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大戏象征的寓意
(儿童大锯游戏)
乍一看,可以说拉锯和唱大戏风马牛不相及,前言不搭后语。如果仔细品味,从民俗文化的角度分析,还是有关联的。在我国,人们把人情往来比作一把锯子,民间有“人情是一把锯子,你来我往。”换句话说,做善事就像用锯子锯木头。你来我靠边,再来一遍也不难。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只是他们都往自己这边拉,就像俗话说的“叫花子烤柴火,从裤裆里拉。”似乎这个比喻不太恰当。
(大锯实景)
但是,拉过双人锯的人都知道,需要两个人互相配合才能顺利拉锯。当拉这一端时,另一端的人应该用恰到好处的力来发送。如果发力太大,锯片会弯曲卡住,拉这里的人会很吃力。如果那边的人发的力太小,这边的人也会觉得辛苦。只有力度均匀,恰到好处,这里的人才会感到轻松。同理,往那边拉的时候,往这边送的力要刚刚好。这种送过去的力叫做“拉回”。你发给我,我就回去。如果拉锯不送,或者配合不好,两个人就下不了手,很快就会满头大汗,筋疲力尽。最后可能会吵架,拉不下去了,只好不欢而散,不得不被换掉。
(旧时光,我看到了真实的场景)
民间用跷跷板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比较贴切。人情重要的是你来我往,哪怕是对女儿女婿。只有常来常往,才能深情。连你父母都要“常回家看看”才能亲热,何况是亲戚朋友。而做人情的礼物也要妥善处理。如果你太用力去参加仪式,人们会感到不舒服。你去的量比别人少,或者进不去,人家就难受,人家就不行了。
(大锯经验)
明白了这里面蕴含的道理,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拉大锯要和奶奶家门前唱大戏挂钩,奶奶家还要派人去接了。这种人情关系最开心的肯定是孙子了。哪个孙子不喜欢去奶奶家?所以我才要“接女儿,问女婿,孙子也去。”有意思的是,童谣特别强调“大锯”,拿起大锯需要两个人,而不是“锯”。“锯”包括大锯和小锯。小锯一般是一个人锯,一个人就能拉。这样,这首童谣就失去了隐喻的意义,真的无关紧要。
况且,拉锯需要两个人的默契配合。同理,唱大戏需要舞台上很多人的默契配合,不可能一个人表演出精彩的戏份。
(农村唱戏现场)
民间童谣可能真的不是小孩子编的,很大一部分是大人编的,还有一部分是有经验的中老年人编的。就像现在的儿歌、儿童文学,大部分都是大人创作的,只是用了孩子的眼光。儿歌是通过童年人的嘴唱出来的,儿童文学是给孩子看的。古代朝廷和政府历来重视童谣的收集,其目的就是通过这种手段了解民意。所以很多民间童谣和民间谚语一样,都是有一定含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