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衣服穿在别的孩子身上是什么原因?父母知道吗?

对于孩子,虽然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快点长大,但长大后往往还是把孩子当孩子看待。这是父母爱的表现,却容易忽略孩子的成长。

前段时间,小庄因为这个,做了一个乌龙球。那天,小庄像往常一样,准时到了幼儿园门口,等着5岁的孩子下课。铃声响的时候,小庄还没有接到自己的孩子,却看到另一个孩子穿着一件相当熟悉的衣服。原来小庄前两天给孩子买了这样一件衣服,今天孩子就穿着这件外套来学校了。

但是,小庄接到孩子的时候,才意识到问题不对。孩子没穿外套,说外套被孩子拿回家了。小庄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被别的孩子欺负了,于是找到孩子的老师,要求解释。

老师告诉家长:“拿走衣服的孩子,今天到学校的时候有点低烧。他的父母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也没有给他多准备一件衣服。孩子看他身体不舒服,就主动把外套递给他,让他先在家里穿。我还当着其他孩子的面夸过他。”听了老师的解释,这位家长顿时涨红了脸,连连为自己的冲动表现道歉。

其实很多家长并不关注孩子的成长,往往把孩子当成不懂事的孩子。其实这样的惯性思维不仅会低估孩子的能力,还容易带来一些不良影响。

一方面,家长“低龄化”孩子,容易导致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太小不懂事,往往不能平等对待孩子,导致对孩子要求过高或者擅自为孩子做决定。

另一方面,父母把孩子“年轻化”,孩子犯错容易包庇。很多家长在为孩子的错误辩护时,往往会以“孩子还小”为借口。其实这样的行为只会助长孩子的嚣张气焰,导致他们把自己的年幼当成犯错的必然。真正能促进孩子成长的教育,应该是让孩子正确面对自己的错误,采取恰当合理的方法去改正。

当然,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也看到了孩子体贴的一面,这是很多家长应该重点培养的能力,对孩子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为他人着想能力的培养重视孩子的善良,保护善良。作为一种人性,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心地善良的孩子才能真正为别人着想。但是,这样的善意如果没有得到保护,很可能会失去。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要鼓励孩子做好事,保护孩子的善良。比如:赈灾捐款,扶弱等等。

引导孩子换位思考是孩子为他人思考的前提,所以这种思维模式也是必不可少的。平日里,当孩子表现出一些自私的行为时,家长可以问孩子:“如果对方这样对你,你会不会感觉好一点?”经过这样的引导,孩子会意识到自己的不当行为,进而培养换位思考的思维能力。

教育孩子明辨是非,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好事都值得去做,所以家长要教会孩子明辨是非,防止善良被别人利用。比如父母和孩子在路上遇到一个四肢健全的乞丐。如果孩子有互相捐赠的想法,那么家长应该阻止他。

因为这类乞讨者本身行动能力不错,但是不上进,以乞讨为生。如果孩子给这些人捐款,不仅会助长对方的不当思想,还会影响孩子三观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