,是乔致庸。
通过对上述乔氏家族关键人物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成就一番事业,不仅仅是豪情壮志,更是自身的努力。
尤其是在信息日新月异,各种能力都需要补充的时代,是对创始人团队综合实力的考验,是对团队人才基础的争夺。
我们可以从马云身上隐约看到乔致庸的身影,正如马云曾经说过的:
我对金融一窍不通,但是我请了最好的金融。
我对营销一窍不通,但我请来了最好的营销专家。
“我不懂技术,但我请了最专业的技术大牛。”
现实中,很多人并不想邀请优秀的人才。他们中的大多数,即使有精锐的士兵,在他自己看来也只是个饕餮之徒,根本不在乎。久而久之,自然就没办法留住人才了。
而乔致庸,从小通过阅读圣贤书,了解儒家文化的内涵,能够韬光养晦,兼收并蓄,待人接物的礼仪也是如此。
同时,因为他从小生活在一个富裕的家庭,所以没有那种卑微和卑鄙。反而培养了他豁达开朗、乐善好施、广交良师益友的性格,以及他不屈不挠、勇于进取的勇气和魄力。
正是这些人格魅力,让你无论对待什么人才有可能在对方心里把事情做好,而且每次接触对方的时候,一定要真诚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