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大班幼儿对体育游戏的热情
3-6岁儿童是身体和肢体协调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体育活动中,教师要了解儿童的身体发育状况,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采取游戏的形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比如小班幼儿的神经系统控制能力和肌肉活动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运动器材和玩具可以用来发展他们的基本动作,培养他们对活动的兴趣。
中班的孩子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发育的重要时期,主要目标应该是发展他们的运动技能。比如用各种信号练习走和跑的速度和能力。练习单腿跳,学习打球的基本功,学习拍球、接球、传球、踢球、运球,学习在垫子上爬、滚、翻。当然,这些活动的实施要在对儿童感兴趣的人的帮助下进行。
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相对稳定,是活动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他们能对各种动作建立良好的条件反射,能进行更复杂的动作练习,如:灵活躲闪地奔跑、跳绳或跳橡皮筋、和谐灵敏地翻滚、钻爬、学踩高跷、踢毽子、玩呼啦圈等。
二,科学合理,提高趣味性
1.内容要科学合理。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户外体育活动应以游戏为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激发了儿童参与活动的兴趣,又达到了发展动作、锻炼身体的目的。儿童喜爱的体育游戏、器械活动和可选择的体育活动要科学合理分配,根据个体差异提出不同要求,促进每个儿童不同层次的发展。比如小班的孩子对游戏中的动作、角色、剧情很感兴趣,对游戏的结果关注很少。中产阶级的孩子喜欢有剧情、有角色、有追逐的游戏,更注重游戏的结果。内容、剧情、动作、角色都比小班复杂,增加了比赛的元素。然而,大班的孩子们喜欢竞争激烈、动作激烈和高难度的游戏。这些游戏的剧情和人物关系比较复杂,要想取胜需要付出一些努力,规则也比较严格。
2.内容要游戏化。体育活动要激发孩子良好的积极情绪。不同的年龄会对游戏有不同的情绪反应。所以在形式和组织上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激发孩子的积极情绪。体育游戏中的动作简单易学,丰富多彩,尤其是模仿动作,生动有趣,容易激发孩子的兴趣。游戏中的竞争对活泼好动、好胜心强的孩子更有吸引力。在体育游戏中设计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情节和想象中的人物,既满足了儿童模仿和参与成人活动的心理需求和儿童社会化的需要,又能引发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引人入胜的体育锻炼,这也是激发儿童活动兴趣和参与锻炼的重要因素。因此,儿童的体育活动应以体育游戏为主,其他体育锻炼为辅。
第三,提高能力,增强兴趣
1.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孩子的体质、能力、健康状况、对刺激的反应都有差异,要区别对待。体育活动中因材施教尤为重要。如果采用统一的标准,往往会影响孩子的全面发展,每个孩子都不会体验到满足感和成功感,会损害弱孩子的健康,或者对强孩子没有明显的锻炼效果,这样就无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为了更好地激发孩子参与活动和全面锻炼的积极性,可以逐步深化活动内容,根据季节气候变化调整活动量,掌握合适的锻炼密度和量。各项活动的设计力求科学合理,结构紧凑,相互衔接,以保证达到最理想的活动目标。
2.提供多种选择,增强趣味性。体育活动中教师巧妙的构思和精心的策划,是激发幼儿思维、培养幼儿创新精神、增强活动兴趣的有效途径。通常,我们在为孩子设计体育活动时,尽量给他们提供选择,激发他们的兴趣。一种是让孩子玩不止一样东西:即提供一个玩具或运动器材,让孩子想出多种玩法。二是要求孩子动起来,变起来:也就是一个动作,让孩子想出多变的方法。三是让孩子听音乐编舞:让孩子听音乐,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对音乐节奏、旋律的理解,创造肢体动作。四是提出题目,表演特技:即老师提出游戏的题目,至于怎么做动作,怎么玩,让孩子自己决定。
总之,只要教师肯动脑筋,想办法,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科学、合理、有趣的体育游戏,就能提高孩子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游戏活动中激发和培养孩子对体育活动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