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观察工具类APP的生存?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喜欢的app,工具型的。

对于模特张梅英来说,“等待”这个词曾经是她每天最常见的关键词。以前每次为了在网上分享自己的独家照片,她总是要等到摄影师有空,天气好或者影楼方便的时候。拍摄结束后,我们继续等待摄影师有时间修复胶片...一部新电影通常要花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

现在,别等了。和其他朋友没饭吃就把美颜相机秀到朋友圈不同,张梅英是典型的米托手机,是美妆粉。她每天都会从衣柜里挑选几件衣服进行混搭,这样就可以拿一部米托手机,定时调整,就可以悠闲地自拍,效果一点也不比大片差。顺便用一个好看的片子记录下我的准备和拍摄花絮,分享到社区,享受粉丝的传播...

工具类app真的不可或缺吗?

在美樱的生活中,工具类app已经成为必需品,甚至超过了微信、微博等社交应用。

每天的日程都规划在365日历上,定时提醒自己哪些闺蜜过生日,摄影师在去拍摄点的路上;每个月的哪几天,大妈不仅会提前预警禁忌,还会分享各种护肤、美容、塑身的小技巧;外出散步时,万能钥匙WiFi会帮助节省流量,墨迹天气可以给出穿衣指南;有时候在家和朋友聚会,想秀一下技术。没有“厨师”经验的美英,会通过好豆的菜谱“偷师”。

各种工具类app已经成为美影等新人类的必需品,但是各个族群的需求不一样。比如美影最喜欢的是美影,但对于总在奔波的销售经理朱来说,就变成了WPS。他和在外地做生意的朋友正在实时修改原来的销售方案和营销方案...

工具类app曾深深嵌入亿万手机用户的生活中,但另一方面,看似不可或缺,却一个个经历生死。

潘石屹曾经说过,现在做的几万几十万的app,80%都是泡沫。这一点在工具类app上尤为明显。因为,在庞大的用户数量和高活跃度面前,工具类app不可能有完整的商业模式和商业故事,而且因为工具往往容易被复制,所以在2065 438+03 app热潮开始降温后,大部分投资人不再看好工具类app。

更准确的说,这些活在我们手机里的工具类app,其实是从数百款同质化产品中杀出的黑马。

在死亡的阴影下,社交+内容并不是生存的保障。

艾瑞发布的报告显示,国内app的平均生命周期只有十个月,app的留存率只有5%。

其中,95%甚至包括了很多曾经风靡一时的工具类app。曾经在朋友圈引发刷屏狂潮的现象级产品,如脸萌、魔人相机、注脚等,虽然还活着,但如今的地位已经与当年受到的关注严重不符。

一个鲜为人知的案例是一个叫火柴盒的app。2014年初问世后,仅用一年多时间就积累了80万用户,并一度闯入iPhone音乐应用前十,一度力压虾米、豆瓣FM等知名app产品。但这个听歌、读诗、读文章的文艺清新小工具,并没有延续generate的辉煌成就,依然停留在小众用户中...

几乎所有幸存的工具类app都开始尝试跨界。在app世界里,除了游戏,大致可以分为工具和内容两大类。社交和内容是工具类app的主流突破方向。

比如去年年底,WiFi万能钥匙开始尝试将自家app的亿级流量引入内容,通过在app内搭建内容频道,吸引自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内容资源,实现流量变现。

另一个帮助大学生获取各大学课程信息的工具——超级课程表,于2012推出。虽然创始人余佳文曾经因为上央视《少年中国》而备受关注,获得了阿里、红杉等资本大鳄的投资,但是光靠工具红而不富,所以现在他开始校园社交,试图通过跳蚤市场和线下活动寻找利润蓝海。

而那些无法转化为社交或内容的工具类app,则选择更垂直的方向寻找生命力。比如一个拥有5000万用户的知名记账app,因为找不到社交的切入点,已经开始选择面向企业市场。

但是,仅仅是这样选择社交或者内容节目,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工具类app的生死劫,尤其是在社交巨头微信、陌陌、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内容服务商的挤压下。跨界的结果并没有取得真正的成功。

工具类app的成功玩法是什么?

16年5月6日上午,苹果CEO库克现身北京。美图公司创始人兼CEO吴在出席苹果举办的中国开发者讨论会时表示,目前美图公司覆盖的移动设备数量已经超过6543.8+00亿,iOS平台用户超过5亿。

眼下,吴的美图系已经拥有美图秀秀、美颜相机、美拍、时尚自拍等多款app,并推出了美图手机等智能硬件产品。虽然表面上看,走颜值路线的美图还是走社交+内容路线,通过用户UGC打造粉丝经济的大潮。

美图的成功其实包含了工具类app的另一条出路:在社交+内容的基础上,加入自己领先的技术,让竞品很难在短时间内“山寨”。比如美图秀秀首先把PC上复杂的PS变成了手机上的一键美颜;美图手机早早加入智能手机大战;美拍率先推出短视频MV特效,最近又站在网络名人经济的风口浪尖,玩美+直播等。,每一步都为自己的发展赢得了一个窗口,先获得了用户和市场。

美图的玩法其实是工具类app的成功玩法:社交+内容+技术+前瞻。这样我们就打造了一个不同于微信和陌陌的泛朋友圈和泛内容的垂直社交和垂直内容。

另一种玩法是跳线下线。比如拥有4500万日活跃用户的墨迹天气,除了通过“时间场景”功能鼓励用户与其他用户分享交流外,其早在2013就推出智能硬件“空气果”测试PM2.5并获得百万订单,将自身在天气预报方面的优势与硬件技术相结合。近期开始把天气这个卖点和洗车服务联系起来,把内容做在O2O的实用品类上面。这还是技术上的越界攻击。

另外还有合作的玩法。比如一些看似纯粹工具的流量管理类app,最近都在探索以自己的技术进入其他市场,与其他app合作的机会,尤其是4G时代,流量管理的需求变大,比如欧刘鹏宝、平安WiFi,他们开始赠送流量,而不是试图让用户社交或者创作内容。而是试图通过流量这个大家都渴望的资源,把自己变成入口,通过定向流量进行合作。

显然,对于工具类app来说,社交+内容不足以支撑工具类app真正远离死亡阴影。通过市场预见和技术加持,把自己在垂直领域的独特优势转化为用户实际可以感知的利益,可能是更好更现实的方式。

对于model张梅英来说,几百个下载的工具app最后能留在手机里,就是好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