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一个意志力强的孩子?为你从不同年龄深度解读

作者: 李泽武

图源: 图虫创意

用一个形象而简单的比喻,帮助大家理解 “意志”

这个比喻就是 “浪” ——有时表面看上去风平浪静,下面却波涛汹涌。当外面有微风轻轻吹的时候,就是激发它的时候,它会轻轻地动,表面上动一点,但下面动无数;当有大风浪的时候,内在和外在完完全全地击迫起来,产生千尺的浪,都能把海上的船吞没掉。

它还有个特点是持续不断。你们去观察大海,静静的大海其实没有一刻是安宁的,即使看着表面是平的,实际也是在动的,有小动也有大动,动的趋势、去实现的趋势是如此的明显,就像我们说的“长江后浪推前浪”。

意志就是有这样的品质,看起来静悄悄的,但却是很本质的动因。

而且这个要起浪的欲望是无比的强烈,虽然外因可能是季风、环流、压差等,但如果 就像人的意志,它本身始终都有想动的因子,某一天会产生后果 ,后果就是把船卷翻,或者只是轻轻的推动,这都是意志在背后起的作用。

大海是一个比喻,让大家对意志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意志贯穿了人的整个行为、思考,意志里面包含了一种元素—— 种子,它是不断向前的、最后是会被实现的 。不是在这里实现,就在另外的地方实现。不在尘世间实现,就在宇宙中实现。

所以它有这样一种品质: 它是无处不在的。

对于感觉,作为人去感受的时候,是带了一点点的意识。所以感觉就是我们通向客观世界的桥梁和门户,它确实是没有那么细腻,也是半梦半醒的、感受的东西。

它不像思考,思考有一个很清晰的路径,你可以看到你的思考,你也可以追溯你的思考,而感受是来无影去无踪的。

施泰纳这样描述意志和 情感 的关系: 情感 是没有实现的意志,意志是实现了的 情感 。也就是说,意志是会呈现出来的,而 情感 本身是通过意志最后呈现出来的,作为冲动 、推动,更多的是一种感受性的东西。

这里要区分施泰纳谈到的意志和普通心理学对意志的定义是不同的。普通心理学对意志的定义就是与困难做斗争的概念,例如:铁杵磨成绣花针,这是意志力的体现,因为要把目标实现出来,需要持之以恒。

我们说一个人很坚持,会说:这个人的意志力好强哦;如果一个人不坚持,就会说:这个人意志力不行。

施泰纳在教育中非常强调意志 他认为那个时候的教育太多的强调智性的东西。

在青春期的时候,施泰纳为什么要去强调体验?体验虽然是一种感受的过程,也是一个意志的行动,不能单纯从概念出发,他认为 那是死的思考,而鲜活的思考,应该是结合体验的

在100多年前,鲁道夫·施泰纳那时所在的 社会 中,意志是非常流行的一个话题,很多有名的哲学家都在谈论意志,还有 情感 和思考,包括叔本华、康德等等。但是鲁道夫·施泰纳把它更加 具象化,更细致地去分割,并结合他的精神科学

施泰纳认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意志、 情感 和思考的发展是不同的,他认为0-7岁更多的要培养意志,7-14更多的要培养 情感 、感情,14-21更多的要培养思考,但是最后这些东西都要变成强大的意志力的推动,这些在我们的生命世界里面是交织在一起的,就像一首诗歌是这样写的:

丰富的 情感 ,犀利的思想,强大的意志,交织着,交织着,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施泰纳从精神科学来讲意志,最后要落到现实当中,落实到老师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施泰纳觉得必须要矫正这个东西。

意志在我们的教育学中有什么意义呢?怎么去做呢?施泰纳也给出了比较明确的路径。

施泰纳说: 有意识的重复就是培养意志,无意识的重复就是培养 情感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论断。

以前有个广告,叫“恒源祥,羊羊羊!”大家觉得很讨厌,但是你还是把它记住了。这就是无意识的重复,其实是培养了 情感 。例如我们去学开车,师傅告诉你:刹车、踩油门。这就是有意识的重复,这个培养的就是意志。

一、培养愿力、强健身体

在幼儿阶段要培养一种愿力,另外一个是身体的发展,把基础打好。

为什么华德福幼儿园讲那么多童话、美好的故事?你可以说:我们爱孩子,不愿意让他们看到肮脏的东西。

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孩子这时候的意志力是向前的,更多的是来自于他的物质身、生命身、感受身,这样层面的东西,说白了就是本能、冲动、欲望。

这时就是要培养他的意志,怎么培养?他本来天生就非常强,我们可以用一些方式让他更强,或者进行一些疏导。

幼儿园孩子的状态就是无意识的状态 ,3岁前的孩子看到水塘就踩进去了,他不是调皮,而是意志力的体现。

幼儿园的孩子意志力是非常强大的 ,他会去妈妈那里喝奶,他不会判断是谁的奶,是妈妈的还是奶牛的,他就是靠本能、欲望和冲动活下去的。

这个时候的孩子还谈不到心魂层面真正的动机,例如设个圈套、挖个坑、把小伙伴绊一跤,他不会这样,他就是很简单,走过去挡你一下,而不会去挖坑。

例如,我们把孩子的身体养得棒棒的,结结实实的,这个也是在培养意志,因为有了这样身体的意志,他就能发动他的本能、冲动、欲望。这不是贬义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个东西,该强烈表达出来的时候,就要强烈得表达出来。

现代 社会 ,电子的时代,很多人很难培养意志力,例如 我们的手机,它就是打败意志力的最好的东西。 有篇文章提到日本人不想结婚,实际上这样无欲的时代和他们的意志力也有很大的关系。

我们需要孩子生命的冲动带来创造,当然不是说那种暴力犯罪。创造中还有一个因子是——自由,自由是需要一种能力去进一步推动它。

所以幼儿园阶段的是通过培养愿力来培养意志力,例如王子和公主结婚了,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或者故事的结尾是一家团圆了。这种美好的愿力实际上也是培养意志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愿力可以冲破一切阻拦,去实现一些看起来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二、与世界产生连接,做有意义的事

除了愿力,还有 去迎接世界、去亲近世界、去和世界打招呼、去做,和世界产生联系、关系 ,这也是意志力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在华德福学校,老师带着孩子和面、扫树叶、倒垃圾,例如有一天是清扫日。

还有可以带着孩子 做有意义的事情,最好就是带着他做家务。 有意义的事情本身、善的本身有强大的意志,是种群自然选择的结果,就像弗洛依德说的生本能、死本能,都是保有生命的过程。

三、建立节奏

幼儿园还有一个培养意志力的方法,就是 老师有意识的建立节奏,把孩子带入节奏之中。

老师有意识的重复,也进行无意识的重复,比如一开始是有意识的,老师说:我们出去了,穿上你的小雨鞋。久而久之就变成了无意识的重复。也就从 有意识的行动变成了意志的行动,中间充满了 情感 ,这是最好的

让幼儿园的孩子建立节奏是非常 健康 的。人有个特点就是可以迁移,他可以把这个模式运用到其他方面去,对小孩子来说,这种有节奏的模式也满足了他的安全感。

有家长、老师不断地问我: 怎么建立安全感?我说:建立有规律的生活。

四、不需要太多智性的学习

幼儿园的孩子有一个特点是,他本身就是一个无意识的人,没有那么多心机、计划和计算,也是靠这种意志来学习的,这时候千万不要进行非常强烈的、有形的读和写,哪怕到了5年级,都不要太去强调这个东西。

通过国外100年、国内10多年的经验,我们都看到了,那是没有问题的,都够学,还早得很。当然不是说,要把孩子的眼睛蒙上不去看字,他认识一些字很好, 为什么现在国家提倡幼儿园不要小学化,其实是很深意有道理的、是正能量的 ,幼儿园小学化违背了孩子身心的发展规律。

五、走进大自然

大自然对孩子来说也是无比重要的,因为大自然本身就是一个无比强大的意志的存在。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还在发展身的阶段,物质的、身体的、生命力部分的培养,还有培养感受、感觉。

为什么越来越多各种症状的孩子?ADD、ADHD、自闭症等等,因为我们的环境已经和他们太不相融了,所以 历史 是倒退还是前进,还是一个问号,为什么呢?

因为噪杂的环境,太刺激孩子感官了,有的家长带孩子去Disco,把孩子吓得不行, 这是在摧毁孩子的身体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在犯罪,家长千万不要这样干!

小学的孩子,特别是9岁以后,施泰纳用卢比肯河来做比喻。古罗马的时候没有执政官的命令,任何将领都不得带领军队越过卢比肯河,否则就会被视为叛变。

施泰纳认为 ,9岁的孩子就是在跨过卢比肯河,就是孩子的自我在苏醒了 。9岁的危机就是孩子的自我意识在苏醒,但是还没有完全苏醒,到了15岁、高中,甚至是成人了,才真正的苏醒。

1-2年级的孩子,很多时候和幼儿园的孩子差不多,可以开始有计划地去学习了,但是他的状态就是无意识跟随的状态,所以 1年级时建立的节奏,是养成的教育,就是用他的意志,用他本身的无意识,用他的天性去工作。

但是,小学阶段的孩子在极速变化,9岁的孩子跨过了卢比肯河,开始有自我,有的甚至开始自杀了,当然这是很不好的现象。这时我们培养意志教育,就是要运用到这种自主的意识。

怎么培养意志? 有意识的重复,一个事情多去提醒他,这是很有必要的。主动地提醒,从有意识慢慢变成无意识。

华德福有手工课,例如打毛线,不可能一节课就做完了,可能要做1-2个月。 手工就是对意志最大的训练 ,在老师的带领下,从有意识的重复到无意识的重复。例如用棒针打帽子,要打多少针才能织成一个帽子,一针一针的,这需要强大的意志力。

同样,数学的学习也要运用这种规律,让它变成无意识的过程,例如学习数学,必要的练习是必须的,就是从有意识到无意识。

随着孩子长大,开始慢慢问做这个事情的意义是什么了。四年级的孩子可以感受到是否公平,表现了他的一种想法和思想,而到了5、6年级就非常清醒了。

如果每天做题、做题,没有意义的重复,就会伤害到孩子 。为什么?它就变成了不消化的东西放在脑子里,最后放到心里去,这就很不好。

所以到了高年级之后是需要重复,但是 要有一些理解,要告诉他意义 ,这时就和心魂,感受心、理智心/性情心、意识心,联系在一起,要激荡起心魂的方面,而这个时候作为心的部分,也贯穿了思考。

当然它是动机,而动机和欲望不同,动机是人的,欲望是动物的。一个人什么是动机,里面蕴含着逻辑和感受的、直觉的东西,这是作为小学的阶段。

到了高年级以后 ,意志的培养要和意义联系在一起,更高的愿景 ,我们说的精神自我、生命精神,更高的决定,例如群体间的,在小学一二年级根本就不存在团建,但是到了高中可能就有团建了。

六年级、七年级的孩子,可以一起谈谈班级愿景,一起制定班规。 越是众志成城地达成一个东西,意志就越强烈,就越容易推动,更容易去实施,更容易产生效益,这个很重要

为什么马云当初谈价值观,实际上不仅仅是价值观,是把愿力带进来,这是整个愿景带出来的,这时的愿力就更大了。所以到了高中的时候,要给他希望。

我有一个朋友是美国的华德福老师,他有4个孩子,都比较大了。我问他:如果有可能,你觉得什么对你的孩子来说什么是最需要去做的。他毫不犹豫地说(这也是他比较遗憾的):要带孩子去教堂,并不是让他们成为虔诚的基督徒,而是 培养意义,对宇宙的意义、对人生的意义,让更高的东西去支撑着他,让更大的愿景

施泰纳说:实践建立在重复的基础上;艺术活动常常带来喜悦。 不停地重复的艺术活动都会给人们带来享受。

艺术教育有时就是重复,重复就是艺术。

画一幅比较大画需要多少精力啊,其实就是反复、反复画,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就是把精神变成一笔一笔的东西,是巨大的意志力的体现,它本身包含了 情感 的内容在里面,有喜好,当然它不是简单的、机械的重复,成为一个艺术作品的宗旨是美和和谐。

现在有两个观点:有些人认为,重复、重复就可以练出艺术家了;有的人认为艺术家是不需要练的。这两个观点都有偏颇,前一个观点导致我们有太多太多艺术的匠人了,只是重复,没有看到意义,最后觉得讨厌死了,就像弹钢琴,最后再也不想弹了;后一个观点认为不需要练习,熟能生巧。

不要认为简单的重复就能成为艺术家,所以我们有无数的艺考,却没有培养那么多艺术家。

孔夫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认为这就是三大层面: 知的层面,喜欢的层面( 情感 ),乐的层面(意志),也有 情感 的层面。

艺术是意志力的坚决贯彻,也是 情感 的体现,中间也展现的一些思考,但前两者更多一些, 艺术是一个很好的桥梁

施泰纳说,让孩子有意识地重复,可以促进决断力的发展。 否则,它只能停留在潜意识中。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动力的定式,不是说“我做过”这么简单,而是他形成了一种动力定式。

幼儿园的孩子本来就是意志、意愿的状态,所以你可以 让他发挥他的愿力,给他有规律的生活,还有身体的养成。

幼儿园的孩子是跟着做,而小学阶段,要教他, 有意识地去重复,带着 情感 去重复,还要从意义的角度来培养他的意志,并鼓励他坚持。

我常讲,一个人就是一个小水珠, 小水珠可以汇聚成大海,但是如果是一个小小的水珠、一个小小的意志力,就容易干涸掉,太阳一晒就没了,而 在一个大的图景中,就融在一起,就晒不干 ,这里就说到一个更重要的东西,就是意志力是宇宙的意识。

我前面举的大海的例子,后面举的水的例子,就像是老子说的,万物都是道。想象一下, 宇宙巨大的图景,扩张和收缩,都是一体的 。 (End)

作者: 李泽武,教育学硕士生导师,成都华德福学校总校长,2015年被腾讯教育评为“时代知行者”。如需转载,欢迎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