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圆上的游戏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圈上游戏1一、活动背景:
在早期对儿童环数的观察中,我认为平面环数对于大班儿童来说基本没有挑战性和难度。于是我尝试将平面环数调整为立体环数,并增加到20以内,以提高计数难度。
儿童在环数中最常见的问题是忘记起点、多数或遗漏。所以我就把重点放在如何找到环的起点上,做到不占多数,不遗漏。为了找到这个起点,引导孩子用多种方法去标记。
二、活动目标:
1.学习排列成环形的物体的计数方法,巩固20以内的计数。
2.可以用多种方法找到环的起点,不多,不漏。
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发现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1.有1个透明纸杯(下面有一圈红点,上面有一圈绿点,都是10);
2.记号笔、五角星、双面胶、塑料夹、回形针等。;
3.四张小组记录单,一些玉米和橘子,一把带格子的小花伞和几个青花瓷碗;
4.ppt生活中的戒指;投影仪5。音乐《兔子舞》,经营活动音乐4。活动流程:
进口活动
1.师生跳“兔子舞”入场。
——老师:看!我们现在形成什么形状?杨:围成一个大圈。
老师:圈里有多少人?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先从老师说起吧!师生* * *数圈人数,重点引导孩子发现老师已经数完了,不能再数了。
好的,请找个空位坐下。
(2)立体数字
1.老师:看刚才孩子们围成一圈跳舞。很多小点也想跳舞。看,他们围着杯子跳舞。让我们看看这里的点是什么颜色的。
杨:红点,绿点——老师:请数一数有多少个绿点?然后将数字记录在标有绿色的纸上。
2.儿童操作:数数杯口的绿点。
3.老师:你数了几个绿点?
答:我数了11个宝宝。b:我数了10个婴儿。c:我数了14个婴儿。老师:请大家数一数。
——老师:那谁数对了?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数。
——老师:先引导孩子观察老师从哪里开始数,然后故意数错,让孩子发现问题。
小A:你数过这个点了。少年B:你就是从这个点开始数的——总结:在数圆上的想法时,首先要找到第一个,也就是起点。点完起点,就数不过来了。
老师:除了刚才老师发现的那条明显的黑线,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记住第一条?
青年A:用手指按住第一个点——老师:还有什么别的好办法吗?
少年B:用记号画线。小C:在第一个点上写14。小朋友第二次操作——老师:现在老师让你用自己好的方式验证,刚才做错的小朋友请在旁边纠正。
老师:孩子们想出了各种方法来计算圆上的绿色想法。你数了几个?没错,一圈有10个绿色创意。
4.比较红点和绿点的数量——老师:红点也围着杯子跳舞。猜猜,谁比绿点多?
小A:我觉得红色比绿色多——老师:你有什么不同意见吗?
青年B:我觉得他们和青年C一样多:我觉得绿色多红色少——嗯,今天老师带了回形针,便利贴,夹子等小玩意。你可以让他们帮你数数。
-点评:你算几个?你是怎么数的?
小A:我用便利贴贴在第一个点上。小B:我用夹子夹住了第一个点——老师:有几个红点?年轻:10!原来红点和绿点一样多。
总结:虽然两种点看起来不一样,但是数量其实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对比的时候,不能只靠目测来判断,一定要数一数,验证一下。
请把小杯子放在前面的篮子里。聚集在老师周围。
(3)细数生活中的物品——展示橘子、玉米、青花瓷碗、雨伞。
老师:看,今天老师给你带来了橘子、玉米、青花瓷碗和雨伞。请数一数一圈玉米里有多少粒。一圈橘子会有几片花瓣?还有几个大大小小的青花碗。可以数碗内的图案,也可以数碗外的图案。这把小雨伞,它有很多正方形。你有信心数清楚吗?
老师:请数一数,并把结果记录在这张记录表上。把孩子们的名字贴在左边,把你数的数字记在右边。
-幼儿分组操作要点,教师巡回指导-分组点评和记录。
(四)经验拓展——老师:今天我们学的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循环计数”。除了桌子上的这些东西,生活中还有很多环形的东西。让我们来看看。
幼儿观看“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幻灯片老师:圆形物体这么多,请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回去找找,然后用今天的方法数一数。
(5)结尾部分——师生再次围成一圈跳舞。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圆圈上的游戏2一、活动背景:
在早期对儿童环数的观察中,我认为平面环数对于大班儿童来说基本没有挑战性和难度。于是我尝试将平面环数调整为立体环数,并增加到20以内,以提高计数难度。
儿童在环数中最常见的问题是忘记起点、多数或遗漏。所以我就把重点放在如何找到环的起点上,做到不占多数,不遗漏。为了找到这个起点,引导孩子用多种方法去标记。
二、活动目标:
1.学习排列成环形的物体的计数方法,巩固20以内的计数。
2.可以用多种方法找到环的起点,不多,不漏。
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发现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1.有1个透明纸杯(下面有一圈红点,上面有一圈绿点,都是10);2.记号笔、五角星、双面胶、塑料夹、回形针等。;3.四张小组记录单,一些玉米和橘子,一把带格子的小花伞和几个青花瓷碗;4.ppt生活中的戒指;投影仪5。音乐《兔子舞》,经营活动音乐4。活动流程:
(1)导入活动1。师生跳“兔子舞”入场。
——老师:看!我们现在形成什么形状?杨:围成一个大圈。
老师:圈里有多少人?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先从老师说起吧!师生* * *数圈人数,重点引导孩子发现老师已经数完了,不能再数了。
好的,请找个空位坐下。
(点评:这个入场环节既活跃了气氛,又巧妙地包含了循环计数的几个基本特征:封闭的圈子,以老师为起点,为接下来的活动做了很好的隐性铺垫。)(2)三维计数为1。老师:看刚才孩子们围成一圈跳舞,好多小点都想跳舞。看,他们正在绕着杯子跳舞。让我们看看这里的点是什么颜色的。
杨:红点,绿点——老师:请数一数有多少个绿点?然后将数字记录在标有绿色的纸上。
2.儿童操作:数数杯口的绿点。
3.老师:你数了几个绿点?
答:我数了11个宝宝。b:我数了10个婴儿。c:我数了14个婴儿。老师:请数一数。
——老师:那谁数对了?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数。
——老师:先引导孩子观察老师从哪里开始数,然后故意数错,让孩子发现问题。
小A:你数过这个点了。少年B:你刚从这个点开始算——:在算圆上的想法时,首先要找到第一个,也就是起点。点完起点,就数不过来了。
(点评:在这个环节中,老师通过故意失误把球扔给孩子,让孩子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老师会帮孩子总结、整理经验:数年轮的时候,首先要找到起点,不能数超过起点。老师:除了刚才老师发现的那条明显的黑线,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记住第一条?
青年A:用手指按住第一个点——老师:还有什么别的好办法吗?
少年B:用记号画线。小C:在第一个点上写14。小朋友第二次操作——老师:现在老师让你用自己好的方式验证,刚才做错的小朋友请在旁边纠正。
老师:孩子们想出了各种方法来计算圆上的绿色想法。你数了几个?没错,一圈有10个绿色创意。
(点评:第二个操作是通过孩子自己选择的方法来验证的,不仅可以纠正自己刚才的操作,还可以进一步正确的用合适的方法数戒指。) 5.比较红点和绿点的数量——老师:红点也围着杯子跳舞。猜一猜,红点和绿点谁多?
小A:我觉得红色比绿色多——老师:你有什么不同意见吗?
青年B:我觉得他们和青年C一样多:我觉得绿色多红色少——嗯,今天老师带了回形针,便利贴,夹子等小玩意。你可以让他们帮你数数。
-点评:你算几个?你是怎么数的?
小A:我用便利贴贴在第一个点上。小B:我用夹子夹住了第一个点——老师:有几个红点?年轻:10!原来红点和绿点一样多。
虽然这两种点看起来不一样,但实际上数量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对比的时候,不能只靠目测来判断,一定要数一数,验证一下。
请把小杯子放在前面的篮子里。聚集在老师周围。
(点评:通过借助工具的第三次操作,再一次帮助孩子树立了一种科学的态度,即比较的数量不能仅靠目测来判断,必须通过计数来验证。(3)清点生活中的东西——展示橘子、玉米、青花瓷碗、雨伞。
老师:看,今天老师给你带来了橘子、玉米、青花瓷碗和雨伞。请数一数一圈玉米里有多少粒。一圈橘子会有几片花瓣?还有几个大大小小的青花碗。可以数碗内的图案,也可以数碗外的图案。这把小雨伞,它有很多正方形。你有信心数清楚吗?
老师:请数一数,并把结果记录在这张记录表上。把孩子们的名字贴在左边,把你数的数字记在右边。
-幼儿分组操作要点,教师巡回指导-分组点评和记录。
(点评:这个环节,过渡是让孩子用各种方法去数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圆形物品。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开动脑筋,尝试用各种方式数数:有的把橘子拉开一点做标记,有的扯下一个玉米做标记,用苹果贴纸数小碗,用夹子夹住伞沿做标记。在活动中,我还学到了两种计数方法和一圈玉米是双数的科学知识。(4)经验拓展——老师:今天我们学的这种计数方法叫做“环计数”。除了桌子上的这些东西,生活中还有很多环形的东西。让我们看一看。
幼儿观看“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幻灯片老师:圆形物体这么多,请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回去找找,然后用今天的方法数一数。
(点评:通过幻灯展示,让孩子的知识和经验再次得到扩展,也激发了孩子以后数环的兴趣。)(5)结尾部分——师生又围成一圈跳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