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有什么深意?这本书的意义是什么?

《挪威的森林》是披头士的一首歌。书中的主人公直子每次听这首歌都会有迷失在寒冷冰冻的森林中的感觉,这是年轻人必经的犹豫、恐惧、摸索、迷茫的象征。主人公渡边多次试图拯救迷失自我的直子,但有时连他自己也迷失了方向。

生活在城市中的年轻一代,在城市空间越狭窄与人的疏离感越大的反差中,使他们失去了与人接触的欲望,而这恰恰是年轻一代避免受伤的保护罩。小说由片段连接,但不让人觉得杂乱无章。“很多日常生活的片段——从你眼前掠过,激起一种熟悉亲切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其中的讯息。”

氛围存在于碎片中,或者混杂在碎片间的空白里。“字美而飘逸,笔画自然流畅。片段的连续性并不妨碍流畅,反而增加了灵活性,产生了效果。”

小说中的人物都带有“城市化的迹象”,人物背景非常简单,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主人公喜欢的爵士音乐不断出现,总是直接引用某个作家写的词来表达情感,使得人物形象扁平化、符号化。

扩展数据

创作背景

20世纪60年代,日本进入了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精神危机与日俱增。物质生活的丰富和人类欲望的膨胀造成了精神世界的严重失衡。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减少,心理距离拉大。

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就像无根的浮萍,孤独、空虚、失落,却无力面对强大的社会压力。城市的繁华掩盖不了人们内心的焦虑。

甲壳虫乐队的歌曲《挪威的森林》极大地鼓舞了作者。这是一种微妙而难以形容的感觉。1987年,村上春树写了一部青春爱情小说,书名是《挪威的森林》。

年轻一代较少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他们很容易迷失在丰富的物质世界中。他们甚至不知道如何迎接现实世界的挑战。他们不再面对困难,他们很难互相交流。这不仅仅是日本的现状,全世界都可以看到年轻人自我封闭,陷入孤独的状态。

直子和她的初恋情人木月在《挪威的森林》中以自杀结束了生命,无非是他们一直处于一个几乎与外界隔绝的环境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无法与复杂的外界交流。

百度百科-挪威的森林