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的思考
对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的反思《纲要》对教育内容的选择有明确的原则:既适合幼儿目前的水平,又具有挑战性;它不仅满足了孩子的实际需要,而且对他们的长远发展也是有力的;选择孩子感兴趣的东西,不仅贴近孩子的生活,也有助于拓展孩子的阅历和视野。小班的孩子独立翻滚是有经验的,也是容易的,所以我让孩子在坐垫的帮助下连续翻滚,对孩子原有的水平增加了挑战。因为席子表面比较软,所以在地板上打滚比较困难。同时,拥有垫子就意味着沿着直线滚动,这无疑给孩子带来了挑战。
但只要是孩子能力范围内的挑战,孩子就越感兴趣。毕竟这是第一次,有些孩子难免会有不熟悉的动作,所以老师手把手的指导是这次活动的关键。在活动中,我也用童谣作为练习的要领,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把枯燥的动作要领变成朗朗上口的语言,让孩子更加重视,为他们掌握要领、更加有效地练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巩固环节:借助游戏,进一步练习巩固翻滚的要领,体验活动的乐趣。
以儿童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是健康活动纲要的一个重要目标。而且玩的方法永远是孩子最喜欢也最愿意接受的。借助“刺猬摘果”游戏进一步让孩子练习翻筋斗,是本次活动的高潮。如何让孩子更大程度地进入游戏活动,是关键。
所以我先营造一个场景:帮兔妈妈摘水果来吸引孩子,让孩子自然地从滚的练习转移到巩固练习。能否有效地掌握和理解游戏规则,是游戏成功的首要条件。于是,我通过兔妈妈讲解了规则——老师借用兔妈妈的话讲解了两遍规则,有效地让孩子们注意到了规则,从而能够正确地玩游戏。同时,在这个环节中,兔妈妈很自然地参与到游戏活动中,不仅有助于游戏的真实性,也极大地解决了老师在游戏过程中关注孩子的问题。就是这样“双管齐下”的方式巩固了顺利有效的练习,孩子们成功体验到了游戏的乐趣!,
同时,在活动中,我积极贯彻“各领域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的原则,让孩子在数数中转动关节,让孩子发现和探索,让孩子按颜色摆放水果,引导孩子和兔妈妈说谢谢,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当然,活动中还有一些细节值得玩味和思考,因为细节的处理好对活动的效果起到更大的作用。
“让孩子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是健康领域的一个目标,而培养孩子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有赖于我们老师平时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但也许我们大部分老师都不敢开展体育活动,因为这是一个相对于其他领域来说比较开放的活动,相对于其他领导来说更难落实孩子的“自由”!通过以上活动的实施,我在这个问题上收获颇丰:创造了一个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平台,引导孩子有效锻炼。
所以在设计健康领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一点,让你的活动能够成功,让孩子能够从成功的活动中有所收获!
近年来,我园组织了语文活动、科学活动等3门数学活动精品课程。这是第一次组织这种数学活动。对于小班的孩子,我选择了一个比身高矮的数学活动。
首先,从这次活动的选材开始,我就让孩子提前对自己的胖瘦轻重有了初步的概念,然后通过转移自己的经验来学习新传授的技能:比较孩子的身高。我准备的演示教具是四只站在不同高度的长颈鹿,还有一个很大的排序板。给孩子们的操作材料是四只不同高度的兔子和四只小猫,每只手一个小分类板。
资料和教具都准备好了,接下来就是对整个数学活动做进一步的分析。比如在导入活动中,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这时,老师适当的导入活动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开动脑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长颈鹿比小孩”的活动中,我先展示了最高的长颈鹿,说:“今天我们班来了一只长颈鹿做嘉宾。让我们鼓掌欢迎。”孩子们一下子被吸引住了,然后我给另外三只长颈鹿看,孩子们听着看着津津有味。我又抛出一个问题让孩子们思考:“我们的孩子出去散步或者玩耍的时候,都是排队出去的,但是这四只长颈鹿不排队。谁愿意帮他们排队?”请个别小朋友上来操作,其他小朋友也在聚精会神的看。
孩子们的注意力被吸引了,我的活动也无形中进行到了下一个环节:让孩子们观察排成一列的长颈鹿,说说它们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有的孩子回答从高到矮,但大多数孩子说从大到小。抓住了这一点,我就及时引导孩子,告诉他们说高或矮,说矮就不要说大或小。在这一节,我想达到的目标是给孩子们灌输区分最高、最高、最矮、最矮的概念,让孩子们最初能有这样的意识,也能用这些词给每一只长颈鹿起名字。所以,当一个孩子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回答的时候,虽然我及时纠正了,但是并没有给孩子详细解释,因为在接下来的环节,我会让他们通过一个游戏。我找了三个大小不一的孩子和我站在一起,从高到矮站成一排。当我问,“看看谁最高?”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老师最高。”然后引导孩子依次说高、矮、最矮。这样,经过一系列的提问,大部分孩子都能把这些话说清楚。在这一节结束的时候,我做了一个总结,告诉孩子们,不管是小孩子还是小动物,都要站起来比较身高。像我们现在坐在小椅子上,看不到身高的高低,只能看到大小。孩子通过亲身经历跟老师得出的结论,比老师直截了当的说教要好,孩子能很快接受。这里活动的每个环节都是紧密相连的。
轮到孩子们操作了。我先介绍了操作资料:有分类板,四只小猫,四只不同高度的兔子,我在黑板上演示了如何排队,引导小朋友从高到低,或者从矮到高排队。最后说明一下操作要求:小动物排队时,不能把两种小动物混在一起,要边排队边告诉它们的身高。没想到,孩子们在排队的时候,好像忘记了我刚才说的话。他们只是看了看小猫和兔子,看完后把它们放在分类板上。我也发现大部分孩子都能做到我要求的,小部分孩子还在乱,但几乎没人说身高的事。后来我心里想,如果我在演示操作资料的时候,能把孩子的身高重复几遍,孩子会记忆深刻的。
虽然这个活动介绍的还算顺利,但是到了小朋友操作的时候我就大意了。我应该多花点时间在小班小朋友身上,但是在以后的活动中,我多收获了一点经验,积累了每次活动中的不足,争取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